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似乎是人生的常態
感覺自己年齡越大
卻越是活不明白
承受不了過去
面對不了將來
只能困守于當下
該怎么辦
……
——電影 Moonlight ( 《月光男孩》)歌詞
是不是感覺這段歌詞說的就是目前的自己?
就好似深夜此時的你,窗外燈意闌珊,而你卻還在搏命地加班。站在窗口,俯視這個踩在自己腳下的城市,卻沒有歸屬感,感覺這個城市并不屬于自己。
在頂級寫字樓上班,外表光鮮令人羨慕,可下班后卻只能回到城中村,蜷縮在那個不足40平米,從來都見不到陽光的房間里,有時候連澡都不想洗,累得只想躺下就睡。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卻仍看不到未來;每個月銀行卡收到的微薄薪水,好像只是從自己這里走一下賬而已,因為交房貸、付房租,就連菜市場的青菜都七八塊錢一斤了;有時候家里人突然急需用錢的時候,在城市打拼了好幾年的你,居然連一萬塊錢都拿不出來……
每天忙到沒時間喘息,可生活的境況依然差強人意。或許對目前的工作并不滿意,想逃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根本下不了離職的勇氣;或許你想考個證或者報個線上的課程來提升自己,好像并沒有多少時間和毅力來堅持學習;或許你也想像很多知識付費領域的精英們一樣,通過碼字、制作課程在網上建立起足夠的影響力,然后在通過販賣課程或者展示廣告賺錢,從而實現財務自由,但是反觀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發力點在哪里……
迷茫,深深的迷茫。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年少無知的時候,父母給的一顆棒棒糖,都能夠讓我們開心良久;而長大后,好像沒有什么能夠提起我們的興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好像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迷茫。
迷茫來自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迷茫帶給我們焦慮。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一樣是……,為什么TA……,而我卻……”,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拿某一方面同比自己高的人來對比,而且比較的對象,一般都是身邊經常接觸或是聯系到的人,比如同事、同學或者朋友。你會去跟王健林比小目標是先賺一個億還是兩個億嗎?肯定不會,反而越是熟悉的人,了解得越深,可比較的東西也就越詳細。于是,對于同樣的條件,卻產生如此讓人無法接受的反差,內心就會感到迷茫,甚至感到憤怒。
迷茫,是因為自己當前的能力還配不上自己的夢想;憤怒是因為同樣的條件,同樣的付出,卻獲得了不公的回報。
多縱向對比,少橫向比較
其實迷茫,也許只不過是一道道多選題,一直糾結于該如何選出正確答案,到最后你才發現,原來自己才那個出考題的人。
人生有些彎路總得走,有些學費總得交,人生就是應該一邊收獲豐富的教訓、一邊拼了命的學習思考、在所有的挫折面前不放棄、去接近那個適合自身可能性的正確結論,最后能否到達還得看機遇和運氣。
大部分人選擇了大眾公認的那個目標,選擇了過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但是我們終究要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應該讓任何人替我們決定。
不是考大學時,父母親戚朋友說進銀行有前途,就委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學會計;不是為了配合周圍同事的小資情調,每天早晨也必須去星巴克買一杯拿鐵咖啡;不是身邊的朋友都買車了,在車并沒有成為自己工作生活必需品,且自己經濟能力還達不到的情況下,通過嚴重降低生活質量負債累累,也要買一輛不掉身價的車,只想不被人瞧不起……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迷茫和不幸福,不是不滿足,而是來自于盲目的攀比。《論語·季氏》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少橫向比較,多縱向對比。生活過的是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只要我每天都在努力往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前進,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改善,有收獲,哪怕是一點點,那就足夠了。
世界沒給我們太多的選擇,但我們至少可以選擇做自己,其實,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過得開不開心,跟物質本身沒有必然的正比關系,而跟“體驗”有很大的關系。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不知道好了多少,但我們的幸福感與他們相比,并沒有任何增加。所以,只有有效的生活體驗,才能帶給我們以滿足感,而旅行、健身、讀書、寫作等都是增加有效體驗增加滿足感的極好方式。
用業余時間打造個人品牌
人在職場,只要不是自己做老板,而是靠每個月的薪水養家糊口,那就永遠都是個打工者。想要在職場獲得晉升,就要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
人們常用“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來形容社會的功利。不是社會太勢利,而是社會的常態本來就這樣。你可以告訴別人你曾做過什么,但不要告訴別人你正在做什么,因為這是一個只看收益的社會,這是一個只看結果的世界。
有可能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會招來他人的評頭論足,弄得自己心里很不開心。但請記住,堅持,做真實的自己。你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長和價值提升,而不是取悅他人,而是為了做一個純粹的自己。
不論做什么工作,都要爭取體現出自己的個人價值。古語有云:功夫在詩外,職場人士的成長通常都是在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無論是參加學習班、看書、寫作,都是積累自己的極好途徑。
業余時間堅持提升自己的人,最終一定能改寫自己的未來。在職場上一個經驗用多年的人,和一個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注定會是兩種不同的命運。
人都是“勢利”的,這是趨利避害本性通過自然進化寫在了DNA里面的。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會,沒有任何利用價值,誰會跟你玩?人家憑什么帶你裝逼,帶你飛?所以,我們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持續深耕,形成自己的優勢壁壘,慢慢地獲得更多的認同,就能逐漸確定自己的行業影響力,而這就是個人品牌。
魯迅曾說過:希望本無所謂有,本無所謂無。得勇敢地踏出去第一步,停留在原地,永遠找不到出路,看到的只會是無盡的絕望和惆悵。
所以,不要太在乎周圍的目光,它只會讓你的內心平添惆悵,除此之外,毫無他用。堅持做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你要相信:花若盛開,蜂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深夜,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