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快樂的人注定沒有辦法深刻。深刻的人注定孤獨,拋卻歡樂。
快樂和深刻沒有褒貶之分,只是一種狀態。
恐怕大家要說,快樂在這語境里顯得愚蠢,仿佛低智力的人,深刻,帶著些裝的意味,但是貌似有點什么境界,水平高。
仍是那句話。沒有高低貴賤,好壞褒貶,只是一種狀態。快樂的人不常為一些生活里不怎么用到的事發愁。地球用什么方式孕育了人類,人類的思想為何如是復雜,人性又為何以天性為基礎又區別于天性而存在等等。這些復雜到惹人討厭的問題,快樂的人沒必要思考。的確也用不到。快樂的人負責生活,為這世界制造人的氣息,扎扎實實的呼吸,熱氣,喊叫,笑鬧,肉體存在又消失。
深刻的人,他們也許天生孤獨,也許為了追求特立獨行而孤獨。總之,是孤獨了。就像是全世界的電視都在播圣斗士星矢,只有那些深刻的人,被選中,播的是不知所云的時間簡史。不必羨慕這些人,也無需因為他們顯出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氛圍而詆毀這些少數。他們是人群中的異類。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東西,注定要失去常人擁有的東西。有了深刻,便不再為尋常而快樂。為了深刻而快樂,但深刻常常令人痛苦。
翻翻音樂史。最痛苦的人最深刻。留在音樂史上的人都深刻。誰最深刻。貝多芬。為什么。因為他最痛苦。
我向來推崇,是苦難造就偉大。這苦難,來的方式也是痛苦的,它不是可供選擇的。貝多芬沒有選擇貧疾,他不想耳聾。音樂家失去聽力,和運動員失去雙腿有什么區別。這是種要人命的痛苦。
音樂家羨慕貝多芬的成就與天賦。他們有沒有同時羨慕他的痛苦?那是非人的痛苦。一方面,想得到他非人的成就,又不愿也沒有機會經歷他非人的痛苦。所以貝多芬只有一個。
貝多芬只有一個,馬克思只有一個,孔子只有一個。他們一定經歷過莫大的苦難。如果人們堅信他們快樂多于苦難,那只是因為人們只見到人間的苦難而非非人的苦難。
我們把垃圾進行分類,而制造垃圾的我們卻被造物主扔進一個熔爐。快樂的人很包容,他們將人類視為人類,天下大同。深刻的人格格不入,總覺得自己被分錯了類別,有的認為自己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天才,有的將自己看做宇宙里無需存在的多余。無論如何,仍是格格不入。
若問我對快樂與深刻是什么態度。我沒資格說。我是掉在縫里的庸才。一面充滿了不類現世的痛苦,一面又沉浸在為數不多的不一定也被別人視為幸福的幸福中,獲得現世的快樂。
如果能重新來,我還是會選擇掉在縫里。我并不完全痛恨這糾結的折磨。但如果真的能夠重來,我想問問,究竟為什么,那么多的人,是選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