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開始我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要求,每年至少要有2萬的學習經費用于個人成長與提升,持續(xù)了十多年。2021年7月,疫情又有反撲跡象,正在想今年的學習經費很有可能要花不掉了,一個圈內的資深培訓師順叔在群里推薦了一個叫POA的課程,全名叫《POA-行動力三板斧》,第一感覺是好奇,POA是什么?行動力還能培訓?怎么培訓?第二是順叔的推薦和備書(順叔是行業(yè)內非常資深的培訓師,授課口碑爆棚。人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的推薦和備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課程品質不錯),第三很重要的一點,今年的學習基金還有剩,哈哈!
隨著田字格的破冰活動和對自我投入度的評估,課程正式進入,先來看看什么是POA,P是伙伴artner的英文單詞,O是目標bjective的英文單詞,A是方法/行動cceleration的英文單詞??此茦O為簡單,但真正踐行卻是難上加難。授課的朱老師先從O開始講起,詳細解析了我們大多數理解的O目標只是What也就是是什么,實際目標真正要解決的反而是Why為什么,如果自己的Why沒有思考清楚的話,所有的What都面臨行動力不足的問題。個人的Why都很難思考清楚了,統(tǒng)一團隊的Why更是困難重重,這和我們傳統(tǒng)理解的目標管理完全不同,大多數的目標管理脫離不開一個單詞SMART原則,而在POA的課堂里,這個SMART原則只是術,而目標真正要解決的是道的問題,也就是想清楚why為什么的問題。
而想要找到為什么的問題,需要從一個公式,也就是先想清楚我或我們的“痛”是什么,想要達成的“夢”是什么,來還原思考的過程,進而找到我們想要的Why為什么,同時還可以從A也就是行動或者方法來反推出我們的Why。
而想要實現我們思考清楚的Why,我們需要找到更多的伙伴,很多人都想當然的認為伙伴就是和我們目標相聯(lián)系的人,在POA課堂里,伙伴有個很重要的定義,伙伴是對目標有“共鳴”的人,只有對目標有共鳴的人,才能真正啟動行動模式,貢獻資源,貢獻方法,貢獻智慧。因此在伙伴這里就有了一個四維象限,資源不匹配到資源匹配和共鳴弱到共鳴強,共鳴強又資源匹配的才是真伙伴,他們是我們共創(chuàng)前行的人。共鳴弱卻資源匹配的人是需要我們積極爭取的人,資源不匹配但是共鳴很強的人是我們目標的無條件支持者,我們要適時鏈接。資源又不匹配,共鳴又很弱的人是目標的無關者,可以擱置。
A既是方法又是行動的意思,而A其實是用O目標來選A方法的,因為方法浩如煙海,到底哪些方法是能達成我們的目標的,用O來共同商討我們需要的A。A還有一層行動的意思,用Why的目標找到有共鳴有資源的伙伴,共創(chuàng)出我們要方法,就要馬上行動了。朱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話讓在場的所有學員都深有共鳴,POA的值什么時候為零?從數學的觀點解釋分子為0就一切為0,什么時候分子為0?就是我們不行動的時候,所有的目標,伙伴、方法都是在行動中慢慢迭代出來的。
最后,POA還自帶糾錯功能,如果O目標不對,P伙伴會告訴我們,如果P伙伴不對,A方法和行動會告訴我們,如果A方法行動不對,P目標來告訴我們。一套POA系統(tǒng),既系統(tǒng)閉環(huán),又完整邏輯自洽。那既然行動是最重要的,接下來說說我的行動。
我打算把它用在我的一門國際版權認證課程《6D學習項目設計》當中,在6D當中把項目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學習階段,轉化階段,評估階段,在準備階段的界定業(yè)務收益當中,用POA來幫助學員思考清楚項目想要達成的O,找到項目當中的真伙伴,共創(chuàng)出項目方案。
同時POA還可以運用到我的培訓師工作和日常生活當中,只要形成這樣一套思考的邏輯,未來隨時隨地用這套邏輯去檢視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伙伴,共創(chuàng)出想要的方法,快速響應,行動起來,一定可以大大提升我的行動力。
最后還要感謝順叔和朱老師以及服務團隊,還有我的同學們,幫助我思考清楚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明顯感覺回到家里的這一周,雖然是疫情原因,大家都不能出差講課,我的很多課程也都無限期延后,我思考清楚了我的培訓管理研修院線上課程錄制應該如何開展,并持續(xù)開始了行動。后期還未報名的老師們,順叔推薦,必屬精品,來上課吧,一起行動起來吧,行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