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解鎖了,這篇文章在2024年最后一天寫完,但一直發不出去,感謝放我出小黑屋~
......................................以下為文章正文.........................................................................
眨眼的功夫,已是2024年最后一天!
忽然有了表達欲,就復盤一下24年干的幾件事以及寫一下25年的計劃吧,也是對過去一年自己努力的肯定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李笑來老師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中說:
掌握任何一項新的重要的技能,都相當于重生。重生的意思是說,新的一輩子開始了,上一輩子結束了。
而他一直堅信,七年就是一輩子,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個七年,很多輩子,一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過很多不一樣的生活......
我也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擁有很多個七年,很多輩子,這一輩子我可以過的足夠精彩,當然,前提是我要努力。
2024年是我錯過了很多輩子之后,開始重生的第一個七年的第一年,這一年,我學會了一項重要技能,做了幾件輔助的事情,過程中,有欣喜若狂,有喜悅平靜、有疲憊不堪、有焦慮痛苦、也有恐懼失敗......酸甜苦辣逐一嘗過。
盡管思想給我下了很多絆子,但還好,我一直在行動。(給努力的自己鼓掌!)
01 2024年關鍵詞:讀書+覺醒。
一項重要的技能自不必說,就是讀書。
是的,讀書也是講究方法的,所以我認為這確實是一項技能。
談到讀書,最關鍵的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么要讀書?
直到今年4月以前,我對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那些個雞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到用時方恨少”....雖談不上嗤之以鼻,但也不曾有任何感觸。
直到今年我無意中發現了我的改命書《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我才知道讀書是能幫我解決實際困難的,是有用的。
當時的心情可謂是欣喜若狂,于是接著按照書中的方法開始做,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100天讀33本書的挑戰后,徹底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提升了自我認知的同時也用行動踐行著一本本書中的知識,實現了思想和行為上華麗的蛻變。
讀《認知覺醒》、《認知驅動》:
我知道了早冥讀寫跑,了解了如何克服恐懼,知道了如何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做成一件對他人有用的事,于是開始踐行長期樂觀、短期悲觀、當下愉悅的長期主義觀念。
讀《納瓦爾寶典》、《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定投十年,財富自由》、《金錢心理學》、《富爸爸,窮爸爸》、《百萬富翁快車道》:
知道了資產和負債的真正定義,資產就是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取出的東西;
知道了普通人想實現財務自由可以通過做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實現,比如代碼,書籍等等;
知道了只要有時間的加持,普通人通過定投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于是重新開始定投;
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以及有錢人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樣子的,于是開始控制消費欲,每次購物前都問自己這是我真正需要的嗎?
當然隨著讀書越來越多,實際上自己的物欲也越來越低(除了書).....
讀《深度關系》、《自我的誕生》、《你為何總給自己添堵》、《被討厭的勇氣》:
知道了自己的自卑源于高度自戀,知道了原因論和目的論的區別,明白了過去的經歷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賦予過去的經歷什么樣的意義,于是不再埋怨父母沒有給提供更好的條件,不再怨恨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長久的影響;
讀《早起的奇跡》:
知道了作為一個媽媽,要想擁有自己的時間做事情,要想創造奇跡,就必須利用早晨的時間,于是再次提前至5點起床,并開始了真正的早起、冥想、自我肯定、具象化等一系列習慣養成;
讀《運動改造大腦》、《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微習慣》:
知道了運動不僅可以改造大腦,提升自我對身體和生活的掌控感,還可以提升專注力,更可以救命,于是開始跑步,村上春樹跑100KM超級馬拉松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前進,后又增加了啞鈴訓練和其他項目,過程中使用運用微習慣的策略一步步讓自己養成了早冥讀寫跑的習慣。
讀《活法》、《干法》、《吸引力法則》、《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
知道了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須擁有足夠強烈的愿望并且積極行動,于是自己開始更多的關注事物的積極面,用積極的情緒面對每一個挑戰,大到對目標達成的焦慮,小到孩子的每一次哭泣;
讀《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五種時間》,《財富的真相》,《把時間當做朋友》、《吃掉三只青蛙》:
知道了該如何以終為始,考慮當下應該把時間、精力資源應用到哪個方面更意義和價值,于是開始規劃自己對事業、家庭、育兒等方面的時間分配;
開始覺知當下是處于生存時間,還是賺錢時間,又應該如何逾越生存時間往賺錢時間、好看時間以及好玩時間邁步,于是明白當下仍處于生存時間的我,必須給自己制定運動員般艱苦卓絕、刻苦訓練的計劃才能跨越面前這座山;
知道了財富的真相就是花掉時間做更多的事情,于是開始投資自己,自學生產知識、銷售知識以及投資知識,而且真正明白一個人的自身和時間就是最終極的生產資料,我們自己就是最大的財富。
讀《海綿閱讀法》:
知道了為什么讀過的書總是記不住,容易忘,于是開始根據書中的海綿閱讀法讀書,并且報名參加了訓練營,在外地學習、時間緊迫、身體條件差、孩子發燒感冒等情況下,堅持不懈,完成了三四萬字的18份作業,收獲了老師的多次加精表揚;
還有很多......
毫無疑問,讀書帶給我的成長是巨大的,這讓我對讀書的認知和領悟一下子變得深刻起來,正如李小墨老師在《海綿閱讀法》中舉得例子: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受到關注的戴建業老師,因為太太生病,抗癌藥非常貴,被迫出來上課,做自媒體,卻被很多人指責失去了文人風骨。
小墨老師說,再看到他的視頻時,他正在講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他在視頻里紅著眼睛說自己的太太去世了。這首詞是納蘭性德寫來追憶亡妻的,里面有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戴建業老師說直到自己的太太去世,他才真正讀懂這首詞,才真正明白“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句話有多重。
我對讀書的深刻認知當如此事。
需要強調的是,讀書當然是有用的,關鍵是需要把書跟現實結合起來,我們需要解決什么困難?需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那就去讀相應的書就好了。
可以先從《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開始,讀33本自己感興趣的書,之后再踐行《海綿閱讀法》里的讀書方法,穩扎穩打,慢慢來。
2024年我讀了100多本書,大部分都是速讀,聽讀,但是年尾學習了海綿閱讀法后,接下來還是準備慢讀,把書讀精,讀透,不再過多追求速度了。
02 2025年年度關鍵詞:英語+寫作
25年本來計劃大量輸出讀書文章,鍛煉一個重要技能——寫作,但是因種種因素,覺知到此刻自己還是處于生存時間的我,決定先從英語開刀。
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一直是我的夢想。
這夢想可以追溯到小學四年級,第一次看到英語老師自信的站在講臺上說著“Look at the blackboard”的時候,如果有攝像頭可以回看,我想那時自己的眼睛應該是綠油油地盯著老師,恨不得會一招吸星大法,把老師的功力給吸過來,哈哈,我對說英語的渴望從那時開始生根發芽。
但遺憾的是,此后的二十多年,我的英語水平一直都處于“啞巴”英語狀態,盡管從事外貿也有十年的光景了(包括換工作、生孩子的時間,換來換去還是從事外貿)。
直到孩子出生,我才開始跟她一起從頭學起,勇敢開口。
但跟著孩子學習太慢了,自己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動力也不是很足,直到眼下不得不考慮生存了,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對面前這座大山視而不見,別人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但到了我這,只有一條,繞道兒~
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承認,過去自己一直都沒有克服過懶惰和貪圖安逸,僅憑一點耍小聰明的記憶力根本不可能把英語說好,所以是時候下定決心了。
就在這時,我讀到了《100天自學英文翻轉人生》,簡直是天助我也,是吸引力法則奏效了嗎?
書上的方法很簡單,就是100天內跟讀一部電影或者一部劇集100遍,學完后再繼續看10部。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但我已經下定決心最后一博!二次改命的時刻到來了!
我選的是《走遍美國》,雖然制作年限有點早,但因為這是我看過無數遍都不生厭的劇集。
小目標就是通過100天的訓練能夠把臺詞一點不落的背下來,并在實際場景中脫口而出。
有想要一起的小伙伴可以關注我,一起陪伴鼓勵,抱團成長~!
第二個就是寫作。
因為書是我的精神食糧,我給自己制定的目標是每天必須讀書至少一小時,我要把海綿閱讀法貫徹到底,輸出讀書文章。
但因為主要目標是英語,我會把精力多分在英語上,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目標決不能太多(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因此寫作要求不高,能跟上寫作營的進度就可以。
03 2025年持續行動!
王瀟老師在《五種時間》中說過:
如果說和平年代我們想參考誰去逾越生存時間,那么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就是運動員,而運動員只做5件事,其中一件就是:
有一套計劃,然后微小積累,持續改變,最后像運動員一樣進行艱苦卓絕、夜以繼日的訓練。
這就是我的2024&2025,希望25年結束時我還能寫出點什么,證明這一年沒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