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岸江南
閑暇收拾屋子的時候,居然發現一張南京的百通卡,可以乘地鐵也可以坐公交的那種。
掐指一算,我離開那個城市已有十年。公交卡內應該還有余額,只是早已失去了和那個城市的聯結。
而那時起的網名至今還在用,它是:隱居地鐵站。
既不玄幻也不文藝,這個網名的誕生只是我當時南漂生涯的真實寫照而已。
關于我為什么會在南京,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話長,簡而言之,是一個以戀愛的名義投奔一個男人而以分手而告終的俗套故事。
請原諒我沒有用“愛情”這個詞,因為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愛過,只是因為年歲漸長,為了家人眼里的穩妥而作出的妥協而已。
好在,最終,我們都認識到在一起實在是太不合適,分手是必然的結局。
所以,就有了這么一個荒誕的劇情:相識二十多年,相處幾個月;他在南京的時候我在北方;我到了南京,他卻又要轉戰我之前所在的城市。
當初兩家家長坐下來商量我們的婚姻大事的時候,料是不會想到:這兩個從小看著長大,知根知底的男孩女孩,竟然是如此南轅北轍,轉身即是天涯。
也許,造化之手讓我們的命運如此顛沛流離,不過是想說:這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穩妥。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心性又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生活軌跡即便交匯也終會擦肩而過。
鋪墊有點長,開始言歸正傳。
倔強而慣于獨立的我開始了一個人在南京的生活。
????????????????????????????????????????????????????????????? 1
沒有同學,沒有朋友,沒有任何熟悉的人。
我工作的地方在江寧區,每天早上,我到小紅山地鐵站乘地鐵1號線到火車站廣場,然后換乘公交車去上班,先在火車站廣場和浩瀚的玄武湖打個照面,然后又在顛簸的公交上欣賞中山陵的側影。起初覺得路途遙遠,幾乎是南京半日游,可是漸漸竟也習慣了。
而每天晚上,伴隨著最后一班地鐵駛過站臺的聲音,我慢慢沉入夢鄉。
周末我會去逛逛附近的菜市場,買幾只鴨頭解解讒,或者去吃碗正宗的鴨血粉絲湯,每次聽到老板“阿要辣油啊”的招呼,都會發自內心的微笑:嗯,要的,要的。
有時去逛逛花市,買束鮮花或者盆栽裝飾一下房間。在那個小小的陋室,即便偶而心情灰暗,也會很快被那盆明媚的海棠照亮。
我租的房子是個小套間,麻雀雖小卻廚衛俱全。廚房有明窗,正對著小紅山,空氣清新濕潤。我是個食不厭精的吃貨,所以鍋碗瓢盆俱全,有時心情好了也會炒兩盤菜犒勞一下自己。
卻沒料到,夏天的梅雨季節,廚房角落里突然涌出的成群結隊的小強把我嚇的落荒而逃。在此之前,我對小強沒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怎么對付它們。
拿火燒,用藥噴都無濟于事,急得我束手無策。
最后,還是隔壁來自蘇北的小情侶教我一個妙招,用黃瓜片放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后對廚房進行徹底大掃除,不留任何食物殘渣或剩飯剩菜。果然,幾天以后,小強就蹤跡全無。
從那之后,我對鄰居的印象大為改觀,他們在夜里驚天動地的啪啪聲似乎也不那么讓我苦惱了;逢上下雨天我晾了衣服沒收也不用擔心,下班回去他們會把干爽的衣服遞給我。
印象中小兩口都是愛笑的人,經常吵吵鬧鬧,兩個人一起動手做飯,把小日子過的活色生香,煙火氣十足。
那時的我好羨慕他們,有時會想:我因為什么會一個人流落到這個城市呢?
又因為什么而堅守呢?沒人給我答案。
????????????????????????????????????????????????????????? 2
周末天氣晴好的時候,我會一個人去爬紫金山。
天文臺、明孝陵、梅花山、靈谷寺、藏經樓,都曾經留下我的足跡。也常常碰見結伴的大學生,女孩子幾乎個個都是婉約靈秀的江南美女,和周圍美景渾然天成。
印象最深的是,通往中山陵的臺階好長好長,兩旁參天松柏,還有大片大片碧綠的八角金盤,滿眼都是莊眼肅穆的感覺。
南京好玩的景點其實挺多,我常去的還有夫子廟,秦淮河。
印象中夫子廟已經淪落為各類批發市場的集散地,秦淮河也只不過是一條肥膩的水渠,似乎積攢了幾千年的胭脂水粉,裉卻了歷史光影中的明艷與動人,只剩下眼前赤裸裸又疲憊不堪的商業氣息。
????????????????????????????????????????????????????????????????? 3
有段時間很迷茫,就想到要給自己定個目標。
于是下班后就直奔南京人才大廈去參加人力資源管理培訓班,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到出租屋,然后看書到深夜。因為心無旁騖,兩個月就拿到了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
拿到證書的當月,正好發了季度獎,然后我直奔新鐵口的巴黎春天百貨,花700塊買了一雙大牌牛皮長筒靴作為給自己的獎勵。那雙靴子我穿了六年都沒有穿壞。
本來我可以在南京好好地生活下去,我也逐漸把工作和生活都安排的游韌有余。可是那時,感情糾葛一直是我的軟肋。良人久不至,爛桃花卻繞不開。孤獨感總是如影隨形,內心深處始終缺乏安全感。
那年冬天的陰雨綿綿,冷雨敲窗讓寒冷深入到我骨髓里,才知道江南的梅雨季節纏人,而冬天卻是要人的命。終于下了離去的決心。于是收拾行囊告別。
?????????????????????????????????????????????????????????????? 4
一晃已經十年過去。這當中,無數次出差或是旅游經過南京,在飛弛而過的列車上目睹長江大橋一閃而過,卻終是沒有機會再去。
好多人早已忘記,只有一位女友lucy至今仍保持聯系。
她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身材高大又曼妙,年齡小我幾歲,思想卻和她的面孔一樣成熟,集智慧與美艷于一身。我們那時之所以要好,是因為對張愛玲的共同熱愛。
如今在她在上海的外企打拼多年,仍是大齡單身熟女一枚,業余讀在職研究生,兼鉆研易經佛學,對中國男人已經不抱希望,目標是找個老外或是華裔作為感情歸宿。我理解她,希望她能有個圓滿的結局。
十年過去,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離開南京之后的幾年,我迅速成長為鋼鐵女戰士,經常一個人出差,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都不會迷失方向,反而樂在其中,享受當地的美食與風土人情。
當我為人妻,為人母,生活終于安定,卻也會偶而懷念動蕩顛簸的單身時代。十年間,我曾經離開的城市已經建了地鐵2號線,偶而坐地鐵出行,看到周圍一張張麻木冷漠的臉,人人都在低頭撥弄手機,恍惚間又回到十年前:那時,還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微信,那時的我在南京地鐵一號線車廂里看到的是:周圍的人們要么在安安靜靜看電視,要么在閱讀手里的《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