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走了,您別擔心
“你愿意走嗎?”,媽媽小心翼翼卻又假裝心不在焉的問著,我們收拾著去上學的行李,表面看著十分正常,但是總感覺氣氛不對,空氣都是濕漉漉的。
? “不愿意走啊,那能怎么辦,咱不走了?”,我打趣道,企圖緩和一下這個氣氛,但是媽媽的沉默似乎把原本就不怎么樣的氣氛推向了極端。
? 那本來就不小的行李箱被媽媽塞的鼓鼓囊囊,原本長方形的箱子恨不得塞成橢圓,除去一些必要的衣物,媽媽恨不得把整個家都裝進去,就連牙刷都帶了兩個,說要勤換牙刷,病從口入,可我卻想起她那一直是粉紅色的牙刷,趁她不注意,偷偷的把新牙刷放進了她的牙杯。
? 盡管這是第三個學期,原本陌生的城市隨著我一次次的瞎逛,地圖也慢慢的被打開,我知道了街角的酸菜魚面特別實惠,知道了道路左邊的米飯比右邊的便宜五毛錢,知道了哪里的飲品店喜歡搞活動。
? 可是媽媽卻仍然不放心,“你說你,回來的時候帶這么多的東西干什么,現在還要帶回去!”,媽媽提著手里的一大袋零食沖我抱怨,原本就不堪重負的行李箱也是無能為力,媽媽只好作罷。
? 把要帶的東西精簡精簡再精簡之后,才合上了行李箱的蓋子。提了提,卻又覺得太重,我帶在路上不方便,但是又不想從里面把任何一個東西拿出來,原本我眼里無所不能的媽媽也在此刻不知所措。
最近微博上有個熱搜,叫我媽覺得我在外面會餓死。
近期正是打工上學返程的高峰,微博上也開始曬出了回家一趟媽媽塞給的東西,每樣東西都不是那樣的奪人眼球,但卻又那么的獨一無二。
媽媽給你的都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東西,家里的土雞蛋,自己熏的臘肉,連夜做的肉凍,親手做的馬蹄糕,甚至是幾大袋蒸的饅頭。如同我的媽媽把行李箱裝的滿滿當當一樣,他們的媽媽也把自己兒子的后備箱填的嚴絲合縫,如同精心雕琢的俄羅斯方塊在一雙巧妙的手下所繪制出的完美圖像。
有的網友打趣道,自己的一輛小轎車根本裝不下媽媽的愛了,下次要買一輛大貨車過年,我想如果你真的開一輛大貨車回去,媽媽也會裝滿,因為母愛無法衡量,媽媽無所不能。
如同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媽媽的愛總是那么理所當然,相信離家的游子,有這么一份牽掛在心頭,心里一定是暖暖的。
爸爸媽媽在送我上火車時總是會買站臺票,平時萬分節儉的他們,花起錢來也有不眨眼的時候。
“你在火車上想吃泡面就買桶泡面,最好還是吃盒飯啊,咱不缺那幾個錢,別省錢省在吃上面!”媽媽有心無心的一遍遍叮囑著,一會拿起這個問我買不買,又問我那個東西要不要,“你早飯吃這么一點,記得多吃些,到那里記得馬上給我打電話。”
最后我為了讓她安心,只能順著她心意買了一些。
上車的時候,兩個人一直在看著我,遞給我行李之后,又要叮囑我看好行李,火車發動起來了,雖然并沒有電影里追著火車跑的情節,但我覺得,她就在我身邊。
沒敢回頭看向父母,畢竟分別的場面我們誰都害怕,連忙給媽媽發了一個笑臉,在微信的聊天窗口,卻遲遲沒有回復。
其實學校也沒有什么不好,自己一人吃的挺自在,玩的也痛快,但那一瞬就是不想走,就想跑回家里,畢竟爸媽總會在哪里等我。
以前報志愿的時候,爸媽就跟我講,選一個離家近的學校,選一個離家近的學校,我也沒什么出去看看世界的志向,所以志愿全是省內的學校。
但是怎么著才算是近呢?現在我離家254.1公里,仍然覺得遙不可及,其實也就幾個小時的車程,就是覺得太遠了,我問媽媽為什么呀?媽媽回答我說,“因為我照顧不到你了啊!”
這一回答讓我有些不知所措,腦海中好像有什么積累已久的情緒突如其來的爆發了,感覺自己被一顆碩大的東西裹住,說不出來的無奈與心酸。
不知道你現在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況,一種感覺,是正在感嘆假期的短暫,還是正在迎接新的挑戰,又或是還在回味媽媽的味道。
請不要忘了,你們背后并不是空無一人。
二三十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級,我們都想向世界展露自己獨有的鋒芒,,希望全世界的目光都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這都能理解,但你對你的父母時,希望你多一些包容,多一份體貼,多一點關懷。每個親情都彌足珍貴,每對母子都不能復制。
你要在學校好好玩,好好瘋,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學,把你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跟他們說說,不要老顧著往前面瘋跑,記得回過頭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