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更新彩鉛畫的教程了,好些粉絲私信我催我更新教程,為了感謝不離不棄的你們,懶懶滴木木老師打起精神來“送糧”咯,當做給各位的“七夕”禮物啦!嘻嘻……
“七夕”作為極具浪漫色彩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許多情侶們會選擇在這一天情定終身。問題來了,送女神什么禮物好呢?當然是親手繪一朵代表一心一意的愛莎玫瑰才能表達你的心意呀,打動她呀!來吧,一起畫起來!
完成稿.JPG
本次教程主要工具有:2B自動鉛筆、櫻花橡皮、48色輝柏嘉紅盒水溶性彩鉛、寶虹水彩紙細紋(300g)、棉簽棒;如果你有能力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適當調整色彩,如果你是零基礎,不知道怎么上色,也可以跟著木木老師的色標來畫。你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畫咯!
色標.JPG
一、線稿
造型分解.jpg
對于初學者來說,寫生花卉最難的地方在于花瓣的結構與造型把握不準確。其實,掌握了技法,再復雜的花都不怕。你可以根據(jù)上圖的分解圖,對玫瑰花進行概括、分組的方法試著畫起來;畫花瓶時,注意花瓶的結構,觀察花瓶的瓶口、瓶頸、瓶身和瓶底處的不同透視。
黑白線稿.jpg
然后,再細化花瓣和花瓶。為了讓自己辨別花瓣與花瓣之間前后左后的關系,木木老師習慣適當加點明暗。
有色線稿.JPG
線稿畫好后,可以用橡皮將線稿擦淡(如果有輝柏嘉的可塑橡皮泥來處理線稿更好,對紙張損傷小),再用彩鉛勾勒愛莎玫瑰、枝干與花瓶,彩鉛顏色見上圖色標。
二、上色過程
PS****:****上色時盡量先淺后深,便于調整,一旦畫深了,容易感覺色彩“膩”或者“臟”,就算用橡皮擦過還是會有點痕跡,影響最終效果。
上色之前,我們先觀察光源的位置及它們的明暗關系(也就是素描關系),了解高光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下筆有神。這張愛莎玫瑰的光源來自哪里呢?你發(fā)現(xiàn)了嗎?——來自頂部哦。
1.JPG
步驟一:先用425玫紅色在花瓣的暗部淡淡地上一層,在特別暗的部位用彩鉛畫時適當用點力,表現(xiàn)出玫瑰花的立體感,再用彩鉛揉一揉,讓色鉛筆顏色與紙張完美貼合。你也來試一試,你會發(fā)現(xiàn),揉過之后色彩會更加有沉淀感呢!
2.JPG
步驟二:再用419淡粉紅色在所有花瓣的邊緣繪制,表現(xiàn)出花瓣的厚度感。瞧,花瓣馬上呈現(xiàn)出立體了,有木有?
3.JPG
步驟三:用470草綠色在玫瑰花枝的繪制亮部。
4.JPG
步驟四:用473橄欖綠繪制枝干的暗部,在靠近枝干底部多畫幾遍,使其變深,并用棉簽揉和,突出枝干立體感。
5.JPG
步驟五:接下來繪制花瓶,用443鈷藍色畫出花瓶的大致素描關系,留出高光的空白位置。
6.JPG
步驟六:再用444深藍色繪制花瓶中間裝飾亮片的投影處和亮片中間的小圓點,和瓶底的亮片,加強對比(強烈對比是玻璃質感的主要特征)。在繪制底部的亮片是,用筆方法可以用畫圓的方式繞圈畫。
7.JPG
步驟七:用447湖藍色繪制玻璃花瓶的亮色調,繼續(xù)留出高光的空白位置。
8.JPG
步驟八:刻畫花瓶階段。為了讓花瓶的暗部與亮部有所區(qū)別,我們會考慮到有一些環(huán)境色。比如花是粉紅色的,它對花瓶會造成一點環(huán)境色的影響,而紅色+藍色=紫色;因此,在畫藍色花瓶時,我們先用443的鈷藍色在玻璃花瓶上用疊加一層,可以左邊的中間位置多疊加一遍;右邊的中間位置用434淺紫色疊加一層,再用棉簽揉和。
9.JPG
步驟九:愛莎玫瑰深入階段。用419淺粉紅色繪制相關花瓣的中間色調,繪制靠近最亮部位時,用筆的力度要輕,使亮部的顏色與留白處柔和、自然過渡。在靠近花瓶的底下幾片花瓣處,用439淺紫色繪制中間色調和暗部,增加環(huán)境色,使花與花瓶有個呼應,同時幫助花瓣往下“轉”,幫助表現(xiàn)立體化效果。
10.JPG
步驟十:最后,用433紅紫色在花瓣的根部和暗部疊加,使花瓣更加有立體感。注意:只加深中間區(qū)域的根部,其他不加。如果過于平均會導致花變得“平”,而缺乏立體感,因此“經典”的幾筆才是精髓所在呀!哈哈
裝框.jpg
裝上畫框來看看效果
木木手繪——給自己一段柔軟的時光,拿起畫筆靜靜地釋放自己!我是木木老師,下次再見咯!本篇內容為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