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單元? 常用灸法
艾灸功效:
1、溫經散寒:
①溫陽,散寒+補陽
②實寒+虛寒都可以治
③一年四季都怕冷的陽虛,用艾灸關元,神闕補陽
④活血,治療寒凝導致的血滯,例如痛經、閉經等血液循環導致的問題
2、扶陽固脫:
①補的作用比較大
②虛證,脫證(休克),中氣下陷(子宮脫垂等)
3、消瘀散結:
①活血+行氣=化痰、化結
②例如瘰疬、癭瘤:通過讓氣機通暢調整,除了艾灸有,針刺也非常擅長,本質上是穴位本身的屬性引起的
4、防病保健:
①正常人也可以灸一些補的穴位
②保健穴位:足三里,關元,命門,氣海
要點一:艾柱灸
一、直接灸=明灸=著膚灸=著肉灸
1、癍痕灸=化膿灸:
①涂大蒜汁(殺菌+藥效)
②燃盡,劇痛
③灸后1周左右化膿形成灸瘡,5~6周自愈,結痂脫落留下瘢痕
④哮喘,肺癆,瘰疬等慢性頑疾
2、無癍痕灸=非化膿灸:
①涂凡士林
②燃到剩2/5至1/4,微灼痛
③紅暈而不起泡
④虛寒性疾患
二、間接灸
1、隔姜灸:溫胃止嘔
①姜本身的功效:溫胃止嘔,散寒止痛
②姜切薄片,扎數個孔(方便熱氣透下去),艾炷放姜片燃盡
③皮膚紅潤不起泡(例外:如果姜切薄或患者本身皮膚敏感,也可能起泡)
2、隔蒜灸:殺蟲
①大蒜本身的功效:殺蟲+清熱解毒,所以治療瘰疬+肺癆+腫瘍初起
②切薄片/蒜泥,扎孔,艾炷放蒜片上燃盡
3、隔鹽灸:回陽救逆
①鹽:回陽,救逆,固脫,急病+重病(傷寒陰證/吐瀉+中風脫證)
②干燥食鹽填敷于臍部(神闕),或在鹽上再放一片薄姜片
③連續施灸,不拘壯數,以脈起、證候改善為度(因為治的都是重病)
4、隔附子餅灸:溫補腎陽
①附子:溫熱,大辛大熱的藥物
②溫補腎陽:腎陽虛導致的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斂
③附子粉+酒=附子餅,扎孔,施灸
要點二:艾條灸? ? 要點三:溫針灸
【艾條灸】
1、溫和灸
①5—10分鐘,至皮膚紅暈
②昏厥,覺知比較遲鈍等普通疾病
③慢性病
2、雀啄灸
①上下動艾條,變量的刺激
②急性病,增加艾灸的量+熱度
3、回旋灸
①轉圈動艾條,不要燙,還要給足夠量
②急性病,增加艾灸的量+熱度
【溫針灸】
①先扎針,后在針上套艾條
②熱量很有目的的,很精確的送到我們需要溫熱的部位,效果比較深入
③膝關節冷痛,全身痹痛,產后全身涼痛
第二十三單元? 其它針法
1、電針法:(了解)
(1)疏密波
①強弱刺激交替
②興奮效果占優勢:增加新陳代謝+促進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性水腫
③止血,扭挫傷,氣血運行障礙,坐骨神經痛,肌無力,局部凍傷
(2)續斷波
①刺激(收縮)——停(放松)
? ? 刺激(收縮)——停(放松)…… 比持續刺激不那么容易產生耐受性
②動力作用強: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刺激收縮作用
③治療痿證,癱瘓
(3)連續波
①一種強度的波持續刺激,刺激性就沒那么強,容易產生疲勞和耐受(時間長了肌肉麻木)
②連續密波/疏波
連續密波?抑制反應:止痛,鎮靜,緩解肌肉和血管痙攣
連續疏波?興奮作用:痿證,肌肉、關節、肌腱、韌帶損傷
(4)操作方法
①扎好針
②機器關著的,調“0”
③針尾部+電針儀夾子夾在一起
④通電(打開開關)
⑤從零開始調節大小
(5)特點
強度大,以“瀉”為主
2、三棱針法:
(1)點刺法
①指+趾末端的十宣,瀉熱
②十二井穴,瀉熱
③耳尖+頭面部的攢竹+上星+太陽穴(毛細血管豐富區)
(2)散刺法
①局部點刺放血
②局部瘀血+血腫+水腫+頑痹,例如局部扭傷有瘀血,一般散刺后還會用火罐拔
(3)刺絡法(放血)
①絡:靜脈
②曲澤(肘靜脈),委中(治療靜脈曲張,局部瘀血,腰痛)
③急性吐瀉,疼痛,中暑,發熱
(4)挑刺法
①皮膚下的纖維結節,挑斷淺層纖維結節(例如四縫穴)
②肩周炎,胃痛,失眠,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頭疼
第二十四單元? 針灸治療
一、選穴原則
1、近部選穴
①近治作用
②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③骨科四肢關節筋骨病
2、遠部選穴
①遠治作用
②經脈所通,主治所及
③臟腑疾病+頭面、五官、軀干疾病
④例如:
??胃痛:中脘(近)+足三里(遠)
??腰背痛:腎俞、大腸俞(近)+委中(遠)
??上牙痛:內庭(胃經?遠)
??下牙痛:合谷(大腸?遠)
3、辯證選穴
①有寒驅寒,有熱清熱,有虛則補,有實則瀉,辯證取穴
②例如:與近治遠治同時使用,治病+辯證求本的思路
??脾氣虛導致胃疼,+足三里艾灸補脾胃之氣
??陰虛導致的疾病,+三陰交
??肝氣郁結導致痛經,+太沖疏肝理氣
③無明顯局限的病變部位:失眠,月經不調,盜汗…
④腎陰不足?虛熱=腎俞+太溪
⑤心腎不交?失眠=心俞+腎俞
4、對癥選穴
①特殊作用:經驗選穴
②其它治療基礎上+(…治標)
??發熱,+大椎
??痰多,+豐隆
??哮喘,+定喘(補肺補腎后,加一個定喘穴治治標)
??蟲證,+百蟲窩
??落枕,+外勞宮
??腰痛,+腰痛點
??面癱,+牽正
??目赤,+耳尖
二、配穴方法
1、按部位配穴
(1)遠近配:
①眼病:睛明(近)+風池(頭后)+光明(腿)
②痔瘡:長強(近)+承山(小腿后)
③痛經:關元(近)+三陰交(小腿內)
(2)上下配(頭腳的平衡)
①腰部以上+腰部以下,不一定是經絡相連
②頭項強痛:上大椎+下昆侖
③胸腹滿悶:上內關+下公孫
④子宮脫垂:上百會+下氣海
⑤胃脘痛:上內關+下足三里
⑥咽痛:上魚際+下太溪
(3)前后配
①胸腹&腰背:腹背陰陽配穴法
②臟腑病:
??例如肺病:前取中府,后取肺俞
??例如胃腕疼痛:前取中脘、梁門,后取胃俞、筋縮
③軀干病:例如腰痛,前取天樞,后取腎俞
④募穴都在前面,俞穴都在后面,所以俞募相配全部屬于前后配
(4)左右配
①胃痛:雙側足三里+梁丘
②右側面癱:右側地倉+頰車,左側合谷(因為足陽明胃經走到頭面后右交于左,左交于右)
③左側偏頭痛:左側太陽,右側外關
④左右同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2、按經配穴
(1)本經配穴
①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沒有明確的虛實,按照經絡扎就可以,選取的穴位都屬于同一條經絡
②少陽頭痛(膽經郁熱):率谷+風池(近),俠溪(遠)
③牙痛(胃火循經上擾):頰車(近),內庭(遠?腳)
④咳嗽:中府,太淵
⑤急性胃痛:足三里,梁丘
(2)表里經配穴
①本經+其相表里經脈的腧穴
②感冒咳嗽(風熱襲肺):
肺經?尺澤? + 大腸經?曲池、合谷
③胃痛:胃經?足三里? +? 脾經?三陰交
④肝病:肝經?期門、太沖 + 膽經?陽陵泉
⑤原絡相配=表里相配=主客相配:一經的原穴+表里經的絡穴
例如:手少陽三焦經先病?取其原穴陽池+手厥陰心包經后病?再取其絡穴內關。
(3)同名經配穴
①陽明頭痛:手陽明?合谷+足陽明?內庭
②太陽頭痛:手太陽?后溪+足太陽?昆侖
③失眠?多夢:手少陰?神門+足少陰+太溪
特定穴
一、五輸穴+原穴+絡穴
1、五輸穴
①井滎輸經合:每條經絡5個×12=60
②井滎輸經合—從小到大,經絡之氣從小匯集成大的江海河流的過程
③井穴:手指腳趾末端+足心涌泉
④合穴:肘膝關節
⑤手太陰肺經五輸穴:
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⑥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從小到大)?考
⑦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井滎輸經合的功效)?考
⑧春刺井+夏刺滎+季夏(長夏)刺輸+秋刺經+冬刺合 (臨床應用)
⑨陰經的井穴:木
? 木? ? ? 火? ? ? ? ? 土? ? ? ? 金? ? ? 水
? 井? ? ? 滎? ? ? ? ? 輸? ? ? ? 經? ? ? 合
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
?肺經虛,補其母,肺屬金,土生金,土對應“輸”,“輸”對應肺經的太淵穴
?肺經實,實則瀉其子,肺屬金,金生水,水對應“合”,“合”對應肺經的尺澤穴
⑩陽經的井穴:金
金 水 木 火 土
井 滎 輸 經 合
2、原穴+絡穴(原絡配一定是表里經)
①原穴:一個經脈元氣發出的位置
②絡穴:聯絡表里兩經
③肺經先病?取其原穴?太淵+大腸經后病?取其絡穴?偏歷。
反之,大腸經先病?取其原穴合谷+肺經后病?取其絡穴列缺
④陰經,以輸為原
二、背俞穴+募穴
①背俞穴:臟腑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②募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③臟病(心肺脾肝腎)屬陰,找陽部(背部)的背俞穴
④腑病(胃的疾病相對于背上的胃俞,更喜歡找腹部的中脘,肚子疾病從肚子扎,離本體更近一些)屬陽,找陰部(胸腹部)的墓穴
三、八脈交會穴+八會穴+郄xi穴
1、八脈交會穴
與奇經八脈交會的8個穴位:
公孫、內關、后溪、申脈、足臨泣、外關、列缺、照海
2、八會穴
①特殊治法:八會賦予了相對應腧穴的特殊功效
②例如:
??氣會—解決氣機問題,用膻中
??血會—解決血淤問題,找膈俞,血海
??筋會—解決小腿抽筋+筋骨不利行走損傷,找陽陵泉
??脈會—解決無脈癥,找太淵
??骨會—解決骨科疾病,找大杼zhu
??髓會—解決髓海不足,腦年癡呆,選絕骨穴/懸鐘穴
3、郄xi穴
①精氣深聚之處
②急性病證,痛證,出血證,從郄穴治
③12經脈各有一個郄穴,再加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④例如
太陰肺?孔最—咯血
足厥陰肝?中都—崩漏
足陽明胃?梁丘—急性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