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說他是一位曠世奇才一點兒都不過:文,能畫能寫通音律還會編劇;武,精兵器懂戰略可上陣沖鋒。他和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
書畫方面,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后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法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打破了以“臺閣體”為主導的明代書壇的寂寞,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他的雜劇集《四聲猿》高華爽俊,對明代中后葉的戲曲創作起到重要的影響。湯《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見了《四聲猿》,說恨不得把徐渭的舌頭拔掉,意思是你徐渭《四聲猿》說得比唱還好聽,讓其他人怎么開口?
他對自己的評價是:“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鄭板橋對徐文長佩服的五體投地,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
明朝的一位官員梅國楨曾如此評價徐渭:文長病奇于文,人奇于時,詩奇于字,字奇于畫,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
這位奇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令人扼腕喟嘆的傳奇。
非主流和官場的距離是一篇八股文
徐渭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大家族,父親是個小官,在他剛滿百日就撒手人寰。其后,生母被繼母逐出家門,骨肉分離。他的童年在沒有父愛母愛的歲月煎熬中慢慢流逝。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竟然生就了一個天才。
徐渭從小聰穎異常,文思敏捷,六歲讀書,九歲便能作文。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為神童,說他是東漢的楊修、唐朝的劉晏,聲名遠播,享譽鄉鄰。
可命運就喜歡和人開玩笑。這么一個天才神童,卻在科舉的道路上卻屢遭挫折。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歲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后,直到四十一歲時,經歷了八次考試的他,始終也未能中舉。
大家都知道,那時的考試就是做一篇八股文。八股文是個什么樣子的東西,可能大部分人不是特別清楚。在這里給大家舉個栗子普及一下。下面是清代人周鎬的一篇八股作品。(沒有興趣可直接跳過)
《逸民伯夷叔齊》
清 周鎬
有逸于商周之際者,民之望也。
(以上破題。)
夫夷齊之遇,不為民不可,同為民而又不忍也。民而稱逸,此其所以為夷齊乎。
(以上承題。)
且自古圣人并起,莫盛于商周易姓之交。生文武以為君也,生三仁又生十亂以為臣也,天生夷齊何為也哉?曰以為民也。夫君臣不易得,民則滔滔皆是,安用圣人?不知有易代無易民,茍任其互興互廢于其間,民彝之性先亡,君臣之統愈亂。圣人適遭其變,不敢自外于民,而又不忍自混于民,于是有逸之一法,所以立民極存民心也。故魯論敘逸民而首舉兩人焉,曰伯夷叔齊。
(以上起講)
首陽之薇蕨誠甘,則北海高棲,奚為引領就岐山之養。知姬宗行善,夷齊非有違心也。載木主而東征,死父難欺;三分服事之孤忠,入地應傷扣馬。
(第一股。說明夷齊并非原來就想隱居,也并不反對文王,只是認為武王伐紂的行為不太合理。)
鎬洛之屏藩可慕,則墨胎華胄,奚不承祧襲孤竹之封。知蓋世功名,夷齊不屑縈懷也。告武成而班爵,桓裳雖貴;八百會盟之侯服。戴天宜愧從龍。
(第二股。說明夷齊原來就沒有做官求榮之心,受武王酬勛封爵的人,比起夷齊,應該有愧。)
(以上二股為起股。是從夷齊正式去做逸民之前說起。)
且夫不得已而逸者,其逸最苦。
(第三股)
不必逸而逸者,其逸最奇。
(第四股)
(以上二股為中股。起著引入正面題旨的作用。)
謂夷齊生不逢時,(而)時則何害于夷齊也。千古非常之舉,數見則安。放桀南巢,來世不聞口實。況軍士倒戈而反斗,筐筐載幣以迎師,天心亦可知矣。夷齊素屬布衣,去就不妨自決。即周旋二姓,豈有隳名失節之嫌。此亦何須于逸者,而夷齊乃不忍不逸也。如獨夫何;周民也歟哉,如舊君何。以暴易暴之言,直欲澹麾旄仗鉞之心,勉嗣王于養晦。故義人扶去,深恐阻撓大計,而又羞蒙殺士止名。斯豈普天率土之恒規所得強而拘也。逸焉已矣。
(第五股)
謂夷齊所事非君,而君則何棄于夷齊也。我周鼎革之初,憐才最篤。商容復位,下車首拔名賢。況朝鮮拜訪范之師,東夏留象賢之客,王度亦恢宏矣。夷齊分異周親,出處無難從便。即黃冠旋里,亦備新朝顧問之資。此又何容于逸者,而夷齊乃不敢不逸也。遺民也歟哉,呼之亦可;游民也歟哉,應止亦可。我適安歸之嘆,直欲破銜璧負圖之案,警百爾以偷生。故槁餓奇蹤,其文不載尚書,恐彰勝國耆英之丑。此豈崇德報功之盛典所得羅而致也。逸焉已矣。
(第六股)
(以上二股為后股。正面發揮夷齊必逸的理由。)
蓋天下惟民最賤,壺漿簞食,反顏結新主之歡。逸以恥之,而德與怨兩無所任。西山片石,猶恨在寰中也。腥聞易染。紂不能興淵藪之波;大賚那辭,武不敢賜鉅橋之粟。
(第七股)
周室惟民最頑,紀敘圖功,乘釁煽多方之變。逸以謝之,而畔與服兩無所徇。黃農之宇宙,何異在今日也。墓木受封,死不愿效比干之烈;寶龜見兆,生不輕為小腆之愚。
(第八股)
(以上二股為束股。從夷齊已逸之后發揮,說明他們逸的偉大。)
嗚呼!自有夷齊而民心可以不朽矣,此其所以為逸民之冠歟!
(以上束股收結)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八股文在結構、形式、聲律上有著固定的程式,且字數也有嚴格限制。多嚴格?明代一般以八百字為限,多一個字不及格。更重要的是八股文里面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圣人怎么說,朱熹怎么解,你就只能怎么闡發。
徐渭為人作文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非主流。以他的觀念、個性,徐渭之所以為徐渭的一切特點,作八股時,從構思到下筆是不可能遵守那些嚴苛的條條框框的。他考試時表現出來的非主流程度有點類似于如今高考零分作文的作者們。
所以,他中不了舉。
官場失意 九次自殺未遂
徐渭37歲時應總督胡宗憲之邀,入幕府掌文書,是一生中唯一得以伸展自己才華的黃金歲月。當時胡宗憲總攬江南7省軍務,負責剿除沿海倭患,位高權重。不過,他在政治上卻依附奸相嚴嵩。
嚴嵩像
據明人陶望齡在《徐文長傳》記載:徐渭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贊。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官員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則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宗憲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徐文長痛惡這個奸臣,但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了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這就足以說明徐渭與胡宗憲的關系是非同一般的。
1562年,嚴嵩倒臺后沒多久,胡宗憲也被捕下獄,死于獄中。這對徐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胡宗憲對徐渭有知遇之恩,對于胡的死,他當然悲痛不已。
1563年初冬,43歲的徐渭受聘于禮部尚書李春芳,由于兩人很難相處,三個月后徐渭就離京返紹,欠了李春芳60兩白銀的聘金不說,還由此給徐渭帶來了許多煩惱。因為,李春芳一直把胡宗憲視為政治上的死對頭,徐渭擔心李春芳等人會聯系起自己與胡宗憲的關系來整。
由于逆反心理,他越來越痛恨當官的人。如果當地官吏要見他,他一律拒之門外。據說,有人厚著臉皮要推門而入,徐渭便以手頂門,大聲喊道“徐渭不在家,不要來煩我!”忐忑不安而又積於太深的徐渭常常后半夜起來吹長嘯,弄得左鄰右舍都說他瘋了。
43歲的他生計沒有著落,諸事不順,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萬念俱焚的徐渭只求一死。
胡宗憲像
1565年,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志銘》,然后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愈。后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
徐渭自殺的場面,是極其慘烈的。據《明史?文苑傳》記載,他曾九次自殺:一次以利斧擊自己頭部,“血流被面,頭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一次似鬼神附體,他以三寸長的柱釘刺入左耳數寸,然后用頭撞地,把鐵釘撞入耳內,絲毫不覺得痛苦,又不死;后又用椎子擊碎自己的腎囊,仍然沒死成。如此反復自殺多達9次。這些殘酷、極端的自殺方式,遠遠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想象的。屢次自殺未遂,徐渭的瘋癲愈加厲害。第二年就釀成了殺妻慘案。
自殺不成又殺妻
徐渭一生中總共娶過四個老婆。
第一個老婆是潘似,祖籍紹興。兩人的感情不錯,可惜潘似在19歲那年生下一個兒子后得癆病去世了。徐渭在后來的《悼亡》中寄托了他對潘似的相思:“掩映雙髻秀眉新,當時相見各青春。旁人細語親聽得,道是神仙會里人。”
第二個老婆是徐渭于1549年從杭州買回的妾胡氏。剛開始他們的小日子和諧幸福,徐渭還為此作了首《納妾詩》:“角枕覆衾長,新香異舊香。昔年曾射雉,此日復求凰。杏靨開春鏡,鴉云換晚妝。夫君莫早起,初日未高梁”。胡氏對徐渭很好,對其母卻很惡劣,加上生活的拮據,家庭矛盾日益激烈,最終徐渭又把她賣了。
第三次婚姻是徐渭入贅蘇州的一王姓人家。這段婚姻非常短,只幾個月就以失敗告吹。他后來在《畸譜》中提到這段婚姻:“夏,入贅杭之王,劣甚。始被詒而誤,秋,絕之,至今恨不已。”似乎是受了騙。
41歲時,徐渭在杭州迎娶張氏為繼室。這個老婆是胡宗憲花錢為他娶的。胡宗憲慘遭殺害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加上失業和家庭不和的痛苦,他整天尋死覓活,身心恍惚,懷疑妻子張氏和僧人私通。
1666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瘋癲病嚴重復發的徐渭與繼室張氏發生激烈的吵架。到了晚上,在外狂走度日的徐渭,回家發現張氏與一男子同睡床上。處在憤恨、焦慮、抑郁之中的他,怎么受得了如此奇恥大辱!他怒不可遏,隨即拿起一把尖刀刺向張氏。等緩過神來,才發現和張氏“熟睡”一起的,竟是自己的一件棉襖!
有關他殺妻的原因,眾說紛紜。他晚年自作《畸譜》,提及殺妻之事,簡略記載說:“病易,殺張下獄。”“易”即“癔”,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精神病,意思是在精神失常的情況下殺死了妻子。
徐渭殺妻,最初被判為死刑。經親朋好友多方營救,直到萬歷元年(1573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重新獲得自由。這時,徐渭已經整整坐了7年牢。
一個南腔北調人的死法
徐渭出獄后,已經52歲了。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的個性越孤傲,行為越加放達。
徐渭晚年與兒子不和,生計無著,只能靠賣字畫度日。但他極其厭惡權貴,富貴之人的宴請從來不去,反而左鄰右舍的平頭百姓,一把青菜、一條魚、一杯酒,往往就能換到他揮毫潑墨。他風趣地自嘲是“數點梅花換米翁”。
70歲時,徐渭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快走到盡頭,開始著手撰寫《畸譜》,為自己的一生行事編年。所謂“畸人”,語出《莊子》,指的是特立獨行、不同流俗的人。他們乖異于人倫、卻合于自然天道。
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72歲的徐渭死在自己破舊的小屋中。身下,是雜亂無章的稻草。門外,是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誰也沒想到自殺九次不成的徐渭,最終竟是窮困而死的!
有人說徐渭的一生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閑,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九番自殺,十(實)堪嗟嘆!
簡單數字,獨特一生,落魄狷狂,斑斑血淚。
臨終前,他顫顫巍巍地從床上爬起,用最后一點墨汁寫下一副對聯:
樂難頓斷,得樂時零碎樂些。
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然而,他的一生,怎一個苦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