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常常是透過“說話”。父母說的話就像音符,被嘴巴敲擊出來的時候,各種節奏撩動心弦,觸發孩子的各種情感。
? ? ? 有的話,孩子聽了輕松快樂,內心溫暖向上,鼓舞人心。也有的話,卻讓孩子陷入難過痛苦,糾結自卑,甚至憤世嫉俗。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內在感受,隨著每天不斷地積累,孩子的人生就產生了千差萬別的色彩。
? ? ? 語言是有力量的,一句話被不斷地重復就會對聽者起到催眠暗示的作用。比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數學題總是算不對,就會說“真笨,這么簡單都不會”,“你簡直笨的像豬一樣。”甚至還有的父母說:“你跟你爸一樣,當年他的數學都不及格,真是笨到家了。”時間長了,孩子會深信不疑自己很笨。遇到難一點的數學題,他甚至都不去思考,直接放棄,因為他內心覺得:“像我這么笨的人,是做不出這道題的。”
? ? ? 我的兩個雙胞胎兒子在小的時候,早上總是不起床。我會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你倆怎么這么磨蹭,喊你們多少遍了,快點起了!”爺爺奶奶也會著急:“咱孩子本來就磨蹭,你要有點耐心啊。”爸爸也會被激怒,伸著巴掌過去:“起不起,再不起,五個巴掌印就落到屁股上了!”
? ? ? 兩三歲的孩子,每天早上剛剛醒,家里就是這樣緊張壓抑的氛圍,也許“起床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積累出來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深信不疑自己是磨蹭的孩子。
? ? ? 我的恩師李勝杰老師說:“語言,是雕琢孩子性格最銳利的刻刀,父母就是孩子的催眠師。”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開始改變語言。
? ? ? 早上起床,我不再說“磨蹭拖拉”的話,轉而說:“同同心心行動力超強,說起床馬上就行動。” 他倆突然發現,今天媽媽怎么這么溫柔,好奇地從被子里探出小腦袋。我的話馬上跟上:“你看,你看,我的兒子果然行動力超強,已經開始行動了!” 就這樣,孩子被我帶動起來,起床越來越迅速。
? ? ? 我不僅催眠孩子“行動力超強”,還會不斷地重復說“同同心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背書包上學校”,“同同心心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久而久之,我兒子就真的成為了這樣的孩子。
? ? ? 有人說做父母難,其實也不難,學會說話,事情就會翻轉。
? ? ? 肯定語句:正言正語正能量,成就孩子正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