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簡書更文,純屬偶然,一個機緣巧合的時候認識了簡書,立馬被“創(chuàng)作你的創(chuàng)作”所吸引,又有日更挑戰(zhàn)督促,還不限題材,100字就可以發(fā)文,這些寬松的政策讓我立即下定決心駐扎下來。
我來簡書的定位十分明確:練筆和成長。
練筆:每天寫點小短文,也就是讀書,寫作,成長和感悟這幾類的觀點文,后來也試著寫一寫長篇的文章。
成長:試著寫不同的題材,和志同道合的友友們,互相學習,分享,特別是在小主文學群里裹挾著前進。
不斷碼字的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了書寫習慣:早晨寫觀點性的文字頭腦清晰,思路明確;寧靜的夜晚思緒飛翔,最適合情感文。就這么一直堅持著,習慣著。
昨天早上我也不知道那一根神經(jīng)打錯了地方,竟然早晨寫了一篇情感文,草草了事,把簡書的日更文放在晚飯后,選題為《我在簡書的初衷不曾改變》,本來想用事實論證我在簡書的定力和定位,本來計劃寫一篇千字觀點文,誰知道腦袋就像一盆漿糊,思路怎么也打不開,就像數(shù)家常一樣,數(shù)字堆積,枯燥無味,500字草草收尾,活脫脫的一只禿尾巴大公雞,哪還有形狀可言!
在此,我想說說自己的感受:一旦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請不要人為地去改變。
比如我們習慣了吃面食,就不要用優(yōu)質(zhì)大米作為主食,不然的話,我們的胃也會抗議的;
夫妻之間是一個共同組合體,但仍然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原有的習慣依然存在。有的妻子試圖改變老公的不良習慣,改變的結(jié)果不知道如何,最終也會徒勞,與其費心去改變對方,不如去互相適應(yīng),不自覺中互相走近對方。就像《父母愛情》中的女主人公安杰,一開始就大力改造大老粗老公,還被調(diào)侃“三洗丈夫”,可是到后來大老粗竟然戴禮帽,穿睡衣,打太極,而一向小資情調(diào)的安杰到老年時,成了很接地氣的老太太——他們互相靠攏,慢慢走近,最后又擦肩而過,成為獨立的自己。
飲食一樣,生活習慣也一樣,那么寫作呢?總不至于今天寫觀點文,明天去寫情感案例,后天去寫理財,大后天去寫成長吧!每個人的認知不同,特長也不一樣,寫文章的觀點更是千差萬別。請保持初衷,在自己認定的,擅長的領(lǐng)域里深耕,一往直前,請不要輕易換賽道,那不一定是你能駕馭得了的。在認定的領(lǐng)域里,用自己習慣的時間段發(fā)文,做主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