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長大想考什么大學,我沒有說清華北大,而是說英國劍橋大學;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將來要娶一個什么樣的老婆,我說長得好看而且對爸媽好的;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想做什么職業,我說要當一個科學家。這些小時候的愿景,我到現在什么都沒有實現。相反的,越長大就越走近現實,越走近現實就越接受現實,所以目標一降再降——考一個大學,攜手一位女生,當一名老師。
是的,我想當老師。現在想想,如今的這個念頭很早就已經顯露端倪。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喜歡像老師一樣給自己的草稿紙批改,最后還要給自己打個分數或者評個優良。在中學的時候特別喜歡第一個找老師背書,為的就是成為小組長,可以光明正大在別人的語文書上留下我的印記——一個“背”字。我喜歡看著老師在講臺上指點江山、激蕩風云的樣子,幻想著自己也能站在臺上自信地與同學交談,自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們的朋友和榜樣。高考后也就很自然地選擇了師范類院校,為自己的夢想跨出第一步。
我想當老師,想當語文老師。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因為我一直喜歡的就是語文學科,漢語言專業跟語文聯系的最為緊密,我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它。曾經碰到一個語文老師,她對我非常照顧,特別關心,我原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存在,但有了她的鼓勵,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發光發亮的地方,于是語文對我而言有了種不一樣的意義。
上了大學,除了專業知識之外,我也學到了很多的師范生技能。老師其實說過好幾次我們有機會下到學校去實地學習一下,但始終沒有機會。但幸運的是,我參加了兩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十堰市竹溪縣下的貧困鄉天寶鄉開展了合計將近一個月的三下鄉活動。這不但鍛煉了我作為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還加深了我對中小學教學情況的認知,更是一次難忘的有意義的經歷。
在這段經歷里,我接觸到了很多學生。在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坐在臺下的當年“嗷嗷待哺”的自己。突然就覺得自己離夢想好近了,這段時間的感覺是如此真實。臨近末尾,有學生感謝我,也有學生在新學期的時候寫信給我,話里信里都提到了我對他們的改變如何如何大。說真的,我自己都沒有感覺到,不免感慨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了。這是長大以來第一次有這種“啊,我居然有這種能量了”的感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本來也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這更堅定了我要當一名語文老師——一名合格,而且會越來越出色的語文老師這個念頭。
我覺得我好像真的在做一件始終令我感到驕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