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舊書網淘得和谷散文集兩本,一本是《和谷散文》,另一本是《文字生涯》。
《和谷散文》發(fā)行于1999年1月,屬由賈平凹主編的中國當代散文精品文庫叢書之一。和平日所購書相比,這本略小,為袖珍珍藏本,像上學時候用的英語單詞手冊,可揣進兜里。封面上部有一圖案,看似濺起的水花,也像是剛燃著的一團火焰,又像是某一種特定圖騰,在黑灰色浮云狀底版的映襯下,醒目而神秘。
古往今來,散文書籍如汗牛充棟。而在我看來,這本《和谷散文》卻自有獨到品格。書中共有二十五篇散文,多年前我曾讀過部分,后來在《和谷文集》中逐個細讀。從農田村野打囤到古都長安尋夢,再到客居海島札記,從浪漫詩人到散文大家。散文的生活,生活的散文,亦是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
書中《打囤》一文尤其印象深刻,我曾在另外一位作家的文章中讀到,他說和谷的《打囤》中的話語成了當時念書娃宿舍的流行語、口頭禪,張口就來:“你干啥哩?”“打囤哩!”“囤打好了么?”“打好了!”“你打好了么?”“也打好了!”然后一哄而笑。《游子吟》一文中寫到自己到省城工作以后,有了妻室兒女,便很少回故鄉(xiāng)看看。每當觸到“鄉(xiāng)情”的字眼,就不禁默吟“慈母手中線”的詩句,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緒中了。文中描寫母親與紡車的點滴,寫到母親年齡大了以后,拿出平日里做針線活的線板,在燈下穿呀穿呀,卻怎么也穿不到針上,母親扭頭抹著淚,他的鼻子也跟著酸楚了,母親年輕時候的利落勁已經成了往事了。因思念故鄉(xiāng),想念母親,他鋪紙揮毫,將孟郊的這首《游子吟》錄下貼于書桌前。我想這也是天底下所有游子的心聲吧。
《文學生涯》出版發(fā)行于2002年10月,書名是借薩特的《文字生涯》書名派作用場的。書中共選錄了他1981年到2001年的一百二十余篇文章及賈平凹、朱鴻、秋鄉(xiāng)、趙伯濤、張浩文對他及其作品的六篇評論。我想這本書應該是他這多年心血的凝聚地,其中包含了《心智的藝術》、《巴黎望鄉(xiāng)》等文集的部分內容。他曾說,從新世紀開始的第一天起,他結束了長達八年的海島生活,又回到了古都。這本《文學生涯》便是依照編年的順序從其文字中輯選而成。所謂的文字生涯,是一個人的生存方式所致,投身其中的意義是不完全以成敗論英雄的。在文字的汪洋中,每一滴水都是有生命的,也許它飛翔于浪尖,也許它潛伏于海底。
在我看來他的文字是讓人讀起來很舒服的,也能使具有相同經歷的人引起共鳴的。如一泓清水,會蕩去時間蒙在靈魂原野上的灰塵;又如一縷清風,可以拂去歲月罩在生活之旅上的陰翳;又好似一位長者,在深沉的講述中揭示著世界的奧妙及生活的樂趣,讓浮躁、空洞的心得以慰藉。至少,我開始拿起筆或敲動鍵盤寫文字是受他影響的,也是榜樣的力量。
正如他在書中說的一樣,不情愿放棄寫作,如同堅持活下去一樣,本身就擁有了意義。不以成敗論英雄,浮名浮利若過眼煙云,這么想開來,便會身心自如,不禁淡然一笑。寫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噢,文學的生活,生活的文學,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
孫陽
201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