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公鼎
此圓鼎為春秋早期,斂口立耳,淺腹下垂,微圜huán底,三個獸蹄足,足部有扉棱。
耳部飾重環紋,口沿下方是竊曲紋,然后是一個寬條帶,腹部主體紋飾是垂鱗紋。
鼎的內壁有六字銘文:“秦公作鑄用鼎”。青銅器的命名,如果有銘文,會用作器者的名字來命名,沒有銘文會以紋飾、器型來命名。這個鼎是秦公作的,所以叫秦公鼎。
這件鼎是1993年公安機關繳獲的,當時繳獲了一批青銅器,有7個鼎和4個簋,據交代盜掘于甘肅省禮縣大堡bǔ子山秦公大墓。
2、金飾片
春秋早期,出自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部分金飾片流失到法國后又回歸,也有當地征集和出土的。
金飾片可分為獸面紋盾形、云紋圭形、目云紋竊曲形和口唇紋鱗形。最多的一類是口唇紋鱗形金飾片,一端的兩邊有釘孔,說明只固定此端,形成下垂鱗片的形象。
還有鴟鸮chīxiāo形的金飾片,鴟鸮chīxiāo就是貓頭鷹,形象生動威猛。
金飾片的功能有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認為這些金飾片是棺上的裝飾物。
第二種認為是車馬器,那種鴟鸮chīxiāo形金飾片是馬頭部的護具,馬胄zhòu的組成部分。
另一種認為是金鎧甲。金飾片互相穿綴組合成鎧甲,是祭天朝會的禮儀活動服飾。
造成種種不同觀點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盜掘,失去了原始的出土位置信息,如果知道是出自車馬坑,或者是墓室棺周圍,金飾片的功能就容易確定了。
三、晉侯墓地M93
晉侯墓地埋葬了從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的九代晉侯,共19座墓葬,其中最晚的一組墓葬中M93一般認為是晉文侯的墓。(也有學者認為是殤叔的墓)
M93為春秋早期的中字形大墓,一槨雙重棺,出土了五鼎六簋、晉叔家父方壺一對、盤、匜yí、甗yǎn、尊、爵、卣yǒu……16件編鐘等青銅器。
晉文侯的歷史功績是輔佐周平王東遷,并且殺掉周攜王,結束了周王室二王并立的情況,開創了東周?!渡袝分杏幸黄段暮钪?,記錄了周王對晉文侯功績的感謝,賞賜他弓箭馬匹和秬鬯jùchàng一卣yǒu。
四、清華簡
清華大學2008年從境外入藏一批戰國楚簡,其內容主要由經、史文獻構成,有極高的文獻價值。這批竹簡的年代大約在300B.C.左右,是孟子、莊子和屈原“三子會宗”的時代,這批資料司馬遷也沒有看過,可補經、史之缺。
清華簡《系年》里關于秦的記載: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于成周,秦仲焉東居周地 ,以守周之墳墓 ,秦以始大。
《系年》中關于晉的記載: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 ,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啟于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