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中原以外的其他民族大多沒有記史傳統,所以很多文明,特別是草原文明,沒法系統總結和梳理已有的文明成果,幾千年間基本保持同一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相對周邊大部分民族,中華文明專注于總結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相對來說獨特而發達的文明成果。然而中國傳統史學的成就也非常有局限性。擁有最龐大的史料庫,并不見得就能產生偉大的歷史學。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們確實從歷史中學到了很多,因此歷代威脅皇權的勢力,比如王侯分裂勢力、權臣、外戚等,一代代被減殺,皇權的穩定性得以一代代提高。但是在社會治理層面,中國人的成就就比較有限了。雖然擁有人類史上最為豐富的古代史資料,但是在春秋戰國的思想極盛期后,中國的歷史學家,一直按照“善惡忠奸”這同一個思路,對復雜的歷史記憶進行簡單地整合加工。因此幾千年來,中國儒生總是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治理好,就是因為人心不古,不肯好好聽孔子的話。如果大家都老老實實貫徹孔孟之說,則堯舜之世立刻再現。而普通臣民從豐富的歷史資料中得到的結論更是簡單:一切成功都是因為皇上聽了忠臣的話,一切失敗都是因為皇上聽了奸臣的話,所以只要親賢臣、遠小人,天下自然太平。這種歷史總結能力導致從秦始皇到1840年,我們的歷史從總體上看一直是一種鬼打墻式的治亂循環。
所以,歷史學不只是史料學,更主要的是史識和史觀,換句話說,是分析總結的悟性和能力。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并不絕對正確。學歷史不見得都有正面作用,很多時候獲得的可能是負面作用。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他受制于過去久遠的記憶,糾纏于一些他自己無法厘清的童年情結當中,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痛苦。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去找心理醫生,心理治療的一個方法就是喚醒沉睡的記憶。某些創傷經歷表面上雖然已經被我們淡忘,但是事實上它可能一直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此有時候心理治療師要做的就是讓當事人回到當時的場景,再次面臨同樣的事情,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正確引導當事人成功走出陰影。歷史研究有時候也是這樣。歷史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恢復歷史真相。真實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真實,歷史只會誘導一個人走向錯誤。在真相的基礎上,我們要用邏輯來進行梳理,從歷史真相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正如同有良好反省習慣和反省能力的人不多一樣,擁有合格的歷史反思能力的國家和民族也不多。但是為了避免一直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我們必須要學習總結經驗教訓。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是一門意義非常重大的學科,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須臾不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