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報社”故事
春天來了,“報社”組織全體人員到外去旅游,劉社長忙前忙后,很快聯系上了一輛小轎車和一輛公共汽車,又從他的老家一個攝像店租來一臺大型攝像機,小轎車前方一放剛花十元錢做好的“新聞采訪”銅牌,全體人員一到位,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好家伙,過收費站時,收費站的“大個帽”一看這陣勢,一律免費放行。俺們要去的地方是鄉下幾個風景點,參觀完幾個風景點,俺們是又累又餓,最后來到了一個叫“萬佛溝”的始建于唐朝的旅游景點,看門的老頭兒見俺們這么多人,非得收門票不可,俺們的“記者證”也無濟于事,最后,攝像店老板親自出馬,西裝革履一整理,背著攝像機到處拍攝,老頭兒一看,真的是“記者”,慌了手腳,趕緊匯報山主,山主出來用手捂著攝像機連聲道歉。俺們讓山主擺好姿勢,俺用沒有裝膠卷的相機“咔嚓咔嚓”一通亂照,那鎂光燈刺得人眼都睜不開。拍錄了幾個鏡頭。我一看,嘿,攝像機電池早就沒電了。幸好山主不識貨,攝像完畢已接近傍晚,山主安排吃了一頓優待記者的紅薯面面條。俺邊吃邊反胃,哼!俺20年前就是吃紅薯面長大的,要不自己能瘦得象紅薯面條嗎?飯后,山主還對俺們說:“吃點綠色食品,那比城里大魚大肉可健康多了”。
回到報社時,社長夫人已經和兩男一女正攀談著:兩個男人一看俺戴著近視鏡,趕緊起來握手,并畢恭畢敬先后遞上了名片,一個40歲瘦高個男人正面寫著姓名:趙××,背面寫著數行小字,應客戶需要撰寫個人傳記,婚戀家庭故事、家史、家譜、演講文稿、申訴控詞、情書、中小學考試作文摸擬,廣告詞等,下面是電話和地址。一問,才知,原來他自己開了一間寫作工作室,也是一名繆斯的“關門弟子”。另一個矮的男人名片上寫著:魏亮,××市作協會員,曾在××雜志上刊發表文章數篇。又問,才知,在市郊開一大型養雞場。平時也常發豆腐塊。坐在沙發一角的女人自我介紹叫李蓮,在市內十八中教學,和趙是夫妻。剛辦了離職手續,計劃作自由撰稿人。問問“報社”的上稿要求。俺拉一凳子,坐下說:“俺不是社長,社長上廁所了。”三人白了俺一眼,劉社長進來的時候,俺悄悄地退了出去。
又在鄉下奔波了數月,錢袋依然空空。一天,俺在路上居然碰到李蓮,俺問李蓮最后怎樣,李蓮說,入門了,我開始一直往《XX生活》《X音》投稿,屢試不中,后來,劉社長建議我去省城一家報社申請個工作站,有了公章,蓋在稿子上,發稿率挺高,我又隔三差五到省城請那些編輯們吃頓飯,這不又拉近關系了嘛?這段時間稿費象雪片一樣飛來。你看我剛拿到《X音》的樣刊……“李蓮又說,”你能幫我找一名文字摘抄員嗎?“俺問:什么要求?要求能寫一手好字,年齡20左右,摘抄一千字2元錢。X說,我幫你瞅摸瞅摸。回到宿舍,X摸摸口袋,只剩下五元錢,俺忽然腦筋一轉,來到公用電話亭,便撥通了李蓮的電話,俺操著普通話說:“您哪兒需要抄字員嗎?”李蓮沒有聽出俺的聲音,她說:“是的,但是,我們不要男生。”“啪”的一聲,電話哪頭傳來一陣“嘟嘟嘟”的盲音。放下電話,俺心里忿忿然地說:“見面時你怎么不早說,害俺又浪費了一個火燒的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