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說走就走的旅行大多狼狽”,雖然如此,但是因為目的地是江浙地區(qū),也自覺值得。
初到杭州,坐了十六個小時的火車又加上來例假我以為我一定會找一個地方倒頭大睡,但是我低估了我的體力和興奮,一下車就拉著朋友帶我去看西湖的音樂噴泉,遺憾的是由于游客太多,顧及到游客的安全問題音樂噴泉暫時關閉,于是我們改道南宋御街,田子坊。南宋御街是后人還原的,雖然不是原跡,但仍舊保有南宋時的神采和韻味,田子坊的小吃琳瑯滿目,所以來杭州吃小吃的話這里是首選地。
我對江浙的向往源于烏鎮(zhèn),溫柔婉轉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香古韻的建筑,冗長深邃的街道,一直幻想著自己能走在那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上感受彼時古鎮(zhèn)里人們悠然自得的生活。于是第二天我迫不及待的去了令無數(shù)人神往迷戀的烏鎮(zhèn)。
烏鎮(zhèn)分為東柵和西柵兩個景區(qū),由于我們趕到時已至中午,所以選擇先游西柵留宿東柵。西柵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更多的是后人修繕,不過景色優(yōu)美,特別是夜景,燈光適當極其柔美,把江南水鄉(xiāng)的溫婉表達的淋漓盡致。但是,我不得不說比起西柵我更愛東柵。東柵雖不及西柵大,但是它似乎更加接近烏鎮(zhèn)的原始狀態(tài),房屋劣跡斑斑,更顯滄桑。
烏鎮(zhèn)的清晨是極美的。早上還沒有起床時就已經(jīng)聽到窗外導游向游客講解烏鎮(zhèn)的歷史,房屋建筑雖然已有幾百年,但是鎮(zhèn)子里仍舊有人家居住,也有很多住戶把房屋重新加固裝修成各具特色的小旅館供游客留宿。起床后,我和朋友在臨河的人家吃了早餐,在街角的店里買了古鎮(zhèn)特產(chǎn)的酒釀,喝著酒釀走在青石板路上穿過石橋,我似乎看得到裊裊翠煙升起,古老時候鎮(zhèn)上的人們來來往往,集市上小販賣力吆喝,河道里船只絡繹不絕……所謂小橋流水人家正是如此。
白娘子與許仙的傳說中外皆知,去了杭州怎能不去杭州西湖的斷橋與白素貞隔空相忘,去雷峰塔感受這人妖絕戀的凄美,于是從烏鎮(zhèn)回杭州的第二天我去走了西湖。
都說西湖美景三月天,雖說我去的時候已是入夏但也絲毫沒有影響西湖的美。雖然傳言中的西湖十景我沒有專門一個個的游覽,但是沿著白堤到蘇堤走過去,所到之處景色都極盡美麗。尤其是蘇堤從湖中穿過,堤上樹木繁茂,正午時分也密不透光,不時有涼爽的風從湖面吹來,縱使是夏季也十分涼爽愜意。
雷峰塔雖說是后人修繕,但是塔內的木雕也是精美絕倫,當然也一定要去塔頂欣賞一下西湖全景。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深受馬列主義的影響,是個不折不扣的唯物主義者,對于各類教派只有敬畏并無信奉。在朋友的力薦下對佛家不太感冒的我在旅途的第四天選擇了參觀靈隱寺。
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年間,在宋朝時期被譽為江南禪宗的“五山”之一,清康熙時期被康熙帝賜名云林禪寺。寺院一般是畔山而建,靈隱寺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去靈隱寺首先要乘坐四五十分鐘的公交車,這對于本就暈車的我是一個致命打擊。剛過兩站的時候我就無法忍耐只能選擇中途下車改為徒步,雖說談不上虔誠,但是進入靈隱寺當我看到釋伽牟尼的金像后忽覺自身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也開始自省此生所犯罪孽請求寬恕。我似乎能夠理解為何那么多的人愿意皈依佛門。
第五天的時候由于我下午要趕火車,又正巧朋友的學校在下沙,所以我們就在上午去了錢塘江大堤,雖然并沒能看的上錢塘江大潮但是也被錢塘江的壯闊所震撼。
五天的時間也許沒能讓我更加了解浙江的美,但是卻讓我體會了江南的溫婉和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