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買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看,打開亞馬遜發現暢銷排名第一,立刻花9.9元下單,當天晚上就開始看,第二天就看完了。不得不說,引人入勝的小說,會吸引人一口氣讀下去,舍不得停下來。
這是一個有點治愈的一連串的故事,三個罪犯搶了錢潛逃的路上,走進了一家已經破舊的雜貨店避難,卻無意中與過去的人對話。很久前,店主老先生通過這個雜貨店幫助人家解除煩惱,你有什么煩惱,可以和老爺爺說,老爺爺會認真回復你,把他的建議寫在紙上,再寄回給你。老爺爺去世前,很想知道以前自己幫助過的人,過得怎么樣,幾個故事一環扣著一環,時間人物關系相互交錯,很是精彩。
你在煩惱什么
蘇打綠的《你在煩惱什么》,訴說著一種情節,任何的不愉快都會過去,你以為自己的生活有多簡單,殊不知其他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一帆風順。你以為自己陷入迷茫,結果你發現其實還有人遇到的問題比你更棘手,更難以抉擇,他們面臨的困境,會比你更絕望。
但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在當時的時候看著很難辦,但時光拖到30幾年后,你又會發現,我們和當時的視角完全不同,那時候的困難,也許已經不再是困難,那時候一些事關重大的理由,在面臨更大困難的時候,會瞬間變得渺小。
幸福和成功的標準,只有自己才知道
故事一開始講了一個為參加奧運會而努力奮斗的運動員的故事,她在努力訓練的過程中,男友卻患絕癥,時日不多。面臨這個抉擇,到底選擇為奧運拼搏,還是把最美好的時光留給愛人?她的愛人希望她去參加奧運會,替他圓了自己的夢想,因為他也是個運動員,而她則是希望陪在她身邊,她很矛盾,也很痛苦,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在看到這里,我在想,如果我是老爺爺,我會給她什么樣的建議,如果我是那個運動員,我該如何抉擇?
這個故事的情節設定的很奇妙,老爺爺已經去世了,收到信的是那幾個劫匪。劫匪們清楚的知道,這個人要拼搏的奧運會,是1980年的奧運會,那一年,日本抵制奧運會,未派隊參加。也就是說,那個運動員無論選擇了哪個答案,都無法參加奧運會。
你似乎該給她答案了,但是錯了,你不是她,無論你怎么想,做決定的那個人是她而不是你。最后運動員做了什么決定,她是否后悔,我不劇透了,但看到這里,我卻有深深的感觸。
每個人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其實并不相同。你眼里的成功,在他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你認為的幸福,在其他人看來,也可能是一種煎熬。我們有時候會不自覺的用自己的價值觀綁架別人,如果你是別人的父母,那就更糟糕了,因為你深愛的孩子,可能在你認為的成功和幸福中,痛苦的煎熬。
我們有時候覺得,我們幫助別人,替他人出主意,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其實真正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自己做出的決定,在外人看來正確或者錯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是什么?
選擇那1%的正確率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關于熱愛披頭士少年的故事。少年的爸爸媽媽是很富有的人,但是有一天,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債務中,家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爸爸媽媽決定帶著他逃跑,逃避這一切,少年看到了父母的貌合神離,他開始不信任自己的家人,他求助了雜貨店的老爺爺。老爺爺建議他在勸說父母無效的情況下,選擇和父母在一起,全家人一起承擔,而這個少年,卻在出逃的那天晚上,在服務區偷偷溜走,從此隱藏身份,再也沒有和父母相見。(原諒我劇透)
三十年過去了,當年少年被孤兒院收留,隱姓埋名,長大成人,再未見過父母,生活平靜,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卻無意中聽到了當年父母的故事。原來他的父母,在出逃的轉天,自殺身亡。新聞報道說一家三口跳海身亡,所以這么多年,少年的真名從未被人問到,所有人都以為他死了。
少年陷入了自責,他覺得是因為自己,讓父親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如果他不逃走,他的父母不會死,是他害死了父母。
而我看到這里,卻想到另外一個可能,我總覺得,少年的父親,當時已經做好了帶妻兒去死的決定,少年逃走了,是撿了一條命。
結果是什么?誰會知道?當初的決定,是對還是錯,根本沒辦法驗證。
時光如果能倒流,你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
如果你知道結果會是這樣,你還會做這樣的決定嗎?
為什么我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會糾結,會痛苦,會無助,道理就是如此了。
因為我們怕選擇錯,怕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也怕堅定目標不放棄,結果也不一定是好的。當我們面臨分叉口,未來的路是什么,只有經歷了才知道,而另外一條路是什么樣子,我們其實已經沒有機會知道了。選擇只有一次,對,還是不對,都沒辦法判斷了,留給我們的,只有一種感受。
這讓我想起了《蝴蝶效應》這部電影,雖然電影講的是當一個小的環節發生變化的時候,結果會有很大不同。主人公在發現一個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時候,就想選擇回到過去,然后重新再來經歷一次,但是你會發現,當你重新走這條路的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讓我去判斷,卻也沒辦法判斷,哪個選擇是對的。
我們沒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所以,很多人,在做了一個選擇后,會后悔。或者怕后悔,不愿意做選擇,不敢做選擇,怕自己選擇錯,不停地在糾結。或者,只想著結果,而不敢行動。
故事中的少年其實是憑借當時的感覺,或者是一時沖動做出逃跑的決定的,無知無畏,他看了披頭士的電影,腦子里閃出了一個念頭,就做了,那是他的決定,隨之帶來某一種結局,結局說不上好壞,無法評價。
我們做一個決定,很有可能就是天平向某一邊,稍微傾斜了一點點,有時候那一點點,就是做決定那一刻,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只多那一點點,如果衡量一下,只有1%吧,這1%的傾斜,是多么的重要。
就好像當時全國人大投票選擇普通話的時候,就差2票,北京話勝出,如果沒有這兩票,現在全國人民說粵語。但是,沒有如果,因為現在結果就是這樣的,當時做決定的時候,就差那一點點,就那一點點,也許就夠了。
所以,有時候,關注那1%,也就夠了。
其實1%的正確率這個觀點,是看韓劇《聽見你的聲音》領悟到的。女主角張彗星小的時候看見了一個殺人犯殺了男主角修夏的爸爸,她出庭作證,和她在一起的同學,卻在推開法庭門那一刻臨陣脫逃。女主角因為出庭作證,被那個殺人犯瘋狂的報復,甚至那個人殺了她的媽媽,卻鉆法律的漏洞被無罪釋放。彗星對修夏說:我好后悔,當年推開法庭的門,去為你作證。現如今我的一切,都是你害的。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到了她的同學說的話,11年來,她每天都在自責,從此失去了快樂,放棄了美術,做了檢察官。她非常后悔,當時沒有推開法庭的門。
彗星的搭檔說:做選擇時,那1%的正確率非常重要。彗星忽然釋然,她自己在后悔當年的決定,她的同學也是,那1%,就是當時推開那扇門的那一瞬間,內心的感受,只多這么一點點。如果她沒有推開那扇門,生活可能會是另外的樣子,但是會不會比現在好,不知道,會不會后悔,也不知道。那1%的正確率,讓自己不在執念,坦然的面對人生和抉擇,以及坦然的承擔抉擇的結果。
《解憂雜貨店》故事的最后,很奇妙的,搶劫犯和老爺爺有了一次對話。他們給老爺爺一張白紙,一個沒有問題的白紙,雖說無意,卻意義重大。老爺爺收到白紙,不知道是誰提的問題,卻說出了分量很重的話,這也是老爺爺的絕筆。
老爺爺說:“正因為是一張白紙 ,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 。一切全在你自己 。對你來說 ,一切都是自由的 ,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這可是很棒的事啊 。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 ,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對我們來說,很有可能在一個沒有地圖的路中行走,前方是什么樣子,不知道,當我面臨選擇,也會因為怕面對而糾結。但是,一切決定都是我們內心的感受,生活本身就有無限可能。一步一步的走,遵循內心的感受,這也許就是幸福的人生,這也許就是《解憂雜貨店》帶給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