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且德厚信矼qiāng,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wù有其美也,命之曰菑zāi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且茍為悅賢而惡wù不肖,惡wū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zhào,王公必將乘chéng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課程內容
道家對于舍生取義這種行為的觀點。
你要去魏國做個拯救者,做拯救者這件事情本身,可能并不是那么光輝燦爛,是否也摻雜著社會的倫理需求呢?我們常常會有個自我幻想,只要我做了好人,我就會受到別人的歡迎。事實并非如此,并不是你做了好人,就會得到全天下的愛戴。你去魏國做個拯救者,國君和人民并不一定會買你的賬。你用你的光明和偉大,來陷國君于不仁不義,隨時可能會被暴君干掉。你仔細想想看,如果魏國國君是個能聽進去忠臣建議的人,那國家也不至于弄成這樣啊。要么你去了默默無言那也算了,只要你開口說的和對方想的不一樣,對方一定會用辯論的觀點反駁過來。你的眼睛會被迎面而來的辯論之詞搞得頭暈眼花,你的面部表情也會越來越難以自如。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容貌慢慢會和對方變得一樣猙獰,你的心也慢慢變得和對方一樣頑固不化。本來這個暴君是個辯論心很重的人,結果你加進去后變成了兩個,這個結構非但沒有改善,而是壞得更嚴重了。以一個拯救者的姿態和一個辯論心很重的人交手的話,只會變出一個又一個更多的我執,如果你不信這個,有一天你的下場就是死在這個暴君的手里。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這三者的結構本身就是壞掉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不要為了做好人而做好人,不要誤入拯救者的陷井。
本周練習:
當你想要做拯救者的時候,先覺察,你有沒有受到這個邀請。再覺察,這個人,是不是我救得了的。不要誤入拯救者陷阱。
■所感
可能因為在有些方面我是個怕麻煩的人,當和一個人說不通的時候,或者對方是一個容易起辯論心的人,基本上我不太會抱著死磕到底一定要說通對方的這種想法和人爭得面紅耳赤,這太累不值得。(當然也偶有例外)當感覺對方和自己不在一個頻道上時,打住辯論,笑笑直接走人。這可以省下很多心力。未經別人邀請,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不會過多干涉對方。我說了,你可以參考,但如何選擇還是取決于你自己,我尊重你每個慎重考慮后的決定!這樣的相處不是推卸不是圓滑世故,而是算更加成熟的處事方式吧。
很喜歡這段話:有時候,強烈的不安全感裹挾著我們,讓我們無法動彈,猶豫徘徊。請對自己說:“沒關系,現在這樣是被允許的。”和你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待在一起,就像和你的快樂待在一起一樣。我們內心中最篤定的東西,是從那里生長出來的。
遵從自己的內心,接受歡樂喜悅也同時接受恐懼不安的陰暗面,也允許自己偶爾的軟弱與自卑,暴躁與自私,眾多面相才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我。這樣想,能讓自己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