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林清玄說,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我們都知道,心情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各路心理大師也告訴我們,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開心每一天呢?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誰不想開開心心的呢,奈何煩惱憂愁總是不請自來!
其實,我們倒也不必對消極的心情太過抗拒,畢竟,人生總是酸甜苦辣咸輪換著來,誰也不能幸免。
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千萬不要讓怨恨和內疚占據我們的內心,這兩樣心情最有害。
因為,怨恨會讓我們把惡毒的能量對準他人;而內疚則是掉轉槍口,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對準了自己。
我們可以憤怒,然后采取合適的行動;我們也可以懊悔,然后改善提升自我。
只是一定要放棄怨恨和內疚,因為它們除了讓人丑陋不堪之外,只會帶來一身傷痛。
【1】
越放不下怨恨,越錯失自己的人生。
主持人馬東在綜藝《奇葩說》中說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一旁的蔡康永接話說:“那不是原諒,那是算了?!?/p>
有人不認同蔡康永的話,覺得被人傷害憑什么就算了呢?其實這才是蔡康永用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告訴我們的道理。
不要把自己活在怨恨里,因為怨恨帶來的只會是無休無止的糾纏和報復,只會讓自己過得更加糟糕。
十多年前,日本有一部爭議非常大的電視劇《怨屋本鋪》播出,有人說這是懲惡揚善的正義,也有人說這是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教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字叫怨屋的年輕女子,她會以絕對不會留下證據的手段,幫助被傷害的人制裁惡人。
但是傷害者和被傷害者,到底孰是孰非,卻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也因此這部劇的開頭就說:怨恨最終會使這個世界血流成海。
這讓我想起我大伯母,現在一個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精神病院里,三個兒子都被她拆得妻離子散,一個大家庭早已支離破碎。
大伯母跟大伯結婚后沒兩年,大伯就因為跟村里的一個寡婦不清不楚,被大伯母追著又打又罵,大伯干脆破罐子破摔,搬到那個寡婦家里過起日子。
要面子的大伯母哪里忍受得了?她一邊拼了命地干活養大三個兒子,一邊隔三差五地去辱罵大伯,每一次大伯跟寡婦都任由她罵也不還嘴。
活在怨恨里的大伯母,等到三個兒子都成家后,一點看不順眼兒子們的幸福生活,開始各種找三個兒媳婦的茬兒。
鬧到最后,三個兒子都被離了婚,當然也不愿意贍養大伯母,無處撒氣的大伯母突然有一天就瘋癲了,還是大伯把她送進了精神病院。
其實聽老一輩人說,當初大伯跟寡婦真沒有什么,被大伯母這一鬧才干脆坐實了,而大伯母卻始終怨恨大伯當初的不檢點。
曾有人描述自己的心境說,現在的我,除了仇恨的怨念之外,剩下的也就是死了一樣,不知道在做什么的心態。
多么可怕的怨恨啊,即使對方真的十惡不赦,我們也不要把自己活在怨恨中,因為越是怨恨,越是容易反噬自己。
把自己活得更強大更自信,才是對怨恨最好的回擊,也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
越逃不開內疚,越蹉跎美好的未來。
作家莫言說,盡量少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后悔,永遠抬頭挺胸向前看。
他還說,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或離開。不能接受的那就改變,改變不了的就離開,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但是有些人,不僅做不到改變或者離開,連接受都做不到,任由自己活在內疚自責中。
知乎上有個話題問:你做過最內疚的事是什么,至今不能釋懷的事?
一名醫生回憶了他剛當醫生的時候,遇到一位長了黑色素瘤的病人,這名病人在別的醫院做過手術,但是傷口始終無法愈合。
當時帶這名醫生的主任不想接收,就讓醫生按照他說的方法幫病人換藥,沒有想到病人的傷口很快就愈合了。
可是病人畢竟已經晚期了,傷口再次潰爛的時候又來找這名醫生,醫生二話沒說又幫病人換了幾次藥。
因為病人沒有住院,就沒有辦法收費,而醫生擅自換藥的行為被行政護士發現了,把醫生罵得不敢反駁,當然再也不敢給病人換藥了。
醫生最后說:“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懷,無法忘記,非常內疚?!?/p>
因為他覺得,他沒有在病人最后的日子里,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這是一名有良知的醫生的內疚,我們能夠理解。
但是卻不能任由內疚占據內心太多的角落,因為這種內疚會讓我們的心思更加陰郁,只會加重思想負擔而已。
歌手陳奕迅唱過一首《內疚》的歌,其中一句“蠶食而盡掏空左右,每當我回頭內疚是劊子手,摧殘我回憶中的所有”,聽來就覺得壓抑。
而且這首歌的MV,全部采用黑白色調拍攝,被理成半邊長發半邊短發的陳奕迅,以這樣怪異的造型唱著歌,還拿著瓶子猛烈擊打自己的頭部。
整首歌演繹出來的內疚,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解讀,都是給自己帶來滿滿的傷害,也更看得出來,內疚蠶食我們內心的那一點自尊和驕傲。
其實我們應該明白,只有推開所有的內疚,才能讓自己活得坦然一些,才會更有動力擁抱美好的未來。
【3】
掌控心情,才能掌控人生。
青年作家七堇年說,道理都懂,都做不到。人生不是你懂,你明白,你就刀槍不入,而是在種種折磨里慢慢與心中的準則靠近,慢慢變成理想中的樣子。
是的,說起來誰都不愿意怨恨別人,當然更不愿意自己內疚,只是很多人會哀嚎:“臣妾做不到呀!”
我們不需要也做不到一步到位遠離怨恨和內疚,但是卻能夠在漫漫人生中,逐漸修煉成怨恨不近、內疚不靠的自己。
前一段時間,熱播劇《小舍得》頻頻刷屏,比起南儷和田雨嵐的塑料“姐妹情”,我更關注的是南儷的媽媽趙娜女士。
當年跟南建龍結婚后,趙娜的家庭給南建龍的升遷提供了平臺,而南建龍卻在中年后,因為一場中風,直接出軌照顧他的保姆蔡菊英。
南建龍的行為傷透了趙娜的心,憤然選擇離婚,開始一個人養花種草的生活。
她明白無論是怨恨南建龍沒有良心,還是內疚沒有給南儷一個完整的家,都無法改變現實,不如灑脫地過好后半生。
故事大結局時,趙娜特意買了新的保溫包,讓南儷送給南建龍,在南儷夸獎她寬容大度、善良有愛時,趙娜說:
“這人生真的很短的,匆匆忙忙幾十年,心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只裝著怨恨, 愛就裝不進來?!?/p>
當我們遭遇一些苦難和挫折的時候,是把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滋生怨恨呢?還是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不斷內疚呢?
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我們應該像福貴大爺學習,接受當下的現狀,并且不斷努力讓自己走出泥淖,才能仰望星空。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檸檬汁。
放下對別人的怨恨,更不要讓自己內疚,才能擁有平和的心態,把一手爛牌打出王炸,贏來屬于自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