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影片,猶如時光之鏡像,讓我們從它展開的那個魔幻切面進入,得以見識生活真實原本的面目,得以照見我們所不能了解的那個自己。
楊德昌導演的《一一》便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作品。它的節奏放松舒緩,像是深夜來自床頭CD唱機里的小調,低回纏綿,是最溫暖的陪伴。
與一些劇情曲折場面盛大的影片相比,它的情節甚至簡單的有點讓人無措,仿佛著墨不多的國畫,干凈潔白的畫紙上,只有幾筆簡單勾勒的線條。但它又不是沒有內容,它間中所含的任何一條線索,隨意延伸開去,都是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或發人深省,或驚心動魄。
導演以其悲憫溫柔之心,關注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角色的遭遇、困境,和他們所選擇的突破重圍的方式。我們在他所講的故事中,稍一個側身,便遇到了自己。
NJ是人到中年的男子,他誠懇,內斂,心有持守。他和朋友合伙經營的公司隨經濟危機跌入困境,面臨或創新轉型或結束散伙的十字路口。他的岳母不小心摔了一跤,引發中風昏迷。他的同樣人到中年的妻子,在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際遇和壓力下,逃到山中向佛修行。他三十多年未曾聯絡過的初戀,竟然意外地偶遇。影片猶如畫卷,圍著他的生活徐徐展開。
為利于病人康復,醫生要求家人每日要與昏迷的岳母聊天,聊聊日常發生的事情和內心對于生活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契機。家里的每個人,都突然有機會停下來,反觀自己的人生和正在高速前進的生活。
他們每個人雖然都在為生計,日日忙碌勞累,疲于奔命,但當真正停下來,面對昏迷中的母親,語言所能表達敘述的部分卻又少之又少。日日的上班下班,起床睡覺,爭分奪秒,但真正又有幾分能夠觸動內心?
NJ的妻子,那人到中年的職業婦人,忽然的就在如此頓悟中崩潰了。她忽然發現,自己就像傻瓜一樣,在沒有任何創意沒有任何感情地麻木一般地重復日子,在與病患母親聊天時,她日日重復的都是同樣的語言。她無法面對自己,決定要逃走,逃往山中修行。她要向外界,向宗教,尋求答案。
但短暫的修行真能解決問題嗎,非也。影片結尾處,她在母親的葬禮結束后,與MJ有一番對話,她說,其實一切都沒有變,一切也都還是老樣子。在山中居住的日子,她日日所聞所習的內容,對她的助益并不大。其實,原來,家里的一切,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她只不過是在自設困局而已。
這個角色,對我觸動最深,因為生活中的我,便時時會有她的感受。常感生活雜亂無序,在煩悶無助時便常起逃離狂奔之心。她以親身實踐告訴我等,拒絕沒有用,逃離沒有用。只有當你正視一切,真正放下,內心才能釋然,只有當你變成是一個對的人時,世界才是對的。
NJ與初戀的偶遇,也是一場極精彩的戲。他們先是偶遇在臺北,雙方皆盡力掩飾內心波瀾,然后在NJ出差日本時,他們才真正擁有一周的相處時光。異鄉街頭,他們初見時那激動真誠的擁抱,頗為感染人。他們像一對普通的中年情侶,坐在午后的公園里愉快聊天,并肩穿行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他們共同回首三十年前相愛時的美好時光,也談現實中他們各自的生活。
最經典的戲分是在夜半,他們攜手進入要入住的酒店,NJ在前臺要了兩間房。送初戀至房間門口后,他道聲晚安便轉身離開。女方追至NJ房間,聲淚俱下,傾訴別后衷腸,請求重新開始。NJ一直柔聲安慰,像兄長般地懂得,他疼惜她的癡情和溫柔,卻亦并不違背自己。
那一夜,或者那七天的假期,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生關系。我想,在NJ的心中,他肯定不是因為禮儀道德的約束而要通過拒絕對方以表達對婚姻的忠貞,他只是不想親手毀了那曾經單純熾烈的愛情和那已遠去的美好時光,因為他深沉地愛過。這對年紀漸長的被時光和生活的沙粒淘洗過的曾經的戀人,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超越了肉體的欲望,超越了漫漫紅塵中的誘惑曖昧,成為彼此心靈里的絕唱。他們用對彼此的敬重和珍愛,將這份感情推至顛峰。
片中的另一條線索,是NJ的女兒婷婷。一個在北一女讀書的青春期的女孩,導演借她涉世未深干凈清透的眼晴看周遭的一切,舅舅對生活盲目不負責任的態度,鄰居單親母親光鮮華麗的職場身份背后混亂不堪的私生活,好友莉莉在愛情和家庭中的無助叛逆。
對于所有的這一切,她沒有抱怨,沒有遣責,她有的,惟是憐惜和遺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執迷,所有因此而生的痛苦,皆是他們在求真求善求美求愛的道路上,必經的洗禮和考驗。
影片中的角色,上至年邁的婆婆,小至懵懂未開的弟弟洋洋,每個角色都恰到好處又至關重要,他們仿佛影片身體上的器官,各自獨立發揮作用,卻又暗中心手相連,將故事推至圓潤飽滿。
導演自始至終都在關注個體,關注個體的命運,生命狀態和生活感受。他沒有說出哪種生活是最好的,或者是最差的,他只是懷著一顆悲憫之心在平靜地講述。因為他深諳生之艱難辛苦,所以,他沒有嘲笑,沒有譏諷,他只是笑里含淚地在表達,表達他所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