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領讀的書為《自控力》。
首先來分享一下,我一天的作息表。
我目前的生活挺規(guī)律啦。早上時間的安排大概是這樣,我每天7點半起床,一起床就打開得到APP聽邏輯思維醒腦。
洗漱完就開始煮早餐,這個就是我花了15min做的早餐。
吃完早餐就開始學習,最近學的是長投股票課程30分鐘分鐘后,我會用15分鐘閱讀運營社的拆書稿。
8點50出門,9點開始上班。一周三次keep或者跑步5km,每天盡量晚上11:30關機睡覺。
在別人問我一天怎么能做那么多事的時候,其實答案就在《自控力》這書里。
“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這是本書三個重點內容。
關于這三點我是這樣理解的。
"我想要"是一個目標,"我不要"是我們要做一件事面臨的阻礙或者困難,而"我要做"更多是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目標所采取的行動。
一、關于"我想要"
年前,我給自己許了一個flag---我想要練出馬甲線。(目標)
為了練出馬甲線,我做了幾件事:
1.堅持了連續(xù)鍛煉100天。(行動)
2.放棄每天看劇看綜藝刷微博的時間,用來鍛煉。(排除阻沒有時間鍛煉的借口)
3.堅持每天在朋友圈運動打卡。(避免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最后100天后大概有這樣的效果吧~
2.關于"我不要"
步入工作,我們大部分人會發(fā)現(xiàn)之前學的東西很少作用于工作上,于是產生了焦慮感。
"我不想被炒掉","我不要拿很少的薪資"等想法也就冒出來了。
那么如何消除這些焦慮感覺呢?
有的人開始學習新的技能,慢慢重拾自己的自控力,開始學習各種工作能用上的技能。
我第一份工作是一個技術員,需要做很多系統(tǒng)上線的匯報和數(shù)據(jù)整理。
當時的我不太會用辦公軟件,為了實現(xiàn)我"不想要被炒掉",于是自己報了秋葉大叔的PPT和EXCEL的網(wǎng)上課程,每天晚上學習,第二天就去實踐操作。
后面我們科室的匯報總結基本上都是我來匯總和整理。
3.關于"我要做"
知道“我不要”"我想要",你自然而然就知道“我要做”一些什么。
然而,這個"我要做"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期限,一定要任務清晰化。
比如你今年想開始理財,存下5000元(具體的目標),那么你應該開源節(jié)流(方法)
為了存5000塊錢,你該如何去開源節(jié)流呢?(行動)
開源:
可以每月定投基金/開拓其他副業(yè)(活動運營喵可以接各類活動策劃、新媒體運營喵可以接各種公眾寫文)、增加除本職工作之外的資金。
節(jié)流:
首先,記錄你每個月的開銷。可以用挖財、隨手記等記賬APP。
然后,定期分析開銷占比情況。
月末去分析你自己每個月的開銷中必要開支需要開支和想要開支的占比。
必要開支:房租,花費,交通費,餐飲等必要固定支出。
需要開支:是提高你生活品質的開支。
比如你想買個手機,是選擇8000多的蘋果X還是買2000多國產機,當然兩個手機都能滿足你對手機的需求。
想要的花費:你想要買的一些不常用或者奢侈品。比如超出你支付水平的50000LV包包。
再者,開始砍掉一部分花銷,主要從想要花費和需要開支里去抉擇。
最后,每個月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預算。
這個包含你的必要開支+部分需要開支+小部分想要開支,然后用一個單獨賬戶(銀行卡或者支付寶)去支付。
這樣你每個月就能省下一筆錢,然后去完成你5000元的存款。
多的錢你還可以用來投資基金或者投資自己。
最后說一下,《自控力》這本心理學領域的書很多人追捧,內在的邏輯、推理往往比方法更讓你驚艷,建議大家?guī)е鴨栴}去閱讀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