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吧!有一天中國電影票房前兩名會是國外動畫。相比于去年你的名字大火之后,煙花不管是影響力和評價都遜色很多。在我看來,如果電影不以你的名字續集和工作室作為噱頭獨立宣發,應該會比現在的處境好一點。相對于誠哥抓住時代的情緒,煙花更像是三個老男人關于青春的遺憾和惡趣味解讀。(你可以理解為猥瑣,抑或紈绔)很多人一開始抱有的期待太高,得到的自然是失望。
重點介紹一下這個曲線。耶克斯-道德森定律是心理學家耶克斯跟多德森經實驗研究歸納用來解釋心理壓力、工作難度與作業成績三者之間的關系。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當你想干一件事的時候,你肯定會有三種東西出現:第一是你的動機,就是你有多想完成,你有多么想成功。第二是這件事對你來說的難度系數,就是它對你來說到底有多難。第三就是你最終取得的成績。
換言之,你對事物的不報期待或者期待太高得到的結果都不會令你滿意。這個曲線可以用于很多事情上,對這個世界和人保持一種合理期待,不委屈自己以及不強求于人或許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好像又跑題了,然后你應該要知道,到這里就完結了!剩下的只是湊字數和糊弄一下大眾)
故事主創人員是巖井俊二、大根仁、新房昭之三人,可能大多人和我一樣對巖井俊二稍熟一些,而且是原作導演。但三人在日本都比較知名,都有一定影響力。而且從3年前開始,他們三人與川村為首的大約7~8人的主創團隊,每隔兩周會定期舉行碰頭會。這樣的會議前后持續約半年,每次開1個半小時左右,邊聽取各方意見,邊寫個不停。而每回會議結束后,大伙照例會去居酒屋喝酒暢談。據說在那里消磨的時光遠勝會議本身,且閑聊突然冒出某個好點子明顯更多。這樣一來,大根仁就得將手中檸檬口味的雞尾酒放在一邊,趕緊再做記錄。劇本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寫就的。
《煙花》的原作不是動畫也不是電影,而是巖井俊二導演的的同名電視短劇,片長只有49分鐘。為順應電視劇“if如果”的主題,以及時長等約束條件,才拍成了TV版的《煙花》。1993年奪下該年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的導演新人獎。也是1995年推出的第二部電影長片《情書》的藍圖與柏原崇一起風靡亞洲,與村上春樹小說并列為文青的代名詞,也就此為他帶來一個極其響亮的綽號──青春教主。巖井俊二故事的主人公永遠都是少年少女。這些主人公們永遠都向觀眾展示著只有青春年少才能擁有的生命模樣(例如《四月物語》《花與愛麗絲》《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例如他自己18歲時便只專注想著一件事情,便是想拍出好的電影。不得不承認中國市場巨大,巖井俊二為了宣傳電影,還特地來了一趟中國。
?
像邂逅一樣璀璨、像青春一樣短暫,從而有了煙花這個故事。《煙花》所敘述的青春故事:笨蛋的男孩如何邂逅了一位早熟的女孩。大多人的青春都會有的故事,雖然某些地方被批低俗,但也是刻畫最好的地方。
在某處鄉下小鎮的某一天,煙花大會與祭典將在晚上舉辦,小學男孩典道與他的好友卻為了“煙花升空時的形狀,究竟是圓還是扁?”這個問題而爭論了起來﹐于是他們決定晚上一起找個近處親眼見證,愿賭服輸。就在他們約好后不久,典道與朋友佑介在游泳池碰上了他們都暗戀的同班女孩薺。薺告訴他們,誰游泳游贏了,放學后便能跟她一起去煙火大會。典道落敗,悻悻然的離開。佑介卻膽怯起來,沒有出現在薺約定的地點碰面。事后得知此事的典道狠狠揍了佑介一拳。
?
此時,“奇跡”發生──鏡頭一轉,時間突然再度回到游泳池比賽的那一刻。這一次,典道贏了。典道與薺碰面,發現薺不是想去煙火大會,而是找個借口逃家,逃開明早就要隨爸媽搬家的事實,想要典道陪伴她。“我們可以去東京住啊,我可以去酒店上班養你啊。”女孩天真又世俗的說著。然而,最終,他們并沒有離開小鎮,只是四處閑逛,渡過了最后相聚的歡樂時光。大會開始,煙花升空,典道終于看見了煙花的形狀,然而這個答案對他而言,已經一點都不重要了。其實很多事情,一旦過了時間期限,答案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干凈、純粹、卻不單純。《煙花》的結局悲喜交雜。“奇跡”這個天外一筆的情節看似突兀,實則只是一道無關緊要也無能為力的點綴。因為,世界改變了,又能如何?不管典道勝不勝利,身為孩子的他都不可能改變薺明天就要離開小鎮的悲劇。這個故事反而讓人想起法國電影兩小無猜。這個電影當時也飽受爭議,原因在于他們對于愛情逃脫婚姻和法律束縛的探索。
煙花璀璨卻短暫,一如邂逅,一如青春。煙花就是青春歲月的隱喻,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最終會是什么模樣,那段曾為了找尋生活答案而全然付出的追尋過程,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意義時光。相反的,搬家則是長大成人的借代,對孩子們而言就像隔壁小鎮一般遙遠,真正來臨的那一天卻只能無可適從。笨蛋男孩與專注女孩的一天結束了,他們抱持的煩惱,并未隨著煙花的飛散而揮散,徒留曾經相處的痕跡,正如人生中的種種無情擺擺無奈,只能隨著歲月流逝磨平。這便是男孩女孩人生中首次體會到的,名為長大的殘酷事實。
關于女主的設定,好像很多人都不滿意,尤其是對比原作。事實上,現實中女孩確實早熟一些,尤其是中學生女生大多比同齡男生發育的早。她們之中會有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可以得到,也可以不費力氣就讓小男生圍著打轉。從很早之前,我對這些特質都感到敬畏,好像是她們與生俱來的獨有的天賦。記得有人問過:別人都追求和擁有的事物,你不羨慕或嫉妒嗎?我當然羨慕嫉妒甚至恨,不過這些事物我也會擁有,只是會比別人晚一些。
至于話題煙花,應該和誰誰看,值不值得看。其實這個并不重要,就像煙花從側面看究竟是圓的還是扁的?其實圓的扁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看。我想在這個世界和你在一起,至少今天和你在一起。的確如此,我也很想。(電影里這種臺詞,還是可以背一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