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明月,分享所思所感,一起持續成長。
01《了凡四訓》改變曾國藩人生軌跡
世上真的有人因為一本書,或書中的一句話,自此撬動人生軌跡,人生從此與眾不同?你信嗎?我反正信的。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常常說的命運,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如果每個人的命運是注定的,是否應當安于現狀?如果不是注定的,我們應該怎么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從古至今,關于命運的話題從來都不孤獨。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用一生的思考和行動找出了答案,用一本書《了凡四訓》道出了人生命運的安排。本書回答了中國人最關心的兩個問題:第一,如何保平安;第二,如何獲取功名利祿。那么更簡單,我們可以把它合并成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本書里,袁了凡首先試圖矯正中國人兩個普遍的習慣,一是習慣于命中注定、聽天由命,在他看來這不可取;二是當很多人對命運有所不滿的時候,往往習慣于向外求、向命理、風水、向神靈求,袁了凡依然認為這不靠譜。領悟到了什么呢?又提供了什么樣的智慧,可以供我們現代人學習呢?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它是從一個修心改命的故事說起的。
機緣巧合的時光交錯中,邂逅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前人寫下的文字,直擊你的內心,你感動得想膜頂朝拜,自此你思想的武庫里換代升級又一個強大的武器,伴你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披荊斬棘……
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被稱為近代史上最成功的人。他一生成就卓越,學問文章兼收并蓄,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之后的又一個“儒學大師”。他的思想和智慧深深地影響著幾代國人。
看看他的成長之路,原來他也曾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普娃,甚至有點笨拙的普娃,長到20歲了,還是一個一事無成的普通鄉下小子。但他若回望他的一生,20歲那年正是他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
20歲那年,他的名字叫曾子城,一個考了六次都未中秀才的落寞的“落榜生”。更難堪的是這一年鄉試,他的考試文章被主考官作為文理不通的反面教材,在公榜時貼了出來。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奇恥大辱。
沒人知道他那時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痛苦,但正是那一年,他改號“滌生”,并一生用這個號。古人有名,有字,有號,各有用途,“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名一般由父母取,字則在長大成人之后定,號則由自己取定,讀書人尤為重視號。
曾國藩在29歲的日記中記錄下這件事:“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他29歲時己高中進士,并參加了一次朝考,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已是妥妥的年輕有為的人生大贏家,他正式改名為國藩,意為“國之藩籬”,可見對自己的人生期許非常高。
站在人生的小巔峰之上,他記下9年前,人生至暗之時,因讀了一本200多年(對于現在的我們是400多年前了)前明代的奇書《了凡四訓》,他的人生發生的奇跡。
在這之后,他踐行書中道理,時時記錄反省,一生堅持寫了33年日記,這些日記除了戰事、讀書、交友等記載外,大量記載的是自己如何反省、如何改過自立,在學問、人品、修養、見識上持續精進,不斷創造人生奇跡。
他一生感恩這本書,并將此書作為他的子侄后輩必讀的智慧之書,因為他認為這是一本能逆天改命,讓人在低谷中獲得重生力量的智慧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