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高考的妹妹,不止一次跟我說
“等考完了,你帶我去酒吧浪浪唄”
記得一次在她讀高二的時候,一次是正在讀高三的這個時候。
?
她不斷地對我說,
“每一天都在上課”
“還有70多天”
“時間好緊,我都不敢請假”
“作業還沒干完,頂不順吖”
“終于放學了,嗚嗚,晚上還有課”
經歷過高考的人,懂得那段時候的壓力和糾結。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40天,這個時候的當時,我都在想些什么呢?
高中三年,只覺得高三才是真正像個讀書的樣子。高一的時候興許還可以肆無忌憚地沉浸在打球的快感里頭,高二也可以試著冒險追求一次類似杰倫MV里頭的浪漫愛情,高三的高壓和緊迫,才讓人拋開一切只為了6月的那場考試。
每個人對于高三的種種記憶:教室里的課桌上堆滿的各種書和備考材料,黑板上面的壯志口號(當時我們班上寫的是“努力就有希望”),在一起狂背書狂做題,在走道里等水燒開,在宿舍之談模擬考不談風月事...
拋開所有只為高考,究竟為何?
?
爸跟媽分開后,我跟媽住在了城郊。周末結束的時候在路旁等車回學校,那時候心里很不自量力但又有些作祟的思想,默念自己通過高考,要成為像潘基文這樣的人物。真夠6的,怕是因為專業是政治,平時看熱點看多了神經有點不正常。但也無可厚非啊。我們總在尋找一個宣泄自己的窗口。
我只想為家里爭一口氣。至少在當時的學生生涯里面,我想不出其他東西可以代替這樣的途徑。
高三應該是人生唯一一次禁欲的時光,大家都成了禁欲婊。由于班主任對尖子班非常嚴格,看見男生女生稍微湊在一起,哪怕下了課在走道里交流下做題心得,也覺得很危險,必須抓出來質問一番。更別提放學走在一起了,那是要被拉去浸豬籠的。于是男生對女生木口木臉,女生對男生視而不見。
我們走道里看見了異性趕緊跑,最有意思的是,一男同學晚上在樓上看見了隔壁班的男女在空教室里接吻,他回想當年用現在的話是頭上有一萬只草泥馬的奔過...總之,為了高考,我們將對某某的感覺壓抑在心里,高考未過,心不能浪。
好像是,高考完所有東西都能改觀,就海闊天空了。鄉親父老都只認高考,考上個好大學,一切都平步青云。卻沒有人告訴我,考完后會是怎么樣,上了大學要怎么樣。因為從讀書的時候開始,就沒有人告訴過我們,究竟如何找到你的方向。過來人說,上了大學你就自由啦,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誰知道,后面的事接踵而來,大學的逃課、迷茫、挫敗的戀愛、擇業、婚姻...問題永遠都有,并非過了哪道坎,就海闊天空,當你上了大學,有人跟你說,拼了命高考,只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資源更好的平臺,為后續的人生鋪墊些好條件而已。這樣可能就清晰很多。高考,一方面是為了父母,替他們爭口氣,一方面是為了自己,跟自己爭取個些好資源。
?
我記得身邊的幾位同學復讀了,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年,還來一年,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熬來的。我們沒有那種發燒友的專長,除了高考,還有別的能實現衣錦還鄉的途徑么。沒有。《誰的青春不迷茫》這部電影里說了兩件事,一件是關于堅持興趣的事,一件是改變那條被強加的人生路徑的事。
男主角是位飛行發燒友,是班里學校里公認的小混混,是你眼里那種“得過且過”“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同學??墒撬脡粝?,改變了八竿子打著邊的尖子生的人生軌跡。尖子生是電影里頭的女主,她媽和老師都希望她能考上清華的金融專業,最后放棄了三好學生頭銜,去研究天文了。哎,讀書的時候有一項獨一無二的興趣,還真是挺牛叉的。
當所有人在聽著臺上的人訓話的時候,你能在天上飛下來。
只可是,我們沒有堅持這種牛逼的興趣,被迫專注高考去了。我們不懂畫畫,覺得畫畫不是有出息的行當,現在畫畫的人都成了自媒體大V;我們不懂得音樂,現在懂音樂的人上了中國好聲音;我們不懂飛行,現在懂飛行的人去了美國做了機長。
?
oh captain,my captain是我在《死亡詩社》里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如果你有夢,就堅持它,把握現在你所做的事情。只可惜知道這句的話時候我已經高考完了兩年。高三的時候別無選擇,距離高考還有40天,我姨打電話過來,說我媽身體不適住進了醫院。我深吸了一口氣走進教室,若無其事地再拿起課本看,眼淚卻在眼眶里打轉。我知道,有些事情終將要來,只是它來得太突然,來得不是時候。高考完的兩周后,媽就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同學們如釋重負,在狂歡,在旅游...而這,僅僅在面對另一種開始。后來,我寫了很多詩句,都是寫給我媽的。
我只是把高考當作是一個爭口氣的窗口,唯一的窗口。把反對的、否定的、不愉快的聲音,通過高考彌補回來。而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一廂情愿的笑話。高考不過是一個階段的小坎,它不能彌補什么,它不能證明什么。
有句話是這樣的:
在籠子里出身的鳥
會認為飛翔是種病
但愿你是只“有病的”正在飛翔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