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拖延 VS 行為
拖延癥就像蒲公英一樣,很難除根。要了解拖延癥,并真正克服,必須了解拖延癥的根源。
拖延癥的根源涉及了內心感受、恐懼、記憶、希望、夢想、懷疑和壓力,很難具體區分。大多數患者利用拖延來逃避不舒服的感受。因此不能深入認識這些情緒根源。
拖延的另一個根源是與時間的關系。拖延癥者常有的是一種“期望式思維”來看待時間,把時間看做是一個需要征服或者戰勝的對手。這樣的態度會激發更大的拖延。原因是:(1)不能合理的估量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2)與他人對時間的衡量標準存在很大的偏差,導致溝通或者信任上面的矛盾。
第一章 質疑拖延:是可惡的壞習慣還是應得的報應
拖延與智力無關,年齡越大拖延越小。
要確定是不是拖延,問自己一下,這種拖延有沒有讓你煩惱、痛苦、后悔。如果是,那就是拖延癥。(在專門測試拖延的問題上,我自己的得分是38(滿分40),完全是超級拖延的人~~)
拖延造成的后果:內在痛苦包括對自己的責備、痛恨、懷疑、后悔(有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由于自己本身知道自己的拖延行為,所以認為自己本來應該有能力完成更多的任務和取得更大的成績。所以內心常常處在自責之中。對比我自己,很多時候安排的事情都沒有能夠完成,包括按時間寫匯報,給院長反饋俱樂部的事情,按時間提交論文等等,自己內心的感受是一天推一天,覺得不是很重要或者認為很重要,但是沒有做的時候也還是緊迫感不是很強。。。我自己分析,原因在于自己沒有真正了解事情的重要性,或者太過于驕傲,自己的做事做人原則不對。)外在后果拖延癥者最終會承受在事業、家庭、情感上的重大失敗,所以必須好好克服。(我自己有很深刻的體會,就是和胡學長一起做產品,實自己并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很多事情都是拖延著沒有完成,最終讓他很失望,還有就是助教的事情,也是由于自己的拖延,有一些不是做的很好。還有做網站的事情,關于設計其實特別簡單,春節期間,自己卻沒有完成,影響大家進度,最終影響網站的質量。還有學習復習的時候,自己其實并沒有把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卻一直拖延,導致最后成績很不好。自我反思之后,我覺得自己應該重新明確事情的意義和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能強迫也不能太過忽視自己該做的事情。)
“拖延怪圈”:是一種現象,自己所計劃的行為被一連串的情緒、想法、行為影響。常見的思維有“(1)這次我想早點開始(這個我幾乎沒有想過,因為總是在拖延...)(2)我得馬上開始(通常離最后期限還遠著呢,所以盡管有壓力,這個想法仍然不能變為行動)(3)我不開始又能怎么樣呢(此時離deadline已經很近,自己已經預感到不可能完成任務,所以各種不好的、沒有用的情緒填充到大腦里面:我應該早點開始<后悔>、我能做任何事情,除了這一件<轉移注意力的事情通常做的很高效,很好>、我無法享受任何事情<看電影、讀其他書都不能真正使拖延人開心,因為心里總有事情壓著,我常常是這樣的狀態>、我希望沒人發現<逃避、掩蓋的心理,我有時候也會有,尤其是會躲避導師的電話,盡量避免見到相關的人,但事實上總會被別人知道的>)(4)還有時間(我通常有這樣的心態,不管事情有多么重要、需要多長時間,自己總是不能正確的衡量,或者在內心里面簡化事情需要的時間,不到最后關頭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認真完成該做的事情,所以事情總是做的不夠好,勉強應付~~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低估事情的難度)(5)我這個人有毛病(情緒已經從自責變成了自我否定,懷疑自己的自制力,約束力,完成事情的能力等等,然后這樣的情緒繼續導致拖延的加重)(6)最后的抉擇:做還是不做(不做:我忍受不了了,然后逃跑,因為事情已經無法按時完成了;何必庸人自擾呢?這是典型的自我安慰和欺騙心態... 做:我不能再坐等了,此時開始完成任務就像一個囚犯一樣,必須去做,心理壓力很大;事情還沒有那么糟,當初怎么不早點開始呢,這種心態通常是由于自己前期把任務想的很難完成,所以,不能很好的上手,規劃,真正做起來才發現自己的能力還是可以完成的;把它做完就行了,這時候心里想的是按時間完成任務,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認真的琢磨、設計和更好的提升了,這也是在事業上失誤的根本原因。)(7)我永遠不會再拖延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重蹈覆轍!
拖延癥的根源,必須從生活中來尋找,進行記憶探索,個人行為分析和不斷調整、判斷。
拖延除了作為一種心理保護的策略以為,很多時候是源于自己內心的一些錯誤的“信念”
我必須做到完美;(這是我常有的思維,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做好,導致很多事情總是自認為在不停的準備,而沒有真正去執行)
我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毫不費力;(由于有時候沒有認真卻還是把事情做的可以,就會導致這種心理滋生,現在常常有這種感覺,認為很多事情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很快就能完成...)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敗的風險更加安全;(這種心理沒有)
沒有什么是我無法做到的;(同第二點,心態上確實是這樣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它更不就不值得去做;(偶爾有)
我必須避開挑戰;(沒有)
如果我成功就會有人受到傷害;(很少)
如果我這一次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應該做的很好;(是這樣認為的)
照別人的規定做事情意味著屈服和被掌控;(尤其在準備考試的時候特別明顯,所以每次都會反抗考試,在上次數字圖像處理的準備中,最后還發生了在群里面呼吁不要考試的情況,表面上是抗議不合理評價,實際上是自己沒有復習,內心已經十分焦慮,最終產生了逃跑的行為反射)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和任何事物;(我常常希望成功,有時候獎學金沒有得到,心里還是很難受的)
我如果展現真實的自己,別人會不喜歡我的;(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自己過于要強,怕其他人說這樣的我)
總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將一直等待直到發現它。(在感情上有這種傾向,⊙﹏⊙b汗)
以上的這些觀念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卻通過潛意識的控制,造成了嚴重的拖延癥。
這些信念反應了拖延者的一種阻止自己取得進展的思維方式。這些想法讓拖延者不可能越過生活中一些必經的困難和挑戰,這些思維方式是不現實的。
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恐懼,而拖延癥是逃避恐懼,自我保護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