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大概這個時候,突然想到這么做,或許不能這么說,應該說是早有預謀/早有準備想要和好友聊一聊最近的狀況。對于這類事我一直是處于一種羞于提出的這樣一種狀態,因為各種關系復雜且微妙的存在著,我需萬般謹慎,生怕說了不該說的話,用錯不該用的眼神和表情。因為這或許會影響到談話的質量和提問所帶來的最大效果。當然在這之中需要注意的點是不管處于何種關系網,尊重應始終排在第一位,尤其是在切實的交談當中。
這一次我確實鼓起莫大的勇氣去說這件事,因為我并不太擅長,但最終還是做了,因為我覺得我需要這么做,我覺得這很重要。時間管理大師勞拉在采訪女強人時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女強人很忙,沒辦法接受勞拉的采訪,但有時間去散步,最終還是邀請女強人接受了采訪。她說我沒時間做這個,做那個的意思是那不重要,我做每一件事所花的每一分鐘那都有我的選擇。
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計劃,當然羞于提出在說之前還是停頓了幾秒鐘問了以下問題:
你對目前所處的狀況或者狀態感覺如何?
是否想過用其他的方法去嘗試做一些不那么令人無聊的事兒?
是什么阻礙了你的進步?
你打算如何去做?
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如若不是,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結果?
…………
在進行詢問后,我得知了以前沒有知道過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有不小的收獲,我對這次所做的事感覺也還不錯,收到了我想要的反饋,我個人是非常注重反饋的人,很大程度上在我看來沒有反饋就是沒有效果。
在這次交談或者說交流中運用到了楊瀾提問一書中所學的知識,其中一點是好的提問遠比好的結果更重要,好的提問可以帶你到你想要的答案那里。
運用到了傾聽的技巧,可以說這是好的談話的必備技巧,靜下心來去聽說者所要表達的淺層含義和深層含義,時不時的點頭,在交談過程中不斷的總結說者所說的要點,保證談話當中理解的偏差,使其更有效率和順暢。
當然,提問是一種藝術,不是簡簡單單看看書就能明白其中的精髓,唯有反復運用到實踐當中,方可悟得其精髓。不過提問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為了更有效率的溝通,更開心的溝通,為了服務聽者和說者的一道橋梁。在當今日益下降的溝通水平,為手機等電子通信設備所代替的便捷式談話剝奪了表情和手勢以及同理心的權利,這或許是一場全球災難,不得不為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