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下面這句話,覺得非常的棒!“有人認為讀書時不應該跳讀,這是非常愚蠢的。一切明智的讀者在遇到對自己無益的章節時都毫不顧忌地跳過去?!睉撜f沒有幾個作者會說這樣的話。許多作者都非常的自信,甚至有些作者還非常的自戀,他們非常的愛著自己的作品,甚至還要將這種愛施加到讀者身上。但是讀者閱讀的時候作者并不在身邊,因此,讀者還是自由的。可怕的是一些家長教師和那些好為人師的學者專家。他們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份對孩子們指手畫腳,什么一字不漏的讀,圈點勾畫的讀,反反復復的讀,最后把孩子們都搞得不愛閱讀。精讀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內容要精讀,師長只有建議的權利,不宜用逼迫的方法。對于你也許確實是精品,但對孩子可能暫時只是可有可無的文字,也許孩子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領悟你的觀點,但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讓他領悟困難很大。有人會說這不正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嘛。是的,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無數這樣的恨。我們常常為了那遙不可及的一點點不恨,逼迫孩子們讀了大量沒用的東西??傊痪湓?,怎么讀的權利要更多的交給孩子們自己。
2
路易斯講了這樣一個關于寫作的故事:他在寫一個故事,寫到這樣一句話“瑪麗放下手中的活兒,緊接著就聽到一陣敲門聲”,與這句話中的瑪麗有關的時間有兩個,一個是放下手中的活兒,一個是敲門聲,對于瑪麗來說這兩個時間沒有間隔,但是對于寫作者來說,可能是寫完上面一句之後,端坐思考了三個鐘頭,才又接著寫下面一句。作者思考的時間是不會出現在瑪麗的時間里面的。仔細想一下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就寫作文而言,這對一些語文專家和語文老師是多大的打擊呀。他們一直倡導心里怎么想筆下就怎么寫,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他們就是沒有考慮的時間的問題?,F在又流行一種為真實而寫,甚至在真實中寫作的說法。這也是很可愛的。事實上,這三種觀點,都是很特殊的情況。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時間。當然,路易斯在書中引來這個故事意圖是類比人和上帝,我覺得非常恰當。人和上帝根本就是兩個世界,兩種存在方式。用中國古代的故事,就是夏蟲和冰吧。具體到人,不同的人都在不同的世界中。因此,理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人於人之間理解尚且非常困難,何況人理解上帝。
3
“仿佛”這個詞在下面的句子中用得不是太妥帖:“你可以單獨和他在一起,仿佛你是他唯一造物;基督的死也是為你個人而死,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庇昧朔路?,就是假設,就不是真實。而事實上這句話的語境就是真實。正因為時間的不同,每一個人才都是上帝的唯一的造物,基督的死才是為每個人而死。不懂這句話嗎?那正好說明你生活在另外一個時間維度里。
4
關于直線和一張紙的比喻也非常妙絕。簡單的人就是一條直線,豐富的人是無數條直線,甚至成為能夠包含無數條直線的一張紙。此之為通透。上帝就是那個最通透的存在。
5
擁有歷史意味著喪失部分真實。多么深刻的一句話呀。其一是我們無法記錄完完全全的真實;其二是歷史總是有選擇,有傾向,有顛倒,有偽裝,甚至有虛構、捏造。輕信歷史的人就是一個直線。這歷史,大到一個國家的歷史,小到一個人的故事,長到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短到某人在你耳邊轉說的某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