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移情聆聽促進有效溝通
【片段來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R:閱讀原文】
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復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覺得上學太無聊?!?/p>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學了?!钡谌A段滲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父:“你覺得很有挫折感?!钡谒碾A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并用。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運用第四階段的方式溝通,不僅能了解對方,更能幫助對方認清自己,勇于表白。再以前面的例子說明。子:“上學真是無聊透了!”父:“你對上學有很深的挫折感?!?/p>
子:“沒錯,學校的東西根本不實用?!备福骸澳阌X得讀書對你沒什么用?!弊樱骸皩?,學校的不一定對我有用。你看喬伊,他現在修車技術一流,這才實用。”父:“你覺得他的選擇正確?!?/p>
子:“嗯,從某個角度看確實如此?,F在他收入不錯,可是幾年后,或許會后悔。”
父:“你認為將來他會覺得當年做錯了決定?!?/p>
子:“一定會的,現在的社會里,教育程度不高會吃虧的?!?/p>
父:“教育很重要?!?/p>
子:“對,如果高中都沒畢業,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學。有件事我真的很擔心,你不會告訴媽吧?
父:“你不想讓你媽知道?子:“不是啦!跟她說也無妨,反正她遲早會知道的。今天學校舉行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我只有小學程度,可是我已經高二了!”兒子終于吐露真言,原來他擔心閱讀程度不如人。此時才是父親發揮影響力,提供意見的時刻。不過在開導過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談間所傳達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應不妨順其自然,但情緒性反應出現時,必須仔細聆聽。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WHAT】不同的經歷形成了不同的我們,經驗會指導我們的行為,尤其是溝通。我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條件反射地給出對方意見,意見很有用,但并一定適合對方。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雞同鴨講,無休止境爭吵。該片段描述則告訴了我們正確的溝通方式——移情聆聽。
【WHY】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若我們無視或不去感知對方需求時,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升級問題。多少溝通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提一點建議,結果變成了雞蛋里挑骨頭,最后愈演愈烈,專挑狠毒的話講。溝通不恰當,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感情。移情聆聽正好相反,既能解決問題,促進關系。
【HOW】要想做好移情聆聽,就要做到以下四個階段:
1、復述語句,聆聽對方的話語。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重復對話的話,使自己專心聆聽,讓對方感受被聆聽。
2、幫助解釋,聆聽對方的行為。此刻保持用左腦思考,幫助對方說出其接下來有可能產生的行為,加深彼此的信賴感。
3、體會心情,聆聽對方的感受。幫助對方說出此刻心情,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
4、全方位聆聽。既聽對方話語和行為,也感知對方感受和心情。用心感受了解對方,幫助對方認清自己,勇于真實表達,并積極改進。
【WHEN】偏向于平行或向下溝通。在面對重要的人,重要的問題,我們期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關系,比如親子教育,夫妻溝通,輔導下屬時等,可采用移情聆聽。面對上司,我們要準確無誤地展示工作成果;面對父母,我們要盡可能給予支持和關愛。類似的向上溝通則不太適合移情聆聽。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回顧經歷】
情景一:
今天早上是兒子的跑步日,仍有幾分睡意的哥哥指著自己的腳指頭,不開心地說“媽媽,我腳痛,這里破皮了?!?/p>
我著急出門,自動過濾了哥哥的話,自然也沒有認真看兒子破了皮的腳底:“所以媽媽才讓你穿襪子?。 ?/p>
哥哥加不高興了:“穿了襪子會更疼。”
我繼續反駁:“你看媽媽的腳,不穿襪子的話,腳會和鞋子摩擦,會更疼。”
哥哥扭過頭去,背對著我,已經不想再和我溝通:“反正穿不穿襪子,都會很痛?!?/p>
本來起床就慢了,時間又很趕,我很想發火。由于我制定了本周發脾氣不能超過3次的目標,理性勉強占領上風。我閉上嘴巴拿著襪子轉身離開,忍著沒有繼續說話。
等到弟弟穿好鞋子鞋子,空氣經過冷卻,我再試著開口:“寶貝,媽媽并不是不知道你痛。你想想,你坐在這里喊痛,媽媽坐在旁邊安慰你。然后呢?半天就過去了,我們什么都做不了了。媽媽知道你痛,你想想正在軍訓的小朋友,我們只需要稍稍克服一下?!?/p>
兒子突然來了精神:“襪子呢!”
看來這句話我說對了,心中竊喜。然后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出門了。
情景二:
門是出了,可是兒子熱身東倒西歪,松懶散慢,我又開始忍。好不容易開始跑步了,兒子一會跑,一會停,不是身體扭來扭去,搖頭晃尾,就是你追我趕,嬉戲打鬧。再忍我就得原地爆炸,好在最近持續學習,我才沒有發出整個球場都能聽見的聲音,只是叫兒子停下來??刂谱×寺曊{,卻沒控制住表情。這一次還溝通什么,滿臉烏云直接指責,不給兒子任何開口說話的機會。
“我看見你們不認真,我沒有辦法假裝不生氣?!?/p>
“明明你們知道媽媽有可能要遲到,還一點都不著急?!?/p>
“你們的行為告訴我,我是一個有問題的媽媽。你們只有和媽媽在一起,才會變得這么不認真。”
“明明就看見你們不認真,我還不進行指正——”
說著說著,自己都沒有辦法繼續說下去了。只好扭頭走開,讓兒子接著跑。
看著兒子跑開的背影,我腦海里全是“認真”兩個字。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從開始跑步到現在,我都是一味地指責兒子不認真,從來都沒有問過兒子跑步是什么感覺?收獲了什么?是我讓兒子的關注點偏離了跑步本身,直到現在兒子都沒辦法發自內心地感受跑步。
【反思總結】當我為兒子制定目標后,我的眼里只有目標。為了達成目標,我會無視一切。和兒子的溝通屬于典型的自傳式聆聽,表面上在聽兒子講話,實際上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更不用說去感受兒子的心情和需求。與其說我給兒子培養了好習慣,不如說是兒子一直在被動地配合我??瓷先ノ覀兊哪繕诉_成都還不錯,但雙方都很累。養育孩子不宜操之過急,我應該放慢腳步,借用移情聆聽,感受兒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兒子認識自己,幫助兒子激發其內在潛能。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我計劃在8月的時候給兒子報軍訓夏令營,孩子爸爸不是很贊同。因為此事,我們已經爭吵過一次。由于我長期承受來自于工作拼搏、家庭經營、學習進步等多重壓力,孩子爸爸給予我極少支持的印象根深蒂固。當他提出異議時,我立馬像刺猬一樣豎起滿身的刺,扎得彼此遍體鱗傷。移情聆聽提醒了我,我沒有給到孩子爸爸表露內心真實想法的機會,是我一廂情愿把孩子爸爸幻想成為壞人。
本周末,我打算和孩子爸爸做一次情緒穩定的溝通,無論結果是參加還是不參加,至少讓他感受到我在認真聆聽他,用心理解他。溝通全過程以我不發脾氣、不惡意中傷他為達成標準。
我:XX(孩子爸爸的名字),我們一起討論下八月送兒子去軍訓夏令營的事吧!
孩子爸爸肯定會答應。
我:你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爸爸:不說是夏令營沒效果,就是說我腦門發熱。(此處一定謹記我的目標是不發火?。。。?/p>
我:我是從兒子同學那里了解到的,確實不夠全面。你是覺得沒效果嗎?【復述語句,聆聽對話的話語。】
孩子爸爸:應該會說他知道的夏令營怎么怎么不好。(再次提醒自己,不可以反駁?。。。?/p>
我:夏令營都是這樣設計的呀!所以你不想讓兒子參加。【幫助解釋,聆聽對方的行為】
孩子爸爸:可能會說,兒子以后都會經歷的,現在參加這些沒有必要。
我:我有一點困惑了,你是因為夏令營沒效果不想讓兒子參加呢?還是覺得讓提前兒子經歷沒必要?或者你和我一樣,都有些拿不定主意?!?b>體會心情,聆聽對方的感受。】
孩子爸爸:爸爸會說有可能兩個都是。
我:其實你是同意兒子參加這樣的外出訓練,只是擔心沒效果,花錢買不值得?!?b>全方位聆聽】
。。。。。。
始終保持移情聆聽,不加入個人判斷和意見,安安靜靜地認認真真地聽孩子爸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