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們談到了現在流行表揚,是不是就不應該批評了呢?當然不是,正確的批評同樣是成長的好機會,千萬不要把現在中國孩子的自信心不夠,比較害羞,沒有個性,唯唯諾諾等問題全歸結于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批評太多,而應該歸因于批評的方法不對。
? ?究竟批評孩子應該遵循的原則是什么呢?Dr.魏告訴我們必須對孩子的品質也要有一個成長型心智的看法,就是他今天這樣,也不代表他將來的品質也是這樣,他永遠都能變得更好,只要你和他一起付出努力去改變。所以,你要在批評中避免給孩子灌輸固定型心智,不能把孩子的一個錯誤歸結于他的品質有問題,集中批評孩子的缺點,甚至人格,那是固定型的批評。成長型的批評是反過來,不指責他的品質定性,給他貼標簽,而且還要告訴他哪兒錯了,告訴他如何改正這個錯誤,這樣的話,他才能從錯誤中成長。
?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是太心急了,張口就進行固定型的批評。比如說,孩子要去店里買冰淇淋吃,媽媽就說,誒,你怎么這么饞?剛剛吃過餅干了,怎么又要吃冰淇淋?你就知道吃,吃,吃!什么時候看你學習有這么用心了!
? ?這個批評方法有什么不對呢?Dr.魏基于以上原則,為我們從3個方面進行了一一分析。第一,告訴孩子他錯在哪里。首先,批評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了,所以你一定要解釋給他聽他錯在哪里,因為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他才能成長。但是,如果你不給他講他錯在哪里,而只顧自己發泄情緒,像剛才那位媽媽,不僅僅是批評孩子吃零食,連對他不喜歡學習的不滿都趁機一起發泄出來了,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會使他越來越討厭媽媽的批評。你要明確一點,批評孩子的真正原因是幫助他成長,而不是發泄你的情緒,所以,批評孩子之前首先要接納孩子,照顧到孩子的需求,別一開始就教育孩子,更別粗暴地立刻教訓。因此,上例的媽媽應該對女兒說,哦,你想吃冰淇淋是吧?冰淇淋是很好吃呀,我也很喜歡吃冰淇淋,可是,你剛剛吃過餅干了呀,你還記得上次你們老師講的健康課嗎?吃太多零食對身體不好,個子也會長得慢呢。當然,這么說的話,她可能會說,可是就吃一點點也沒有關系啊,我就吃一口,剩下的給你吃好不好?然后,你們就開始陷入了新的一輪辯論當中。但是沒有關系,因為最好的防止孩子犯錯誤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明白這件事為什么是錯的。如果只是告訴他們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做,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她今天要吃冰淇淋被你批評了,明天可能又要吃薯片,又被你批評。所以,你寧可花更多的時間讓他明白道理,雖然現在麻煩些,但是總比將來花更多的時間批評他好。跟孩子講錯誤的緣由,其實就是講道理,講原則。當然,育兒育己,家長自己首先要做有原則的父母,就要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具體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因為只要一講道理就是一個平等討論,任何人在道理上都是平等的,你對我有要求,我對你也有要求,這樣孩子也更能接受批評,他知道家長并不是平白無故地指責他們,而是根據原則在生活。在這個例子中,你可以說,你不能吃零食,這樣會影響你吃飯的胃口。這里面保證孩子的吃好飯就是最大的原則,只要把這個原則給孩子講清楚了,孩子內化了這些道理,他就更容易接受批評,并且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有的時候我們總說孩子不講規矩,其實是因為你從來沒講清楚規矩。所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錯誤的原因,才能讓他成長。你只有給他解釋道理,幫他思考,理解這些道理,才能幫助他真正的內化這些道德規范,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
? ?第二,就事論事,不貼標簽,更不要對孩子的品質做定性的負面評價。像上例那位媽媽,上來就說孩子饞,這就是給孩子貼標簽。這樣的負面標簽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就是個壞孩子,改不了了,那就給他灌輸了固定型心智,讓他放棄了自身的成長。你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就講他這件事情本身哪兒做的不好,千萬不要翻舊賬,不要把他一次的錯誤無限放大,像孩子這一次要求吃冰淇淋,你就給他整個定性為饞,那就是把一次的行為放大成長期的行為了。更糟糕的是,那位媽媽還扯上了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那就是把他在吃零食這么一個特定方面的問題,又放大到其他方面去了。就是說他不僅僅是在吃這方面沒有自制力,而且在學習方面也沒有自制力。批評的目的是讓孩子配合,改正錯誤,所以批評應該是具體的,不是泛化的,因此無理由地擴大批評的范圍,會造成失焦,也給不了孩子具體的指導,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緒。
? ?第三,告訴孩子如何改正。成長型的批評是要肯定孩子,雖然你這一次做錯了,但是平時你的表現還是蠻好的,你在其他方面也是做得不錯的,你不是壞孩子,你的品格是好的,只是暫時犯了一個錯誤,你將來是可以提升的。因為錯誤是相對容易改變的,而品格是難以改變的,你想要孩子從批評中學習,可以說,寶寶,你昨天就做得非常不錯,昨天吃完飯之后,媽媽不讓你叱冰淇淋,米酒忍住了,做得非常好!今天你是一時嘴饞,沒關系,我相信你還是可以忍住的。所以,在批評孩子之前,先指出他的優點,告訴孩子他其實是可以改正缺點,做得更好的。要知道孩子也是要面子的,這樣批評孩子之后,孩子不會覺得傷了他的自尊心,而是增加了改正錯誤的信心,批評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成長型的批評一定要告訴他怎么做才是對的。
? ?另外,Dr.魏說糾正孩子的過程很重要,這是需要有些儀式感的。他舉了一個例子,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撿,直接去做其他事情了,這種時候就應該叫住他,跟他說,來,先把玩具撿起來,收拾到旁邊的玩具箱里,再去玩。孩子很小的時候,你甚至可以趴在地上,跟孩子一起收拾,必須是你手把手教孩子親自改正。比如說手把手教孩子把這個玩具歸到這,那個玩具歸到那,準確地告訴孩子該怎么做。這個改正錯誤的過程,比錯誤本身更重要,帶著孩子改正,就是教會孩子付出,他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時間,他對錯誤的理解就更深刻。最后一點,糾正孩子就是給孩子反饋,這個反饋要及時,準確,如果以后再提出來,效果就不明顯了。孩子犯錯,立刻就讓他改正,更正好了,要及時去表揚他的努力。
? ?所以,孩子不是不可以批評,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批評,用成長型的批評才能使孩子成長。相反地,對孩子進行固定型批評,既不告訴他哪兒錯了,也不告訴他如何改正錯誤,只是一味地說他不好,那就不叫批評,叫發泄情緒,這樣批評出來的孩子,既得不到很好的成長,即使長大也會缺乏自尊和自信。
? ?最后一點,批評孩子時,千萬別體罰。研究表明,父母的體罰跟孩子今后的攻擊行為,犯罪行為等一些心理問題有關,所以,體罰孩子是一件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的事,批評孩子的時候,不管是體罰,還是其他懲罰方法,都不應該用。育兒育己,可能有時候面對犯錯誤的孩子,你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動手打了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這樣,也請你學會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得到孩子心底的尊重,你們一定要學會溝通,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甚至可以相互指正彼此的錯誤,從而一起進步,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