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推遲滿足感-改變結構
很多人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你有一盒各種口味糖(前提你喜歡吃糖),有些口味你很喜歡,有些口味次之,那你準備先吃掉哪些?先吃你喜歡的,后面的味道估計不會那么如意;把喜歡的留在最好,你可以一直想著后面還有更好吃,幸福感爆棚。
做事也是一樣,人潛意識會逃避那些讓你感覺不那么喜歡的“糖”,放到最后成就感會不停下降,甚至拖延;這個時候調整下順序,會發現“糖越來越美味”。
推遲滿足感,先解決難是,事情才會越來越容易。
002給予≠愛-你辛苦,他停步
今天正好在連岳處看到一封讀者的信,講述她的弟妹自從懷孕后,總是用各種方式從公婆處要錢,但其實老人不僅年齡大,而且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弟弟懶散不擔事,母親雖說有不滿,但最終還是會滿足她的要求。文中母親一直在給予,弟妹卻不覺得這是愛和關懷,反而會變本加利提出要求。母親再轉過頭來跟女兒抱怨,甚至希望女兒伸出援手,如果女兒支持,還會影響自己小家庭的生活,而且弟弟也一直保持這種得過且過的狀態。
她其實從孩子這里獲得了一種被需要的滿足感,而且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這不是愛,小夫妻也不會成長,固然小夫妻有錯,但母親的溺愛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愛不是依賴,為他好,就讓他進步,懂得照顧自己。
003如何處理沖突-直面它,正視它,不下定論
《非暴力溝通》提到,當遇到沖突,客觀描述自己的觀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再提出自己的請求,事情迎刃而解,還避免了爭吵。
你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對方盡善盡美,先反省自己,然后在溝通中更寬容,沖突還是沖突么?這里提到兩點指責和視而不見。我自己習慣冷暴力,以前把這些問題怪到父母,因為他們一直這樣相外。父母其實只是初期的樣版,后面還是要靠自己改變。冷暴力的結果是問題越積越多。曾經分手時,前男友發了一封長長的郵件,列出一條條我的罪狀,指責我在戀愛中的各種不是(當然他也是渣男一枚,觸犯第一條)。現在已經試在跟父母朋友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有效果。
有爭議,先停下來,找一個另他舒服的方式,然后問題解決,你也舒服。
總結:
a.推遲滿足感,啃最難啃的,還能避免拖延癥。
b.懂得適當的拒絕,我們也是人,也是覺得累,不合理為什么要容忍。
c.非暴力溝通,帶動你身邊的人,一起將戰爭無形化解。
在困倦中寫完今天的文章,但卻是一口氣寫下來的,先給自己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