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北的放羊彪
高爾基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忽視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這話多漂亮,像我這樣今天重復昨天的故事「每天重復三節課」,日子就這樣在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之下一天天的流逝,沒有事故也沒有故事,平淡的像青藏高原上湖泊中的水一樣清澈,平靜而明亮。
盡管我自己的生活沒有故事也沒有事故,但這并不妨礙我聆聽世界的天籟,同時觀察世界上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有讓人感動的,也有讓人悲傷的。
感動的比如,大學生吉伍爾洛畢業后選擇到四川涼山勒爾幼教點當老師,每天背著孩子爬鋼梯去上課。吉伍爾洛說這里的孩子太需要自己,她必須留下。這樣的大學生值得我們點贊,值得學習。
悲慘凄涼的,比如備受關注的留美華人研究生唐曉琳,她在當地時間10日,美國猶他大學證實中國研究生唐曉琳已經離開了人世。唐曉琳的離世再一次刺激了國人對留洋安全的擔憂,近年來留洋學生不斷出現各種意外,一次次的刺激國人的神經。因此此次事件備受人們的關注。
當然世界上此時此刻,每一秒鐘都在發生著故事和事故,但今天最讓我感觸的是看到了“對不起,我不是北大的本科生”這篇文章。故事的主人公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的一個三本的學生,他講述了自己從一個三本學校的普通學生通過努力奮斗考入北大研究生以及畢業后進入「詩刊」的故事。文章描述了自己在求學過程中的種種自卑與辛酸以及考入北大后所受到的鄙視。
這篇文章經媒體轉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特別是普通院校的學生。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的增長疲軟,加上我國勞動力人口幾乎達到峰值,就業人口基數大,普通院校每年畢業人數多,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倍增。
普通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很容易被查三代「有些企業甚至會問高中是哪一所」這種赤裸裸的鄙視無處不在,就像很多時候人們有地域鄙視一樣。說到地域黑,多說一句,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群體的差異微乎其微,差異一般反映在個體身上,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說西北人怎么樣;東北人怎么樣;河南人怎么樣;四川人怎么樣.......地域當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個體差異。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水平,提高辨別能力,正確的看待地域黑。
我自己上的大學也是一所獨立院校「三本」,全稱是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很多時候和別人第一次交流或面談時,當別人問我你是哪所學校畢業的,通常情況下我會省略后面的四個字然后回答簡稱「云大」。這種尷尬和人格分裂給我帶來的自卑到現在也沒有痊愈。
我自己也特別羨慕名字短的學校,比如蘭州大學,簡稱;“蘭大”,再比如我的學校的母校云南大學,簡稱“云大”等等,這些短促的句式比長句更有效率,也更有力量。
我本科學校是獨立學院,也就是三本院校。雖然設在云南大學名下;雖然大部分師資都和校本部共享;雖然截至2017年,全國已有23個省取消了第三批次本科,國家也支持全國各省份盡快取消所有批次。但占全國高校總數高達四分之一比例的獨立學院與民辦大學,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中國高校鄙視矩陣本科生鏈條最末端并沒有改變。
作者最后說;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財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樣熱愛它。我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妄自菲薄,也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數典忘祖。
是啊!盡管我們的大學是那么的普通,但那也是我們的青春。多年以后我依然記得在大學里和小伙伴在滇池旁邊的公園里吹著海風,喝著紅酒一起吹牛,也記得夕陽西下和小伙伴一起在海埂大壩上散步喂海鷗.......
人生而平等,對于我而言,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