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1.
幾天前一位朋友半開玩笑半沮喪地對我說:我太太好像是個“白眼狼”……
我有點不解,他繼續講道:昨天是周末,我倆閑在家里沒事干,我突發奇想找了個話題,讓她說一說我最令她產生好感的瞬間。
沒成想她反客為主,讓我先說她。
我太太人很好,我又那么愛她,當然隨便就能說出她好多閃光點了,于是我就一股腦說出十幾條來,還配上了具體的事件。
可輪到她說我的時候,她竟然想了好久,半天才擠出一句:你令我心動的瞬間有很多,最近的一次是,那天,你在家里想喝水,給自己倒了一杯,然后走到我跟前,給我也倒了一杯。
朋友說他聽完這話心就跟那白開水似的,“我倆相識七年了,我這每天風里雨里,打拼奮斗,變著樣的對她好,兩年前還因為她工作辛苦讓她在家先歇著,其間我不知做了多少光輝事跡,結果呢,人家居然只記得,我給她倒了一次白開水……”
我一個沒忍住,噗嗤笑出聲,朋友也被自己的話給逗樂了。
我沉默片刻,轉而向朋友講起父母的事來。
2.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患上重病,輾轉幾年,病治好了,只是身子虛弱,不能干重活。父親就干脆讓她賦閑在家,呆著就行,什么也不用做。按理說這就算好生活了唄,然而母親還是會偶發情緒。
每當她為一些事情抱怨的時候,我和父親就會輪流開解:想開點吧,你看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好的日子呀,干嘛自尋煩惱呢?很多事能不管就別管,我們又不需要你賺錢養家,別過問那么多。
不料不說還好,每次這話一出,正如火上澆油,母親的情緒就更大了。不知是經過了多少次,母親在一次閑談間終于說出了心結:我是個人,我有眼,能看見,有心,能感受到,我不是個機器呀……
我一聽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幾年,我和父親一直欠了母親兩個字:尊重。
我對朋友說:你應該感到開心呀,倒一杯水,被太太心心念念這么久,這說明她在這件小事上,感受到你的尊重了。
尊重兩個字,說起來輕飄飄的,其實很難得,因為它遁形于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需求之外,太容易被人忽略了。
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可或缺,人與人交往,主體是人,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善意,不正是出于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生而為人的一切,表示出的尊重嗎。
3.
懂得時刻尊重他人的人,是會自帶光環的。
記得上大學時,有一次我和遠道而來的高中同學出去吃飯,還喝了點酒,回到學校時天黑透了。
走上一條僻靜的小路時,發現前面幾米處有位女孩,也在風風火火地走著。
我腦補了一些恐怖電影的情節,心里有點發毛,便足下生風,三步并兩步,趕到她前面,并把她超過。
沒成想她叫住了我,一回頭,正是我的一位同學。
她也是虛驚一場,氣息不勻地對我說:啊,嚇死我了,剛剛我就一直感覺有人在尾隨,這黑燈瞎火的,真讓人害怕。不過還好你自覺,幾步就走到我前面了,我這才放心,從背影也看出是你。你很有修養啊,挺懂得尊重女孩子,不錯。
我尷尬一笑,心知這是個烏龍,不過從那以后,也養成個習慣:走夜路時如果前面有女生,盡可能走到她前面去。
4.
我自己也被他人的“尊重行為”圈粉過。
一次與友人外出,突然轉了向,就打算找人問路。
恰好前面走過來一個,攔住她并問哪里該怎么走。不想對方有聽說方面的障礙,無奈地打了幾個手勢。
我正要轉身離開,朋友卻拉住我,接著從包里掏出紙筆,與她進行了一番無聲的問答。
路人離開后,朋友邊走邊說:咱們要是一發現她是聾啞人,就直接放棄詢問,她心里估計會挺難受的。
我當時就覺得:這個朋友交對了。
曾在網上聽網友講過一個發生在天王劉德華身上的故事。
他當年參加了一次新聞見面會,上臺前,突然轉身問負責跟拍他的攝影師:您貴姓?
攝影師愣了下,道出自己姓名。
劉德華說:某老師,一會我可能有個動作比較大,你稍微往后站一點。
攝影師欣然應下。
兩年后,他去宣傳另一部影片,又是這個攝影師負責跟拍,劉德華一見面就笑著說:喲!某老師!
那個攝影師差點沒哭出來。
所謂作之不止,乃成君子。這樣尊重他人的善舉,哪怕有形象塑造和作秀的成分,也是應該多做一做的。
5.
不知你發現沒有:其實從反面來看,生活中有很多矛盾,表面上尋不著什么誘因,其實都是由“不尊重”的態度或行為引起的。
不尊重他人的需求,習慣,取向,愛好,時間,工作,特殊處境,甚至是身而為人的尊嚴與價值,表面上看充其量算是不夠禮貌的小毛病,其實背后彰顯著一個不好的心理趨向:將自己置于中心地位,眼里沒別人,活得太自我。
而大家都是人,會以相應的方式回饋以懲戒,況且又都不傻,你在對方心里的好感會相應降低,或遭到無聲的譴責。
親情中有時與父母溝通,我們會發現父母仿佛會發一些無名火,其實,他們相比于交涉內容,更在意的是我們的態度和語氣,有時我們完全可以保持內容與立場堅定,但表達方式上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就行了。
戀愛時一方會與另一方聊起前任。有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將上一段感情肆意鞭撻,把前任說得一文不值,總結起來全都是“錯不在我”。結果適得其反,因為在現任心里,你沒有尊重過這段關系,更沒有尊重自己,他們也許會想到,等咱倆分開時,我也會被你這么說。
友情中更是如此,有一些我們普遍抵觸的行為,比如:“現用現交”,對他人看重的東西揶揄嘲笑,不管對方處境,自己有需要了就盲目打擾,其實都映射著一句話:你沒有尊重我。所以我們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把我,當什么了?
甚至連陌生人之間的矛盾也是由此引發并升級的,我不止一次在將兩個扭打在一起的人拉開后,聽其中的一位說:他要是態度好點兒,我反倒好言好語,沒成想目中無人,我就想,好啊,你不是能裝么。
6.
尊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只因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真相:這世界上的所有人,不是為了你一個人而活。
尊重,也是最能彰顯一個人修養與魅力的品格,它能夠讓人在平和狀態下對你的好感加一,也能在一些雷區里,化干戈為玉帛。
看過這樣一則小視頻。
一位外國小朋友因為在家庭游戲中被選拔為“市長”,參加了某檔訪談節目。
其間,他與主持人交談起來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舉止間還真能看出點“市長”的成色。
他的哥哥也在家里當過市長,當主持人問,你曾給弟弟傳授過什么經驗時,哥哥說:握手要用右手,與人交談時最好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一句平常話,卻被現場觀眾的掌聲打斷了。
小朋友聊至興起,對主持人說:哈維先生,我很喜歡你,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好的人呢。
主持人回敬道:你知道嗎,我反倒更喜歡你呢。
小朋友問為什么。
主持人認真地說:你全程一口喚我一聲“先生”,你做了很多大人都未必做得到的事,你才三歲,你就懂得尊重人了。
End.
開白等事宜聯系助理微信號:N1824503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