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用來讀的,寫作應發自內心。
幾十年前,文學界就關于白話文與文言文何去何從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有人則認為白話文更加實用。的確,在那樣一個文言文與白話文共存的時代,所有權威人士自小學習四書五經,對于文言文非常熟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人都習慣用白話文。這就好比你很擅長聊天,但并不一定就能寫的出好文章。我們應該感謝在那個時代捍衛白話文的先輩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或許我現在寫的還是之乎者也。
前段時間偶然加入學習成語的群聊,而現在看到很多文章中用數十個成語寫出來。我不知道作者在寫完文章后是否會自己去閱讀,也不知道他們讀完以后是怎樣的感受。
縱觀近現代作品,稱之為經典的,很少有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我從不反對文章中引用名句,借用成語,但如果一個句子,一個故事是為了用某個詞、某段話而被寫出來,那文章本身就變得枯燥無味,讀起來味同嚼蠟。
優秀的文章需要用心去寫,感人的故事不需要華麗的辭藻。美麗的故事若是添加了太多的裝飾,往往會遮擋它本身的美。若提筆無靈感,那就閉上眼去細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