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馬路邊上,兩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踢小皮球。突然,一個鏟球把球踢到停在路邊的一輛小汽車前擋風玻璃上。正當我慶幸小車的玻璃沒破碎時,耳邊突然飄過一句超難聽的“三字經”粗口……瞬間石化,簡直難以置信,這么粗俗不堪的一個詞是從一個看著還沒上小學的小朋友口中脫口而出的!他怎么會那么這種那么成人化的不雅言辭?他平時接觸到的都是那么隨便暴躁粗俗的嗎?他還是個孩子啊,怎么會這樣?看著眼前這個精力旺盛的小屁孩,雖然長相可愛,活潑好動,卻一點兒也看不到天真爛漫的孩童印記,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
還記得《成長的煩惱》里搗蛋鬼邁克第一次發現自己在像爸爸西蒙一樣教訓人時的那種惶恐不安、百感交集嗎?似乎我們每個人都經歷著這樣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復刻版”故事。
真的,孩子不是教育出來的,是被影響出來的。現在想想,孟母三遷、龍生龍鳳生鳳等典故都是非常在理的。榜樣的力量,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故事二:
某日,坐在室外和朋友聊天喝茶,環顧四周,雖然沒有人聲鼎沸,但也不算安靜。鄰桌坐著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六七歲的模樣,一個人安靜地在畫畫,分外引人注目。這時,朋友的三歲女兒看到了,對她媽說“媽媽,我也要畫畫”。瞬間,那正在畫畫的小女孩轉過身,堅定地看著小妹妹,柔柔地說道“你可以跟我一起畫。” 說著,走向我們,起身把手中的紙和筆遞給了朋友女兒,并輕輕地拉開旁邊的位子讓她坐。過了半小時左右,我走過去看她們,小女孩拉了拉我的衣角,在我耳邊輕聲說“可以讓妹妹把筆給我用一會兒嗎?我只有一支筆”。我當時震驚了……很是敬佩她的父母,能培養出如此有教養的女兒。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但父母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卻都能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身上,不管是我們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當有一天發現,我們說出囗的話竟然正是父母當年的口頭禪,才知道言傳身教和基因一樣強大!
爸爸媽媽們,請一定注意您的言行舉止。如果愛你的孩子,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關愛。好孩子都需要被好好影響,才能出落成您心目中的最佳小孩。除非,您不愿意。那當我沒說,您隨意,心安就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