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篇前,先容我對兩位父親的逝去獻上我的三分鐘默哀。
這兩位父親,是我教的來自同一個班兩個不同家庭的孩子的爸爸。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接連聽到的兩個噩耗,我確實有點錯愕,還有對兩個遺孀深深的擔憂和同情。接下來兩位母親的態度截然不同。一位媽媽平靜的給班主任發了一條短信,聲稱:“家里出了點意外,要給孩子請假3天,希望班主任批準”;另一位媽媽給班主任發信息:“孩子爸爸出意外了,要請假一段時間,讓孩子陪陪自己,陪陪家里的老人”。無疑地,兩位媽媽的做法我們都能理解,畢竟這種事情擱誰身上誰都會一時無法承受。然后接下來兩個媽媽的反應截然不同。第一個孩子第二周來到了學校,第二個孩子請了一個月的假…然后開始各種請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幫忙補課,請班主任給她介紹房子,覺得孩子間玩鬧似的推拉都是別人欺負孩子沒有爸爸所以好欺負,整個人就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個別人看不起的弱者地位上。
我們都知道你是弱者,你中年喪夫,值得所有人的同情;你兒子幼年喪父,值得所有人的照顧。但是人生的路還很長,你還有年幼的孩子要撫養,你還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你雖然是弱者,但你是不是還是要重新振作起來,讓父母放心,讓孩子以你為榜樣,盡量讓孩子比以前更加堅強呢?
其實只有你覺得你自己是弱者,你就會用弱者的生活態度來生活,久而久之,你的生活方式變了,生活態度變了。
不管你經歷過多少人生的苦痛,遭遇過多少不幸,但是你不擺正好一個良好的心態,又怎能過好這余下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