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朋友哭哭啼啼的電話,訴說自己婚姻的痛苦,說嘗試過很多努力,怎么都沒辦法原諒老公對自己的傷害。我知道,當她沉浸在一個受害者的感覺中時,無論我說什么都是無濟于事的。
所有遭遇老公婚外情的妻子,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但是她們不知道,所有的傷害實質上都是一種自我傷害的結果。
婚姻“受害者”:自我傷害的角色
比如很多妻子會說:我難道還不夠滿足他?我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他,我的青春,我的付出,我對他的生活照料,我對他性格的遷就,我對他事業的支持,但是,她給予伴侶的方式,是不是伴侶真正需要的呢?
在這樣的關系中,往往看不到對方的真正需要,不能把伴侶視為一個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真實而完整的人,因此,她能給予伴侶的只是她想給予的。而伴侶需要的是什么,她往往并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
現在談戀愛似乎總會陷入一種誤區,我對你好,很好很好,把最好的給對方,就是對對方的愛,就是為對方好,但也沒有想過對方需不需要,會不會給對方造成什么壓力。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一想,父母給的愛我們尚且會有壓力,更何況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另一個人呢?所以,先愛自己再去看對方需要什么,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他。
好好思考一下,你真的了解你的伴侶嗎?還是你想像你很了解他?你了解你自己嗎?還是你想像你很了解你自己?
在戀愛婚姻的蜜月期,妻子容易把伴侶美化為如同父母般的完美照料者,而且妻子自己也常常扮演這種完美的照料者,她可以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料理得很好,對丈夫也溫柔體貼。而伴侶的回應當然也如出一轍,這就像鏡子一樣,夫妻雙方都處于一種對伴侶的理想化投射的虛幻假相之中。
很多情侶都應該幻想過的吧,早上一起做完美的早餐,生活平淡干凈,一起出去玩,一起有說有笑,但可能也只會是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爭吵,為衛生而猜拳你做還是我做。
你覺得你愛你的伴侶,愛他就是為他改變自己,去喜歡他喜歡的東西,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完全不考慮自己是否喜歡,失去自我一般。
比如:他喜歡玩游戲,你也跟著玩,還沉浸在為對方付出的喜悅當中,在為伴侶改變自己。一旦,你的伴侶開始抱怨你,或者你開始厭煩你自己對他所做的改變,你們的矛盾就會升級。
你會一臉委屈,聽著伴侶說,我又沒有讓你做你不喜歡做的事,又沒有讓你這樣那樣的,然后,你就會很難過。但反思一下,這些你的付出,對方真的喜歡嗎?真的會因為你委屈自己取悅對方而感到開心嗎?不會!
一個人一旦承認另一個人過多的犧牲,就會產生一種虧欠感!我昨天的推送《關系變壞,是從這兩個字開始》就有說到,點擊藍字可以看。
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人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你有你喜歡的,我有我喜歡的,我們互相分享各自喜歡的東西,大家有很開心不是嗎?
所以,即使是再喜歡一個人,也不要為了對方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旦沒有了喜歡或者有了爭吵,你做的那些不喜歡的事情就會成為傷害的痛點!
停止自我傷害的唯一途徑是,拒絕受害者的身份,活在當下。去重新了解你的伴侶,就像你是一個嬰兒,第一次睜開你的天真的眼晴,不帶任何陳腐的觀念,帶著好奇心,去了解那個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伴侶,這就是親密關系中的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