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又遇一批辭職高潮。
辭職的原因有很多。今年流行這樣的——
看了一圈,我又想回來?
好吧,開個玩笑。這個雖然很流行,還是非主流的創意。不得不承認,離職的多數原因是想越來越好。
為了有更高的收入;為了更好的發展空間;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為了拓展自己的的人脈圈子等等。每個理由都值得被尊重。
然而,生活給了我們很多限制。自己的多重角色也賦予了我們更多的義務和局限。我們要兼顧自己的同時考慮生命中的重要個人,往往會心懷夢想的同時與生活困境廝殺。
總結上述兩點,大多數人的辭職,應該考慮自己的好和周圍人的好,兼顧個人夢想和生活現實。
所以,辭職不但是果斷的了結和轉折,也許更重要的是一次向上的飛躍。不然,我們的“折騰”就會變得索然無趣,甚至得不償失。當我們做決定和預判的時候,請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這份新工作對于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愿景:新工作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目標:在這份新工作中,我能得到什么?
能力資源:我們具備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和資源嗎?
第一步是問問自己,和原工作相比,在新的領域我能不能獲得我最看重的價值。這是我們行動的內驅力。它是否真的是我在原工作中不能找到的?
第二步是問問自己,在這份新工作中,我能夠達到某些新近的小的目標。這是對自己的激勵和刺激,也是我們能否實現核心價值的路徑。如果光有愿景,沒有路徑,我們還是待在原地比較好。
第三步是問問自己,別人來找我,我們是否真的如別人想或者自己初判的那樣,具備了足夠的資源和能力,這些通關密碼決定了我們的效能和未來的勝任力,也很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幸福感。
離職不是為了跳槽,而是為了跳高!
每個人的時間和經歷都是一種財富,每一次選擇和轉向都是有風險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