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我們吃了沒文化的虧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學
曾經看到這樣一篇報道,因為生在農村,出身貧寒,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輟學回家耕地,妻子胡治愛更是沒有上過一天學。夫妻兩人年輕時嘗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讓孩子們學文化,上大學。“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吳治保夫婦對子女教育鍥而不舍的堅持。
提起胡治愛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提起安塞街頭那個挑擔子賣蘋果的婆姨,住在老縣城的安塞人沒有不認識她的,縣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條溝,她走過無數遍。
每次挑擔子從家里出發去縣城賣蘋果,步行單趟需1個多小時。在這條近乎“羊腸小道”的山道上,胡治愛只能休息一次,她說停歇太久,再次挑起來的時候就越覺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個來回的銷售,就攢不夠過完年要給兒女們準備的學費……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夫妻倆省吃儉用,衣不更新、飯不變樣,在日常生活中可謂是“摳”到極點,就是為了孩子們能安心上學。
吳治保夫妻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為了讓5個孩子能有學上,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活。但再苦再累,在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上,兩人卻從來沒有猶豫過。“遇到再大的困難,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我們也盡量不讓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安心上學。”吳治保說
有一句話叫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站在做父母的角度 。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好好讀書 ,將來出人頭地 難道只是為了他們自己所謂的面子 ?生活是自己的 ,一個月3000元的生活質量和1萬元的質量是不一樣的 ,年輕人總是叫囂著這樣一句話 ,不要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去指責我們 。你們三流大學畢業 ,每年如一的拿著4000左右的工資 ,卻要求我們努力學習 。憑什么 ?我也好奇 ?憑什么 ?你們應該忘了這樣一句話 ,人外有人 山外有山 。你去和自己的父母比較 ,多少現實意義 ,每個人生存的年代不一樣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下 我們需要做的 ,是和比你優秀 卻比你還努力的人去做比較 。
第二部分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思維;你的性格,左右著你的行為;而你的習慣,預言著你的未來。
曾經有一個家長對我說,她們喜歡去聽名牌大學老師的課程。其實并不是沖著那個學校的光環,而是那個光環下面普通的人能夠異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 名牌學校出來的學生,不僅僅工科知識水平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溝通能力,表達方式都在一般人之上。這個世界,或者說現在的時代更注重的是你對社會的價值還有你的平臺和合作能力。你身邊是優秀的人,那么你也不可能差到哪里。
態度就是觀念和觀點,不管我們做什么事情,態度是首要的。好的態度,是成功的開始。高考,既是青春少年博擊的舞臺,也是你們走向世界的序曲。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要追求人生的價值,而人生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個人的奮斗,為社會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個人,會在奮斗中獲取到自我實現的樂趣。小世界大舞臺,國家需要你,社會需要你,你自己也需要你。你具有了正確而堅定的態度,你就獲得了通向清華的第一股強大的力量。態度需要在成長中樹立。
優良的性格,是你獲取又一股強大力量的源泉。你是堅強勇敢,還是懦弱膽怯?你是耐心堅韌?還是急躁沖動?你是寬厚而心胸大度,還是狹隘而患得患失?面臨挑戰,你是斗志昂揚,還是望而卻步?
當你獲得成功的時候,你是驕傲自滿,還是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把過去的成功作為獲取更大成功的墊腳石?當你遭受挫折的時候,是灰心喪氣,還是象他們常說的那樣,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淺顯的道理?性格需要在奮斗中磨練。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生活學習中點點滴滴良好的習慣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在習慣中遠離不良的誘惑,在習慣中讓自己的每一分鐘充實而有意義,在習慣中細致入微, 在習慣中從容不迫。有時需要在習慣中靜如處子,有時又需要在習慣中動如脫兔,習慣觀察,習慣思考,習慣閱讀,習慣參與,習慣勞逸結合事半功倍。習慣需要在 自我約束中培養。
優秀的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人無完人,金無赤足,重要的是,你在努力,你在努力樹立、磨練和培養自己的人格。
當然,所謂的“清華”“北大”只不過是一個絢麗而充滿誘惑的符號,在這里,她僅僅是成功的代名詞。當你的人格比過去更加成熟而優秀的時候,你會覺得,清華其實并不重要。而當你擁有早已不是六歲前定型的“小聰明”,而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大智慧”的時候,你的全身將充滿著力量!
睜大你的眼睛,轉動你的腦子,邁出你的步伐,這世界因你的奮斗而精彩!
清華北大只是一個符號,并不是每個人都把它作為目標。但是身為中學生,你必須要有一個大學夢,因為它是對你接受教育十幾年的檢驗。
第三部分
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優劣取決于他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三個要素:規范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
有了規范的學習行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規范的學習行為是前提,是基礎。
實踐證明:一個行為持續3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的行為,超過100天就可以形成習慣。
十大學習方法
1、以學為先
一旦打開書本,尖子生絕大多數都能做到電視不看、電話不接、零食不吃。精力高度集中,有一種投入其中、自得其樂的狀態。
他們目標高遠,思想單純,不胡思亂想。在他們心目中,學習是正事,理應先于娛樂,一心向學,氣定神閑,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忘我備戰。
2、分秒必爭
尖絕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上,顯示出獨特的處事方法。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里記憶詞語,背誦公 式,破解疑難,調整情緒。
3、閱讀有方
學會了速讀和精讀,閱讀前先看目錄、圖表及插圖,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閱讀正文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積極的閱讀者,不斷的提問,直到弄懂字里行間的全部信息為止。
4、合理安排
把常用的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做事有主見、有策略,每天有天計劃,每周有周計劃,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在合理的時候做合 理的事情,該做啥時就做啥,不背道而馳。
堅持緊跟老師步伐復習,不誤入歧途。堅持勤睜眼常開 口,對課本上的東西多看,對未懂的內容能多問。總之做好學習、工作、生活的“司令員”,從容做事。
5、勇于提問
課堂上勇于提問是尖子生渴望和追求知識的表現,他們知道高分是來自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掌握。
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提問,通過愛問,達到深 入研究,仔細體會的目的。
6、善做筆記
尖子生往往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不是事無巨細全盤記錄,特別善于記下老師補充的東西,課本上沒有的東西,特別是思維方法更是認真記錄。
有位尖子生在自己筆記中間畫一條線,一邊記老師的重點,一邊寫課文里的注釋,復習一舉兩得。
7、勤于思考
這一條貫穿于聽課、做作業、復習等各個階段。比如:做完一道題后,要對答案,這里他們會有一個反思的過程,弄清這道題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為什么用 這樣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8、書寫整潔
通常,書寫整潔的解答比潦草亂畫的得分高。大家都有體會,乳白的鮮牛奶裝在臟兮兮的杯子里,誰喜歡喝?
其實不是老師在試卷評判過程中有多大的隨意性,工整 地書寫便于讓老師判斷解題的過程,也是培養一種很好的書寫習慣。
尖子生作業規范,審題認真,冷靜應答,把每次作業當作高考,作業工整,步驟齊全,術語規 范,表述嚴謹。規范不僅訓練仔細認真品質,更能養成細心用心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潛能。
9、自我調整
不回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松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通過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10、學習互助
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許多尖子生從小就是在父母熏陶下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對學習充滿激情,在學習中體驗樂趣,在學習中增長見識,在成功中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