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有花期,每一個孩子成長都不可逆——瑞敏兒童教育資源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一直在揮霍當下的平淡,請別再把陪伴留到下一次,因為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最珍惜,珍惜擁有,過好保質期,才能延長保質期。
昨天跟朋友吃飯,聽她吐槽上高中的兒子一住校回來,就躲房間,完全不跟他們聊天,說幾句還不耐煩。
想想自己之前還吐槽孩子太煩,一天到晚,媽媽媽,一天到晚圍著自己轉。讓自己完全沒有時間。
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孩子成長是分階段,而在最初階段是依戀期,在0到7歲的階段,意志-意識是怎樣從孩子們的外在向內工作的。它在孩子的意志、情感和思考中工作。
在7到14歲的階段,孩子通過一種感受-意識去體驗一切。因此,孩子的意志被情感激活(箭頭向外)并且孩子依靠感受來思考。
所以孩子可能會比較依戀父母,而到了后期,孩子到了移情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發展,大概在14到21歲的階段,年輕人變得清醒,并且在他的思考中有了意識,并且因此發展出思考-意識。青年人遇見的一切,他們都通過思考-意識去處理。他們力爭控制這個感受/情緒和意志,還有外在的世界。
就像我之前說的,如果可以還是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也許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但總比幾年后當你想要去跟孩子親近,發現孩子已經不需要你了。
少年說里,有一期,孩子從小是留守兒童被留在親戚家,經常被欺負,最初渴望跟父母訴說,到后來放棄溝通,在面對那么多人,流著淚說希望父母可以把弟弟帶走帶在身邊,因為他不想讓弟弟經受自己承受的一切。
這個孩子是幸運的,父母是幸運的,因為他被現實冷對時還能保先一顆善良的心。
但這些都是父母造成,也許父母有父母的不得已,可以是生活所迫,也可能是自己不得志,但孩子是無辜,我們卻讓孩子來承受這個后果。
當有一天卻反過來怪孩子不親近,我們應該多反省下自己。
其實孩子成長就在一瞬間,這個父母保質期真的很短,請且行且珍惜。
幸運珍惜能在孩子身邊的時刻,珍惜能陪伴的時間。
陪孩子真的很難嗎?
只是因為上班可能耗盡了自己的精神力,就想著回家是不是能休息一下?是不是能看會手機?
其實當了父母,我們就要學會取舍。學會明白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想通這些可能會輕松很多。
試著陪孩子玩玩游戲
對10歲以前的孩子,沒什么比玩更開心的事情,也許你覺得很無聊的事,他們卻覺得有趣,你只要跟著她走投入進去陪她玩。
這兩天我們吃完飯后,清掃干凈。
就玩一個游戲,接球,你扔他接,時不時來一句,哇接著了,好棒。真的就這么簡單就像逗小狗一樣,就能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然后講個故事,洗臉刷牙睡覺。
有時候,可能我們就是坐在一起拼拼圖,堆個積木,就這么簡單。孩子就很開心。
試著跟孩子在睡前聊聊天
睡前聊聊白天發生的事,可能孩子換了個同桌,可能是學校發生的一些事,當然有些我們還在苦思怎么解答時,她已經放過去了。也許我們就需要做個傾聽者。
著名心理學老師武志紅曾說過,當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見,它就會變成熱情和愛;當孩子的生命力不被愛見,就會變成黑色的。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到滋養。
慢慢隨著時間推移,你在孩子身上流的淚,都是你曾經在孩子教育上偷過的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