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我們到街上隨便拎一個人問“你的偶像是誰?”我們都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但是一旦說起來崇拜偶像,大家往往都勸阻居多,仿佛崇拜偶像是一種負面的行為,甚至一提及“偶像”二字,都讓很多長者、父母痛的牙癢癢。
01 何為崇拜偶像?
廣義上,“偶像”可以是具體的人(這種最常見),也可以是一個團隊(比如球隊的粉絲),甚至可以是某個具體事物(比如少數民族對圖騰的崇拜)或抽象事物(比如編程語言的粉絲)。窄義上,“偶像”泛指一個或幾個人,不管是健在還是已經逝去的。
我們之所以崇拜偶像,多是因為偶像的才華橫溢、一枝獨秀;或是因為攻無不克的,戰無不勝。他們的一些細微之處讓我們深受感動,并從這種感到中,讓找到堅強的理由。
從這個角度看,偶像是積極向上的象征,而崇拜偶像也是每個人的粉絲的正常選擇。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年輕人開始盲目崇拜,迷失自我,嚴重影響自身家庭生活、工作,甚至做出很多極端行為。
遼寧一名16歲的少女自殺,起因只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偶像張國榮的CD碟;浙江一名17歲的初中生因沒錢親眼見到偶像影星趙薇而服毒自盡;四川一名13歲的女孩在連看8遍《流星花園》后,獨自離家出走,下落不明;武漢女歌迷為思念謝霆鋒而跳河尋死;17歲的偏癱歌迷周楓為周杰倫走遍六省、最后吞下30粒安眠藥;蘭州瘋狂追星族楊麗娟因追逐劉德華未果害老父跳海身亡……一系列“追星造成家破人亡”的典型案例導致很多人對崇拜偶像的“追星”行為嗤之以鼻。
與此同時,也不乏一些崇拜偶像的正面例子:“大長今”李英愛初二時曾與劉德華合作過一個廣告,自此劉德華成為她的“初戀男神”。李英愛把劉德華作為自己的精神燈塔,不斷指引自己、磨礪自己,終成國際明星,并成為劉德華的好朋友。
02 偶像的力量
偶像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很多人因為需要靠近偶像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進入新聞娛樂行業。也有很多人愛屋及烏,學習偶像的某一項才藝,最終因為這項才藝改變了人生。更有很多人,因為這個人剛好的出現,他或她勵志的事跡溫暖的笑容堅定的品質,被給予了力量,從而有了走出困境重新向前的勇氣。
2008年,菲爾普斯為備戰北京奧運會在新加坡訓練,一個叫斯庫林的新加坡小男孩是菲爾普斯的迷弟,專程到訓練場館看菲爾普斯,并如愿與偶像合照。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已經是追星最好的結局。但是斯庫林卻不止于此,他想真正站在菲爾普斯身旁。2016年,兩人在里約重逢,只是這次,斯庫林不是一名粉絲,更是參賽選手,并最終在蝶泳100米決賽中擊敗了偶像菲爾普斯,為新加坡摘得奧運歷史首金!
這簡直就是實力追星,活生生地闡述了什么叫偶像力量!
無獨有偶,同樣是菲魚粉絲的中國選手李朱濠最后都與菲爾普斯同臺競技,并接近、超越曾經的偶像。為了離他更近,愿意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這就是偶像的力量!
03 正確的方式
崇拜偶像本身并無對錯,關鍵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崇拜偶像,如何從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如何推動自己一步步朝著理想的目標走去。
NBA超級巨星庫里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在庫里11歲的時候,白巧克力賈森威廉姆斯的一個傳球當時就震驚了庫里,成為庫里的第一個偶像!威廉姆斯的球風華麗卻實用,是史上超級控球手之一,人球合一。庫里一直將白巧克力視為自己的偶像,一直模仿他,不斷打磨自己的對球的轉移和控制能力。比賽中庫里那些華麗腦后傳球和不看人傳球,就來自于威廉姆斯的傳球技能。
庫里還不止一位偶像。在某次采訪中,他表示:“雷吉米勒和納什是我特別崇拜的兩個人,是我的偶像。我一直想把兩位前輩的精髓特點融入到自己的比賽中。納什的傳球和創造力;米勒的大心臟和無球能力,還有他非常喜歡競爭,對自己嚴格要求。我想把這些特質融入我的比賽里。”
庫里對偶像的崇拜可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在庫里高二結束的那個暑假,父親告訴他,他的投籃是從腰部投出的,如果他想像他的偶像一樣在NBA打球,這樣的投籃姿勢必須糾正。于是,庫里兩周沒有在禁區外投籃,直到把投籃姿勢糾正過來。
庫里剛進NBA時,起點并不高,也像大部分新秀一樣有對抗差、籃下殺傷不足、防守平庸等毛病。他一點點向偶像學習,將適合自己的技能融會貫通,一年年的努力之后,庫里已把自己完善到沒有明顯的短板?,F在,庫里擅長在連續的變速中保持運球的穩定,尋覓進攻的機會,這和納什有神似之處;而庫里在遠距離的變態手感也是從雷吉·米勒身上“偷師”不少。
其實,庫里從偶像身上得到的不僅僅是籃球技能包,他在米勒身上看到單薄的后衛該如何適應NBA,清楚認識到自己不夠強壯,只能不斷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而不是要所有人去適應他;他懂得納什的謙卑,從不以超級巨星自居去要求特權,不介意隊里有四個人工資比他高,不介意出手次數排名全隊第二,不介意把控球權分給隊友,不介意讓隊友拿FMVP。他野心勃勃,但知道什么該爭什么不該爭。最后,他爭到了最至高無上的東西:總冠軍和MVP。
現在,你知道崇拜偶像的正確方式是怎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