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直在關注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
女車主在4s店花66萬買了一臺奔馳,結果沒開出門就漏油了。
她向店家要解決方案,按理說應該退款或者換車才對,可店家卻只提出更換發動機。
女車主連續15天禮貌地向4s店要解決方案,可他們卻只是推三阻四,最后求助無門,只好去店里坐在引擎蓋上撒潑。
女車主在店里的過程,被人錄下視頻傳到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件事發酵后,后續在全國各地又出現了多起坐引擎蓋維權事件,女車主急忙出來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做法給了大眾錯誤的示范。
許多人在底下表示,如果能夠正常維權誰愿意丟這個臉啊?不提倡按鬧分配,但作為消費者,也不應該被人當作軟柿子捏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還真是不能和流氓講道理啊,面對不講理的人,你越有禮,只會越讓人輕慢。
想起羅家倫說過:“一個強者要有三個基本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做人,時常溫柔,遇事則剛,有時候,野蠻一點也沒關系。
1
那些和流氓講道理的人
曾經看過一部名為《一個勺子》的電影。
電影主人公拉條子為了救自己的兒子,找到人脈廣的大頭哥希望想辦法,卻被大頭哥騙走了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5萬塊錢。
為了討個說法,他一次又一次上門,始終好言好語,姿態低微,可大頭哥卻總是躲著他,敷衍他,背地里說他是個麻煩精,是個傻子。
很多人都覺得和人交往,講道理是最高效的方式,卻忽略了,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和你講道理。
和聰明人講道理,能事半功倍,和流氓講道理,只會事倍功半。
前兩年有個事件特別火, 某一籃球場上一群小伙子和大爺大媽因為場地起爭執。
事件發生之前,一群小伙子好好在打籃球,突然一群大爺大媽沖過來了,啥也不說就開始跳舞。
小伙子上前禮貌地講道理,這是籃球場,跳舞應該去廣場。不料大爺一定堅持這是廣場,小伙子抱怨了一句耍流氓,大爺一言不合就動了手。
對不講道理的人來說,當一件事不合他們的心意,他們便會無限推諉,這種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耍無賴。
和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最后,我們成為了不講道理的人。
2
人的本質是欺軟怕硬
這個社會,有那么多人聽不懂道理嗎?并不是。
只是每個人在行事前都會權衡利弊,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
黃渤曾在采訪里提過,以前沒成名前在劇組,身邊什么人都有,耍小心機的,看不起人的,可是等到自己出了名,身邊卻全是好人,每個人都洋溢著一張笑臉。
“黃老師,你要吃什么?黃老師,你要喝什么?”
是因為身邊的人變了嗎?我覺得不,只是因為黃渤的位置變了,從前的他,無名無勢,所以別人才會覺得他任人揉捏,現在的他,有名有利,才受到別人的讓步與尊重。
大部分人在潛意識里都是欺軟怕硬的動物,想起作者六神磊磊之前的一個觀點,越是兇殘的人,越喜歡欺軟怕硬。
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李莫愁這樣的鬼見愁女魔頭,大開殺戒時也只敢欺負自己打得過的;
滅絕師太這樣的正派掌門,成天兇巴巴的,可她也只敢在圍剿光明頂時作兒八經找楊逍報仇,之前要不就是停留在嘴皮子層面,要不就是指使更弱的人去干。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一旦我們展現出好說話的面孔,等待我們的往往就是無止境的敷衍與怠慢。
相信大家身邊都遭遇過這種經歷,明明一起維權,嗓門大的人總是能更快得到接待;
明明是我們花錢買到了劣質產品,退貨時卻總會因為不斷退讓被一點點剝奪原有的正當權利;
明明是我們的利益受到了傷害,卻總是要時常忍受店家和機構踢皮球一樣的處理方法;
欺軟怕硬,是大部分人骨子里帶的本性。
3
講道理,要留給值得的人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早晨,子貢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掃衛生。
突然有一個人找上門來,問道:“你是孔子的徒弟嗎?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子貢回:“請說。”
來人問:“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回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兩人爭執起來,聲音逐漸變大。
這時,孔子出來,回答來人,一年只有三季,來人興高采烈地走了。
子貢很是不解。
孔子回頭解釋道:“你看剛剛那個人,一身綠衣,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有春夏秋三季,你和他說四季,他自然無法理解,你們爭論多久都不會有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說話還是辦事,都要看清對象,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有些人的修養擺在那里,如若一個人的種種作為都提示我們這就是流氓行徑,我們又何必以禮相待。
做人當然應該講道理,這是基本的體面,女車主在維權后也一再表示,希望她的行為不要給大家錯誤的示范。
但是當我們說話的對象配不上這份體面時,我們也不必過于執著,畢竟對牛彈琴,牛也聽不懂啊!
我一直覺得,做人,道理得講,但應該留給值得的人。
很喜歡一句話:我們絕對不能成為一個兇殘的壞人,但也不應該做一個軟弱的好人。
時常溫柔,偶爾野蠻,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金剛手段,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今 / 日 / 互 / 撩
你有哪些講理無用的時刻?
圖片大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