??我是一個孤獨的人,我曾不止一次寫過這樣的話,從很小時候就是這樣。
? ? ? ? 家里的孩子多,做為老大,總有這樣的機會早早的離開媽媽的懷抱。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那時,我還只有七八歲的樣子,我現在也無法想象自己那個時候到底是什么樣子,只記得那時還只是上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樣子,父母和弟弟妹妹都去了東北,留下我一個人在家時,雖然家里有很多人,都是親人,他們可以照顧我的生活,但那個時候,我就成了一個孤獨的人。雖然時間過的并不長,當他們重新回來時,我似乎已經改變了許多,我不再是聽話的孩子,在二年級時,我逃學,逃的很厲害,欺負別人,或被別人欺負,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與那位讓人難忘的語文女老師有關。她是暴力型老師,雖然那個時候她才只有20出頭,我現在還記得她矮胖的樣子,但有些模糊了。
? ? ? ? 不過,也不用聲討,那個時候的老師從來都是這樣,只不過,她是最厲害的一個,并且有些過分。可能現在無法想象,一個女老師拿著棗木(小時候最硬的木頭)教桿,在全班同學面前生生的把我同桌的腦袋打出血,我的腦袋很硬,只起了一個大包,但我的鼻子出了血,最后見血之后才收手,不過她也很好心的幫我止血。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段故事,只是它在我所有記憶中太過于清晰,我并沒有恨,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什么叫邪惡,我也并不覺得她帶著多么邪惡的面龐,到現在也是。不過想想現在她也一大推年紀了。只是,她是的暴力讓我在求學路了有了最長的逃學記錄。整個小學二年紀我基本在學校旁邊的樹洞中度過,后來事情鬧的很大,爸爸狠狠的打了我一次,我也罵了他。那是我記憶中,我們打架最狠的一次,一直以來,我都很難與爸爸親近,直到這些年,我也找不到親近的感覺。我不知道那些故事會不會讓我成為一孤獨的人,只知道,從那時起,我就變得很“乖”,經常淪為被欺負的對象,為此,媽媽還去很多次學校,找校長理論。但很奇怪,我在內心卻從來怨恨過他們,現在記憶中最深刻的我另一個同桌,他個子很小,但卻打不過他,現在還記得他用鋼絲在我臉上瘋狂抽的鏡頭。但后來,上初中,我們還是朋友。還經常一起玩。
? ? ? ? ? 寫了很多過去的往事,我竟找不到一個親密的鏡頭,似乎從來都沒有和別人的親近過,包括父母在內,我只知道他們是我的親人,卻從來沒有親近的感覺,記憶中從來沒有擁抱過他們。有時,我感覺到自己十分的冷血,像是沒有情感一樣的動物一樣,但其實不是,我內心沸騰,卻從來不會靠近,從來不敢于邁出那一步。直到讀大學時,才出現了這樣一位姑娘,從這樣世界里把我帶了出來,我才明白,世界可以別樣的,可以是不孤獨的,但其實她才是最孤獨的。她幾乎沒有什么朋友,她所有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包括我在內。從開始到結束,一切都像安排好了一樣。但現在想想,她得有多么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呢?以前我覺得非常了解她,現在似乎有些讀不懂了。那將是一份怎樣的孤獨才能讓她堅持走下去。當然,很多年不見了,她現在過的很不錯。至少現在看來如此。
? ? ? ? ? ?回著想想,人生其實是那么的短暫,也不知道未來人生有多少要走,但我是個孤獨的人,我從來沒有認真的想過這件事。直到現在,我給了自己兩年多的獨處時間,我才發現藏在內心的那些焦慮,那些不安,那些孤獨,像是影子一樣,跟了我那么多年。兩個人的世界并沒有把我從我的孤獨中釋放出來,也可能是自己藏在里面就是不想出來,就像小時候的那個樹洞,我不希望被任何人發現,不希望受到任何傷害。于是我習慣于藏身在里面,以至于我忘記了現實世界,我忘記了周圍的人,那怕是那個朝夕相伴的人,也無法打動我。
? ? ? ? 后來,我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我更是把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它。更不去在意在所有的一切,它又像是我的另一個樹洞。我研究所有的東西,心理,性,歷史,科技,地理,等等,只是想不斷找到一個樹洞,讓自己埋藏在里面。這更讓加深了孤獨。現在社交,讓我有些不安,我只是藏在里面太久了。雖然我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分析力,但我卻無法控制的不安情緒。每次做研究或是寫作的時候,才能這個靈魂安穩下來。也許,我注定是個孤獨的人。
? ? ? ? ?現在,我更喜歡一個人的旅行,雖然我也會和不同人的交流,但只限于此,我好像和他們很快就熟悉了,但也只限于此,我無法把他們帶到自己的世界,他們也無法把我帶到他們的世界,我們只不過擦肩而過,像是從未有過的交集。
? ? ? ? ?以前,我有過一份自己的夢想,就是現在的工作,做投資,在家里,沒有人干擾。我像是生活在完全理想的自由的世界。我所追求的自由生活就這樣呈現在面前,我還為這種生活狀態設定了十年的目標。一切看上去完美極了,我有時真的感覺到上帝是如此眷顧我,讓我擁有著絕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生活。但我的內心卻愈發孤獨。每天對著三臺電腦,兩部手機,一張雙人床,一個馬桶,來來回回的家與菜市場之間,看著那些看過半百的陌生人。這種孤獨是我從來體驗過的,也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發現我總是無法填滿我的生活,我看了大量的電影,卻讓我活在別人的世界之中,那種不踏實感,讓我更是迷惑。
? ? ? ? 我想,也許,找個女人,生個孩子,世界可能會變的不同。看著公園來來往往的夫妻與情侶,就像未來的生活,似乎有些愜意,我是個該努力找個人,完成人生的下一目標。或許這樣的就不孤獨了,或許生命就開始充實了。可是,那些人生的理想與追求都扔進垃圾堆么?你真的找個人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么?你已經用了很多年都在這樣世界里,無法找到出口。所以才選擇跳出來獨處。但卻發現,自己似乎根本就沒有獨處的能力。
? ? ? ? 如果,人一生注定要一個人過,那又該怎么樣過,當然,這事也不太可能。總會有一個在你身邊。但也總會一個人呆著的時候。
? ? ? ? 我似乎有些混亂了。搞不清楚孤獨與獨處是什么關系,也不明白怎樣是獨處,也分不清現在的孤獨是由何產生,抑或是早已經埋下的。
? ? ? ? 今天,突然聽到周國平的一篇文章,獨處是種能力。我突然有些同感,回頭看,我那么久的生命里,我又是怎樣的度過來了呢?我一直是一個人,一個人騎車去讀書,當然也總期待著某個暗戀的女孩突然出現某個路口,曾經有很多次,在讀初中的時候,家距離學校很遠,車子總會壞,路上還有多的泥巴。但一想到那可能會出現的女孩,總是內心充滿了希望。很多次意念都靈驗了,你很期待她出現的時候,就在那個十字路口,她突然出現,騎著那輛26自行車,長長的馬尾辮,那時所有的孤獨全消失了。
? ? ? ? 孤獨是不是總要有這樣幻想與希望才能度過呢?現在似乎少了很多這樣希望與期待。人生需要一段段的一小目標讓你感覺 到刺激的存在,你才會忘卻孤獨,你才能安靜下來與自己相處。
? ? ? ? 似乎有些道理,只是現在沒有任何期待,每天重復著昨天的生活,事業的波折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刺激,反而覺得平淡了很多。也許是目標不夠,不夠明確,不夠簡潔,不能夠的著。于是目標變與了可有可無的東西。
? ? ? ?與其說獨處,其實,我倒更覺得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你每天都在跟他對話,跟他做斗爭,與他妥協,激勵他,罵他,抽他。總之,你可能對他什么都干,也可能對他漠視不管。但他始終在你身邊,從來不曾遠去。與他相處,你需要更多的了解他,了解他的過去,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的處境,慢慢與他對話。周國平說獨處有三個境地,一個討厭獨處,哪怕一分鐘也不行,總要找東西把兩個靈魂隔開,或許是人,或許是物,另一個是無聊,只是安靜呆著,什么也不做,漠視著另一個靈魂的存在,還有一個相得益彰,能夠融洽的相處,可以與古人對話,與大師交流,與自己交流。我想著,這三個階段我都有吧,它們只是時間分配的不同而已,難的是控制分配比例。它們時常不在控制之內,我想可能還是獨自的能力不夠強大吧。
? ? ? ? 其實,孤獨與獨處有著本質的不同,孤獨是應該無法進行對話,無論是與外界,還是內心之間,而獨處而可以很好處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