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日記? 2017年11月8日19:31
一年級開學至今,已過去兩個月了。開始整理教學中記錄的那些點點滴滴。今天,完成兩個內容:一、晨讀實踐;二、神話故事。
第一,先說晨讀實踐。
我們的晨讀在本周來到了《日有所誦》第十二單元。今天早晨,第六遍讀到王清秀的小詩《媽媽的愛》,突然有一種感覺,要問問孩子們:
“媽媽的愛,還像什么呀?”
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驚訝。早讀下課,修改錄音標題時,專門加了“盡快整理”四個字。
“媽媽的愛,/像大海。/我是小魚,/怎么游也游不到邊。”(樊華笑榮 語)
“媽媽的愛,/像風箏。/我是風,/怎么吹也游不到邊?!保S治宇 語)
“媽媽的愛,/像大樹。/我是小松鼠,/怎么跑也在樹里面?!保▽O浩鳴 語)
全班討論后修改為:“媽媽的愛,/像森林。/我是小松鼠,/怎么跑也跑在里面?!?/p>
“媽媽的愛,/像沙漠。/我是小駱駝,/怎么走也在沙漠里面?!保ㄎ总幱?語)
“媽媽的愛,/像宇宙。/我是地球,/怎么轉也轉在里面?!保ㄊ瘞?語)
“媽媽的愛,/像冰川。/我是北極熊,/怎么跑也跑不到邊緣?!保ㄖ茉娧?語)
“媽媽的愛,/像隧道。/我怎么跑也跑不出去。”(陳喜茗 語)
“我們可以這樣想,媽媽的愛,這個隧道黑黑的,其實不像愛的哦。媽媽的愛,是讓我們感覺到溫暖的。”此時,有孩子說“像中國”,“不能說中國,中國是一個國家?!?/p>
本想讓孩子們看到詩歌再講一下,這個“講”的念頭一出來,馬上放棄,因為講了孩子們也不一定聽得懂。
索性,“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p>
再讀一次,用聲音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意義,這比單純的講解要好。
“詩歌,它這里有草,有天,有飛,有跳;大海,就是游。有沒有跳呢?”
何耀博說:“有,孫浩鳴的?!薄笆堑?,他的是小松鼠的跳?,F在,還有沒有同學能想到關于跳的其他的,不是小松鼠的。”
“我來!”“不要說“我來”,說“我來”,我不會請你的!”學習和發言的規則、界限還是得有。
此時,黃治宇舉手了,請他說。
“媽媽的愛,像大樓,我怎么跳,也跳不到大樓頂上?!?/p>
我急忙追問他:“那,你是什么?”
“我是青蛙。”他淡定地、自然地說。
我和其他孩子們都被逗笑了。(此處,我們的開心,只有在場的彼此才能感受到。)
孩子們笑了2秒左右,我馬上說:“這樣也可以。媽媽的愛是高樓,我們要強調高。一起說一遍。”
“媽媽的愛,/像高樓。/我是小青蛙,/怎么跳也跳不到頂上去?!蔽規е⒆觽冏x成了這樣。
“頂層吧?”小黃追問。
“跳不到頂層,也可以。但是我們為了詩歌要押韻,可能我們要想一些押韻的字。你看詩歌這里的“邊”“面”是不是押韻的?”“對!”“那我們想,怎么跳也跳不到上邊,或者最上邊,最上面,是不是就押韻了,再來讀一次。我先說,你們聽。哪一個更好?”“最上面。”孩子們齊答。和孩子們讀了兩遍,感覺是還是“最上邊”好一些,具體原因是什么也說不清楚。或者,“最上面”更好一些?
“媽媽的愛,/像高樓。/我是小青蛙,/怎么跳也跳不到最上邊?!?/p>
齊讀后,孩子們繼續交流。
王柯鎣說:“媽媽的愛,像樓房,我怎么跑也跑不到外面。”
覺得不太合適,我回應:
“媽媽的愛,像樓房,其實,不一定跑不出去。我們在什么地方跑的時候,找不出口,跑不出去?”“迷宮!”
“可是,我們說媽媽的愛像迷宮好不好?”“不好!”
“因為,媽媽的愛不是像迷宮的,迷宮是會讓我們迷失的。媽媽的愛,會告訴我們要走到哪些地方去的,不能說迷宮。我們現在要強調的是,媽媽的愛很大,很……”“很溫暖?!?/b>有孩子馬上說。
“還有呢?”
李思鈺說:“媽媽的愛,/像花朵。/我是小蝴蝶,/怎么飛也在花朵的中間。”
“嗯,花朵和花園,哪一個好?”“花園!”孩子們異口同聲。
現在一起說:“媽媽的愛,/像花園。/我是小蝴蝶,/怎么飛都在花朵的中間?!焙⒆觽兒臀易x完,“中間的間,押不押韻?”“押韻?!?/p>
何耀博接著交流:“媽媽的愛,/像恐龍世界。/我是恐龍,怎么跑也跑不出去?!?/p>
他說出“恐龍”一詞時,孩子們都“哇”一聲,也許是對恐龍的害怕,也許是覺得和愛不像。
此時,我的點評需要是肯定和表揚作為基調的,但是也得指出不足,我說:
“你這個說法,句子上是對的,但是恐龍世界,它和愛不太像?!?/p>
“對呀!”好多孩子也這樣認為。
“媽媽的愛,像恐龍世界,你是恐龍。那你說,媽媽的愛像人間世界,就是現在的世界,你是人,這里面沒有包含的關系。我們要有包含的關系??赡苣銈兟牪欢x浩燃,你說?!?/p>
這里,我自己的解釋和點評算是不到位的,可是馬上下課了,剛快找另一個孩子繼續說。
謝昊燃:“媽媽的愛,是太陽,我是神仙,我怎么跑也跑不到(?)”這里,他說到“神仙”孩子們又笑了,沒能聽清楚后面的內容。
可是,笑聲其實不太屬于班級的,特別是孩子的看法和很多孩子不太一樣時,老師此時是很重要的,要保護這個剛剛說了不太一樣的想法的孩子,又不能“矯枉過正”。
我說:“這個可以的,媽媽的愛像太陽,我是……太陽對誰來說最重要?”“月亮”“星星”“伏羲”……
七嘴八舌,聽不清楚,不過說“伏羲”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又開始喊著回答了。
要讓他們停止,我說:
“好,如果你們要用伏羲,潘老師說一句,你們聽聽看:媽媽的愛,像太陽。/我是伏羲,怎么走都走在她旁邊?!薄胺耸遣皇且咴谔柵赃叺??”“對,因為他是太陽神?!薄昂茫黄鹫f一遍?!?/p>
此處,不去在乎用伏羲是否恰當。
驚訝的是,給他們講過的神話故事,他們居然都記得,而且在這個時刻都想起來了。
這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共同的美好,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聽懂的“班級文化基因/密碼”,甚至孩子們的父母都不能懂得。
“我們把這里的太陽,森林,全部都換成女字旁的她,因為這里講的是媽媽?!?/p>
“來讀,讀書上的。”孩子們繼續讀文本。讀完,下課鈴響了。由于晨讀只有20分鐘,很多孩子的想法沒有聽到,要是孩子們會寫字,就可以寫下來了。
不過,即使不會寫字,一起朗讀,一起交流,用眼神和同伴的眼神交匯,這樣的“聲音記憶”和“視覺記憶”,也是會留在身體里的。
寫了這么多,啰嗦這么多,(其實這個片段的錄音只有11分鐘)下面請看:
第二,回顧和記錄“中國神話故事系列之盤古”。
2016年開始,受蔣軍晶群文閱讀課《創世神話》的啟發,帶領五年級的孩子們,在每個周四的晚上,進行了將近一年的“中國神話”探索課程。
那時,有了這樣的想法,不知道怎么開展,先做起來再說吧。還是那句話,做,總會有所收獲。
整個階段,都是借助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一書。把書上的故事讀給孩子們聽,一邊讀,一遍“畫”板書,孩子們也都有自己的筆記本,專門記錄我們的這些“課外”學習。雖然是高年級了,他們也會把聽到的故事畫出來。
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次看到他們畫的“混沌”時,我是多么驚訝和開心。
后來,聽好些家長和孩子說起,最喜歡的就是周四了,因為下午有校園內的自然觀察課程,晚上有“中國神話”課程。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最大的喜悅和幸福!
再后來,想起在華德福培訓中提到過的《黑暗傳》,打印出HiWaldorf上“彩蝶計劃”整理的版本,每個孩子一本。早讀課上,帶著孩子們一起探尋這個古老的“漢民族創世史詩”。
據介紹,《黑暗傳》是以歌本形式,口口相傳下來的。最初版本的整理者,以及歷代的歌師們,留下來的這個“歌本”,在我們集體閱讀,朗讀之后,都發現了其具體的價值,其他不說,就只談閱讀時的滿足感——那種找到自己的來源的感覺,是幸福的。
我們中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來路,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現在的位置,更從容地走向前方、遠方。所謂,“根深中國”,才能在世界繁茂,也才能真的找到自我,成為自我。
上周末,聽一個學生提到,他把那個記我的語文課的筆記本搞丟了,超級難過。雖然他的本子掉了,是難過的事情,但是聽到他難過,我再一次確認:我做對了事情。
孩子們珍惜懷念的,是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這個時光是連續的,在連續中,有著重復,也有著變化,像生命本身,有呼吸,有韻律,有節奏。
順帶說一下,我們一起學習二十四節氣,也是如此,讓兒童在大自然的節奏中,找到自我個體生命的位置和節奏,然后,平和,堅定。
如今,從一年級開始,陪伴這群孩子,開始新的旅程。對自己最大的提醒和期待,就一個字——慢。還記得開學報名那天,在黑板上寫下的話語:
“親愛的孩子,讓我們陪著你,一起慢慢長大。”
這里的“我們”,有我,也有家長。
更期望,有這個社會的大環境,全都不要催促孩子們長大。慢,真的是藝術。
藝術是技術的高級階段,技術的累積到達一定程度,才會有創造性,即藝術。而最初的技術,是必須要修煉的。反復的打磨實踐,反復的犯錯再犯錯,這些都是必經的道路,就像,最美麗的風景在最泥濘的道路盡頭!
從開學到現在,給一年級的孩子一周講一個神話故事,周二或者周三初講,周四或者周五重講。不管初講還是重講,孩子們都很喜歡、很投入,而我自己也講得很感動。
記得講到女媧用身體補天,已經盤古倒下化成萬物時,孩子們都不太能夠接受,甚至捂住嘴巴,發出“啊,不要!”的擔心??吹剿麄儞牡匚孀∽?,把身體往后靠,聽到擔心的聲音,讀著文字的我,清晰看到自己手臂的汗毛豎起來,對他們說:“讀到這里,潘老師都快哭了……”
這里的哭,為何?
是孩子們的狀態感染了我?
是盤古、女媧的偉大?
是對一個生命逝去的惋惜?
還是……?
不管是因為什么,總之,我喜歡這樣的故事,喜歡給孩子們講這樣的故事,喜歡慢慢地講。
每一次講完故事,孩子們會畫下他們聽完故事后故事留在腦海中的圖景,把感受、感動、感悟,都畫出來。
看著他們畫畫時專注投入的樣子,還有他們涂色時,臉上不自覺浮現出來的笑容。我只想說:當初,是誰告訴我一年級孩子不太坐得住,靜不下心來?
都是扯淡,都是耍流氓!
認真想來,或許,是教學他們的老師自己靜不下心來吧!再重復一次,“慢”是藝術,是需要修煉的!
“慢”的背后,是對于要走的道路的確信,是對于將要遇到的問題的淡定,是對于自己將要被問題折磨的接受甚至感激,更是對于自己終將解決問題的堅信??傊瑥娜荩瑥娜?。
不過,自己反復強調“從容”,恰是因為我現在還做不到啊。沒關系,對于我自己的成長,也不能著急,慢慢來。
最后,分享超愛的一首詩,共勉: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 臺灣·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要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的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
以前怎么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下班后,辦公室的我, “寫作癮”發作,從7:30分坐到現在,越寫越多。
必須打住,回去休息了。
看著Word文件左下角的字數“4336”,不斷增加,有一種老財主數自己財寶的竊喜和滿足好了,Bye,但愿下一次的“寫作癮”早日發作。
還來不及看第二次,沒有修改,新鮮出爐!
晚安咯 >-<
高書安
2017年11月8日23:09
又及:還是忍不住檢查了一遍格式和錯字,為了閱讀的方便,多分了一些段落。此刻,11月8日23:34
點擊查看:孩子們眼中的盤古,居然有女性的……
可是,可是,這樣的盤古也很可愛啊!請看,六年級孩子筆下畫出的盤古:
高書安
2017.11.9 凌晨1:26
突然想起來,盤古開天辟地,本身就是極慢極慢的呀!“如此萬八千歲!”
如果喜歡此文章,
歡迎在下面評論,
更感激轉發分享到朋友圈。
=_=? 感謝? =_=
閱讀高書安的更多文章,請點擊:
1.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句鼓勵,甚至“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感謝您的閱讀,祝,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