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我正想著戴望舒的《雨巷》,想著雨巷里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想著江南小鎮(zhèn)的朦朧意境的時候,不覺已經(jīng)到了棋盤街的出口。一抬頭卻發(fā)現(xiàn)與棋盤街隔溪相望的一長溜古色古香的平房,上書“裕昌號民間藝術(shù)館”幾個大字,不覺驚嘆斯宅處處珍藏著古越的文化瑰寶,斯宅本身就是一張了解古越文化的入場券。
? ? ? ? 曾經(jīng)有同事夸我出身書香門第,有大家閨秀的涵養(yǎng)。我當然知道同事們的夸張,不敢以此自居。但我確實很想了解大家閨秀到底是什么樣的“大家”培養(yǎng)出來的“閨秀”,這樣的女孩子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氣質(zhì)和風度。我掂量過這四個字的分量,感覺它重到我這種女子根本無法擔待。我對諸暨的民俗文化也曾有過一種偏執(zhí)。為此,當前些年所謂的教育改革,需要我們老師自編教材作為學生的選修課時,我就毫不猶豫地編過一本《諸暨方言及地方文化》,作為對古越文化的一點小小的宣傳。當我雙腳踏進裕昌號藝術(shù)館之后,我不禁為自己對古越文化的一知半解感覺汗顏;當我看到“十里紅妝“的展覽之后,我才對“大家閨秀”這四個字有了初步的定義。
? ? ? ? 裕昌號是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一家商號,原址在楓橋,創(chuàng)辦人姓駱,名成林。斯宅這個展館是由上個世紀的電站、造紙廠和茶廠改建而成的。這里陳列著駱公成林的后裔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努力,收藏的明清家具、十里紅妝、越繡銀器、竹藝錫器等等富有諸暨特色的十多個系列藏品。不得不說,諸暨自古文風蔚然,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能工巧匠代有其人,但因為歷史的原因和保護意識的淡薄,先人的珍貴遺產(chǎn)已經(jīng)處于消失和湮滅之中。這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消失,更是一種文化血脈的枯竭。駱公后裔所作的努力,對諸暨文脈的延續(xù)可謂功莫大焉。
? ? ? 踏入裕昌號藝術(shù)館,像是一腳邁進了舊時光的綺麗畫卷,空氣中彌漫著歲月沉淀下來的溫潤氣息。最吸引我的就是那承載著古越嫁娶文化的“尊美堂”,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宛如一位緘默的史官,靜靜講述著“十里紅妝”的嫁娶故事。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張“千工床”。它宛如一座微縮的宮殿,周身繁復(fù)精美的雕花,那人物、那花鳥,無不細致入微,無不栩栩如生,無不透露出對生活的美好祈愿。其他的妝奩、家具、刺繡、日用首飾、工藝雜件就不用細說,無不精致,無不細膩,無不匠心獨運。我不敢想象,原來古代的女子生活可以如此精雕細刻!她們出嫁時是何等的排場,何等的氣派!
? ? ? 望著這些精美的物件,我的思緒飄向了古代那些大家閨秀。她們,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明珠。在高門大戶的庭院深深中,自幼接受著嚴苛而全面的教育。晨起,伴著裊裊茶香誦讀詩書,從《詩經(jīng)》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體悟愛情的美好與純真,到《論語》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里汲取為人處世的智慧;午后,于雕花窗欞下研習女紅,飛針走線間,繡出的不僅僅是一幅幅花鳥圖,更是對生活的細膩感知與美好期許。她們舉止優(yōu)雅,笑不露齒,行不擺裙,一顰一笑皆符合禮儀規(guī)范。她們才情橫溢,能在詩酒花茶間吟詩作對,用文字傾訴內(nèi)心的柔情與細膩。這樣的大家閨秀,是家族教養(yǎng)的結(jié)晶,是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出的絢爛花朵。
? ? ? 那如此盛大、精美的十里紅妝,又該配得上怎樣的新郎呢?或許,是那才情卓絕、風度翩翩的公子。他飽讀經(jīng)史子集,筆下文章洋洋灑灑,既能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為家國社稷建言獻策;又能在花前月下,為心愛的女子吟詩作賦,傾訴衷腸。他有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深情,也有著“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他的才情與擔當,與大家閨秀的溫婉聰慧相互輝映,恰似琴瑟和鳴,共同奏響一曲令人向往的愛情樂章。
“尊美堂”這些展品不僅僅是諸暨的老物件,更是暨陽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的見證。它們承載著古越嫁娶文化的厚重底蘊,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我的這些關(guān)于“大家閨秀”與“十里紅妝”的遐想,也將隨著這些展品給我留存的記憶,成為我心中永恒的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