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次工作調動的機會,我很猶豫,想得越多,越是裹足難行。小伙伴光墓提醒我,你不是要去威海嗎?逮著老大就問??!
2個重要話術,1個教練技術
為了搞清我的困擾,老大費了不少功夫。雖然平時我也是個有覺察能力的人,但這次情緒來得排山倒海,完全被困住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大問了我好幾個問題,在提問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老大用到的兩個重要話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這兩個話術分別是:
1、去除所有這些你擔心的問題(老大讓我羅列的幾個擔心),你給自己的意愿度打幾分?
2、如果把這位領導換成是我(老大本人),你愿意選擇這份工作嗎?
不要小看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就像2把鑰匙一樣,把我的心結一層一層的打開了。
第1把鑰匙的意義在于幫助自己不斷向內探索,刨去次要的信息,找到內心的最大困擾。
當時我和老大都覺得很奇怪,假設之前我所羅列的擔心都化解,為什么自己的意愿度還是只有5分呢?我立馬意識到自己心底還有未被發掘出來的隱藏情緒。大家都在吃飯,我卻在一旁愣愣地想,不斷地提問自己,為什么?你到底在怕什么?直到這個害怕終于變得具象起來了。
一直以來我的內心都有一個嚴厲苛責的人,仿佛父母、老師、領導的復合形象,這個形象一直監督我督促我,讓我不敢有一刻懈怠。狀態好的時候,她會不斷激勵我挑戰更難的任務;狀態不好的時候,她會冷酷地指責我,叫我看見內心的軟弱。我的人生不敢有一點偏頗,一點放松,我平時是這樣嚴厲地對待自己的,有時也是這樣嚴厲地對待女兒的。
其實我對新領導根本不熟悉,卻因為這位領導給人的外在形象有一些距離感和壓迫感,就把這位領導的形象和自己內心那個嚴厲苛責的形象綁定在一起、具體化、放大化,最終把自己嚇倒了。老大說的對,這根本就是一種錯誤的投射。
打敗內心的博格特
《哈利波特》第三集《阿茲卡班的囚徒》里,盧平教授教授黑魔法防御課,教學生們如何對付博格特。博格特這種生物平時總是躲在柜子里床底下這種陰暗的地方,當你發現它的時候,它會看見你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并把自己變成你所恐懼的樣子。對付博格特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意識到它是博格特,并把它想象成滑稽的樣子,它立刻在笑聲中瓦解成自身丑陋的樣子。但很多人往往被自己的投射嚇倒,把恐懼困住,無還手之力。此外,如果多人同時面對博格特,博格特也會因為不知道該嚇誰,反而變來變去,把自己變得滑稽不堪。
博格特就是我們每個人對待自己恐懼時內心的投射。對待錯誤投射就像對付博格特那樣,首先要意識到它是一種投射,而不是現實,并且對思維進行編程,把原有的投射轉化成其他的形象,這也就是第2把鑰匙的作用。
一旦把原有的投射轉化,具像成老大這樣認可度很高的領導,內心的恐懼立馬不見了,原先只能收集負面信息的雷達開始主動吸收正面的信息了。一眼望去,之前看上去大到天的障礙,此刻都變成了咬咬牙能夠跨得過去的坎兒。困難是一樣的,可是對待困難的態度不一樣,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想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如果是跟著老大這樣的領導者,是不是都不是個事兒?
自己的博格特再嚇人,也只能嚇倒自己,在別人眼中,只是不堪一擊的小丑。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同儕力量,和小伙伴們在一起,恐懼就無所遁形。
后來老大碰見我,問我準備怎么選擇,我說不管結果如何,我已經不糾結了。真的,這連日的擔心、驚懼和噩夢,就在發現內心的博格特的一瞬間,消失了。
謝謝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