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電影卻不知道看什么,而現在的電影,特別是國產電影已經提不起多大的觀看欲望了。偶爾有內涵的影片,卻被大家淹沒在口水中。其實電影的本質是好的,只是大家都被先入為主的觀點影響,對于電影的評價就不客觀了。
在簡書上看到有人推薦了這部《天才捕手》,看到介紹是關于作家的電影。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喜歡寫作的人來說竟然連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和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都沒有拜讀。這不得不說我還不能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寫作愛好者,如果大師的著作都沒有去認真的去閱讀與學習,那還怎么可能讓自己的作品變的豐富呢?
看了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沖擊。不僅是電影情節,更重要的是我被主角烏爾夫對寫作的熱情和激情所感染。他是那么執著和專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這似乎就是瘋狂。而他能讓自己的靈感如源泉一般傾注而下,變成一個個文字。不得不感嘆,寫作確實需要一種與生俱來的創作天分。
片頭,主角烏爾夫幾乎被全紐約的出版社都拒絕為他出書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放棄。他在雨中堅定的看著珀金斯所在出版社,他的眼睛里充滿了那種希望與絕望。也許換成其他人已經不會那么的執著,在碰壁了幾家出版社后,就會失去繼續前進的勇氣。當然烏爾夫對于自身作品的自信,以及那種在身上散發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氣,也是成就了他。
而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他成功的發表了自己的小說《天使,望故鄉》,而且收獲了巨大的成功。當然在這里有珀金斯慧眼識英的前提條件。不過我覺得就算沒有得到珀金斯的發掘,烏爾夫也還是會成功的。作家不會因為沒人發表他的小說,就會停止創造。而且珀金斯自己也說,也許未修改的小說,說不定更能體現它的價值。而作為編輯的珀金斯他的職責是要將作家的思想更好的表達出來,讓大眾能喜歡小說的內容。在珀金斯要求刪減小說時,烏爾夫幾乎懇求的說不舍得刪掉哪怕一個字。作家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發自他內心的情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就是要有這種感覺。這樣自己就會專注。讓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精心雕琢一字一句。當然,作為我們普通人來說,要做的就是首先持續自己的寫作熱情與激情,讓自己的思想要永不斷電。只要你能努力讓自己變的優秀,你才會碰到發掘你潛力的伯樂。
在取得《天使,望田野》的第一次成功后,烏爾夫也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再接再厲的開始第二部小說《時間與河流》的創作。成功之后的烏爾夫更是完全的著魔了。之后,他不顧愛人的以死相逼,繼續沉浸在與珀金斯修改小說的狀態中。這種精神確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那種專注、瘋狂和廢寢忘食的狀態。如果做一件事能有這樣的狀態,成功可以說是唾手可得的。所以《時間與河流》能獲得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當輝煌過后,剩下的就是不堪的生活。烏爾夫雖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漸漸的變了,他開始變得更加恃才傲物了,開始嘲笑菲茨杰拉德靈感的枯竭。就連影片中海明威也對烏爾夫開始頗有微詞。在獲得名譽與地位時,我們還是應該不忘初心,避免讓自己沉浸在那過眼云煙的虛幻繁華之中。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他們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而在電影進入尾聲時,烏爾夫因為患上腦結核而不久于人世。一代天才作家的生命就此嘎然而止,不由覺得天縱英才,可惜可悲。在他留給珀金斯的信中,他也懺悔了自己過去的種種。
所以成功并不代表什么,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過好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有意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并且要義無反顧的去實現它。
——————無戒日更挑戰營第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