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一直以為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焚燒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書籍們致使后人無法了解當時的文化,并且坑殺儒生。但似乎真相和我理解的有點不一樣。
為何嬴政要焚書坑儒呢?
1 秦始皇時期,墨家沒落,道家一直沒落,只剩儒家和法家二家爭霸。
秦朝設立的博士官員中,他們建議嬴政對他的兒子進行分封,博士淳于越認為之所以商周兩朝可以立足數百年之久正是因為分封制,他建議嬴政效法古人。
可是丞相李斯反駁認為以前的朝代的制度并不相同,實為不斷的進步,并沒有效法古人。
嬴政采取了李斯的意見下令焚毀儒家的書籍,可是朝廷存放的用于研究的關于儒家的書籍并沒有損毀,同時其他關于學派的書籍及醫藥,種樹的書籍也不在焚毀之列。
而致使我們后世沒有見不到曾經的經典巨作的人是 項羽,在他進入咸陽城后一把火燒了三個月,不僅焚燒了宮殿也燒掉了書籍。
嬴政他只是在限制效法古人的思想,朝廷中也沒有停止那些博士對儒家的研究。
2,坑的儒生嗎?
焚書第二年,兩位道家方士侯生和盧生在自己法術不靈,逃跑的時候謠傳嬴政愛殺人,不信博士,不聽過錯,只知煉丹,一有差錯就殺頭。嬴政聽后很生氣,便把咸陽城所有知識分子抓起來調查有沒有諷刺,穿謠言的,最后確立了460人,進行了坑殺,但大部分是道家,并非都為儒生。
3 其實我想說從古至今都有一條恒古不變的道理就是成王敗寇。秦朝滅亡后,近2000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都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而對于遵行法家思想,摒棄儒家的秦朝自然就成為了后來儒家學者所攻擊的對象。
所以真相需要我們去辯證的尋找,一方觀點確實可以混淆視聽,顛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