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Tal。
【本講簡介】
幸福有個基準水平,不會大起大落。
所以要提高基準水平。
我們如何提升基準水平?一個方法是去面對,把自己置于風險之上,我們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這樣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學習失敗,或在失敗中學習,成功沒有其他途徑。
失敗類似生病,會產生抗體。
危機在發展中有潛力
成功的三要素:努力,自信,樂觀
想象成功很重要,但要同時想象過程和結果。
非理性的三個陷井(三個M):放大,極小化,虛構
【正文】
要把自我實現預言的信念講完,并開始講下一課。關于專注,和專注如何創造現實。我們上一課講到哪里?我們講到Ren,和其他的一些事。我們講到模型 Dan Gilbert的模型 Philip Brickman模型。成功或失敗過后,會有大起大落,但我們會恢復過來,我們一生基本沿基準的幸福發展,其中有起伏和變遷。所以問題是:或說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我們能冒更多風險,也更容易回到基準線上。雖然不是所有的失敗,失敗往往只是使幸福水平暫時的下降,還有自尊水平。然后會迅速回升,那我們為什么要努力尋求幸福呢?而答案,這整個課程本質上就是對它進行回答。
我們如何提升基準水平?一個方法是去面對,把自己置于風險之上,我們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這樣能產生積極的影響。結果,幸福基準會上升, 意思是仍然有起有落,但起伏是像這樣斜線上升的,而不是在一條直線上或者平行線上徘徊。我們去面對時能想象我們的行動,想象自己在努力,通過自我知覺理論,我們對自己做某種總結:我一定很勇敢,我一定是自尊心強的人,我一定是非常渴望成功的人等等。然后我們給自己做出的結論,就像我們給他人的結論一樣。這就是自我知覺理論。第二個原因是一旦我們經常經歷失敗,我們腦中想象的失敗的痛苦,比實際的痛苦要多得多。也許不是即時的,而是稍后才感受到。當我們恢復后,就知道我能應付它。我一定是一個有適應力的人,最終,努力去面對后會有更多成功,學習失敗,或在失敗中學習,成功沒有其他途徑。
我現在要說的是:我們如何變得更樂觀?
我們談過優點、談過長壽,樂觀的人實際上活得更久。
我們談過更高水平的成功。更高程度的快樂更能克服憂郁,樂觀的人,患上憂郁的機會是八分之一,他們會更快樂。
再說一遍,樂觀是指詮釋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式。
我們如何變得更加樂觀?
我想談談三個方法:首先是采取行動。盡管去做,把自己置于風險之上。
形象化的力量,你們許多人熟悉這點。尤其對運動員而言,作為一項技巧。
最后一點是認知療法。至少研究表明,是當今最成功的、最有效的治療干預手段。
我們先說行動,這是基于Albert Bendura的研究,他的基本概念上是要有堅定的信念。他將它描述得更學術化、更科學化,并研究了數年,我們談過自我效能的許多益處。
Bendura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反對人們稱為“自尊運動”的活動。它被稱為“感覺良好運動”的活動,可以告訴小孩他們有多好,他們有多棒。每天早上站在鏡子前對自己說 “你好精神”十遍,你將更成功。事實上長期以往會造成傷害,會傷到自尊。它實際傷害了那些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經常被夸獎說“你們很棒”“你們都很了不起”,如何正確地贊揚?在我們過幾周談論Carol Dweck關于心態的文章的時候。同時 Bendura和Carol Dweck表明,通常情況,只給你積極的言論、積極的肯定。無論來自外部或內部,這甚至是有害的。Bendura說的是: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空談,我們對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我們想變得更自信,就需要去應對,我們要把自己置于風險之上。很簡單,為什么?因為努力和面對必然能獲得成功。至少比以前,也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有助于增加自信。
而自信反過來,反過來激勵我們更努力。我們開始更加相信自己,這是個很簡單的模型。我是說任何人,一個五歲小孩都能做出那個模型。然而考慮到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考慮到對教育的影響,讓他們努力奮斗獲得更多成功,讓他們想象自己回歸自我概念理論,想象自己努力奮斗,想象自己投身其中,面對失敗,重新站起。它和我們身體免疫系統運作方式相同。!!!當我們身體不適、當我們生病時,我們的身體感應到抗體,我們實際上會免疫得過的病,我們的身體通過失敗獲得免疫力。在心理層面也相同,失敗會被低估,我希望你們擁有的東西之一。我是很真摯的,希望你們能多經歷失敗。!!!
另外,我希望當你們失敗時,你們也能學習用不同的方式去詮釋,而不像大多數人那樣詮釋失敗。成長的途徑只有這一條,我們會繼續談這個。當我們談論完美主義時,健康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基本都看起來像這樣,一個帶起伏的螺旋,不是一條直線。當我們看到自己去面對、努力奮斗時,我們對自己做出結論、我們的自信增長、我們的動力增加、我們的信仰上升等等。以一個上升螺旋的趨勢發展,一時失足而導致失敗,不可避免。而我們不去應對,選擇逃避,因為這個模型倒過來也成立。當我們不斷地逃避挑戰,當我們總能處理好困難經歷會形成一個向下的螺旋,影響自尊與我們的成功和幸福。
第二個技巧:想象成功。尤其上節課真是我們關系中的轉折點,或將來的潛在客戶,我演講前會非常緊張,我會很緊張。其實對我而言,我無論何時站在許多觀眾面前,我說的許多觀眾是指多于五人。所以這是個真正的挑戰,這一直是一個挑戰。從我決定,當一名教師的那一刻起、當我聽說了 Marva Collins的事跡時就決定成為一名老師。我說“這就是對我的召喚”,后來我就成為了老師。我曾說,“如果我在人們面前會這么緊張,我要如何成為成功而有效率的老師?”
記得成功的三要素,成功的秘密是樂觀和自信,是熱情。熱愛你所做的,還有努力奮斗。我有其中兩個要素,我非常努力,實際上我的座右銘,來自Richard Hackman教授。他是我在這里讀本科時的論文導師,他走進教室后會說:準備,再準備…然后順其自然。所以我遵照他的建議,我仔細看教案,我準備好所有教案,然后不再去想它,我準備得很充足。我很努力,沒問題,我有熱情,我愛學習。但我缺少第三樣,缺少樂觀,缺少自信。我問我自己,我要怎樣提高第三個要素?因為這是幸福的一個重要部分。記得對運動員的研究嗎? 56%的成功是源自樂觀主義或自信。還記得John Carter二十年前的研究嗎?關于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的。將最成功的學生和其他人區分開的,兩要素之一,一個是相信自己,就是自信。
我怎么辦?我回想到打壁球時的事情。我的教練過去教育我要形象化。我開始閱讀這方面內容,實際上在幾世紀前宗教實踐時就出現,被東歐運動員引入到體育運動中,他們會想象自己,比如:在跑道上跑然后站在頒獎臺上領取金牌。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把它應用起來。銷售人員很有效地使用它,想象自己真的談成了生意,經歷困難,去做,并獲得成功。那讓它更有可能成為現實為什么這么重要?為什么它這么好?為什么它這么有效?為什么被這么廣泛而成功地使用?答案歸結到我們大腦的結構上,這個研究是由心理系主任 Steven Kosslyn教授做的。他說當我們看某樣東西時,我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被激活,實際上記住了這只手的形狀,我的視覺皮質,后部。現在,相同的神經元會激活。
換句話說,我的大腦無法區別,真實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這解釋了為什么夢境會那么生動。在漆黑的深夜,你正夢到中午,在院子里散步,我們的想象,至少對于大腦而言與現實沒有區別。當我想象成功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真的事情。真實的事物和假想的事物,如果我在腦海中反復想象著成功,記住大腦不喜歡不一致性。換句話說,如果我想象著成功并堅持不懈。不止設想一兩次,而是一次又一次。因此它會讓外部現實,和內心的想象相符,真實的事物和假想的事物間的區別,就像Thomas、就像Roger Bannister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在那之后,每個人都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想法,分鐘跑完一英里是可能的。然后37人成功了,第二年超過300人實現了。因為他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們可以通過場景模擬做到同樣的事情。
真實的事物和假想的事物,但很多時候都很管用,我每次演講總要設想一下。我想象自己站在觀眾前,冷靜、激動、熱情。當我正式開始演講時,正式開始演講時,我確實有同樣的感受,我仍然會緊張,仍然會焦慮。通過練習提高了我的信心和自信水平,會希望能在模擬環境中先練習,然后再飛越大西洋。思想是個模擬器,所以它能管用,關鍵是…這有一個許多人都犯過的錯誤。許多關于形象化自勵書籍中的記載,關鍵是不僅僅只關注結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Shelley Taylor做了研究,把學生隨機分成兩組。一個學生想象在考試中得到A,一遍遍地這樣想象,第二組想象他們得到A ,但也想象他們在圖書館堅持努力,為考試做準備,最后得到了A。第二組想象了過程和結果,他們更加成功。考試成績更好,想象過程和結果,這是你們這周的作業。想象你們實現目的,你們實現目的的過程以及目的本身,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演講或者之一。為什么?
因為除了它很美,押韻和重要性之外,也表達了它的意圖。它的意圖就是描繪出一幅成功的畫面,因為這是他為這個國家做的,并為后來人所定義的遠景。因此首先,我想從中摘錄幾句,是對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的想象。
“我有一個夢想,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都是關于想象。但通過想象他創建了更好的現實,看他如何談論這個過程,我們希望最后達到平等”。
他談的是我們如何獲得這個結果,讓我讀幾句摘錄的句子。“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我們別只坐著等待,想象會發生的事情”,他明確地說,“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斗爭時必須永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要不斷地升華,我們要做的另一件事,當我們想象成功時,盡可能逼真點,盡量使人有所感受,為什么?因為感受越真實,我們的大腦就越相信這是真實的。再次,馬丁路德金這點上也做得非常漂亮,讓我讀幾句摘錄的句子。“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你們能感受到那江海波濤,你們能看到、能想象到”,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人們會聯想到它,讓它真實具體化,“有朝一日,阿拉巴馬州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你能想象到孩子們手拉手圍成圈,再次讓它變得真實;你可以想象到,看到它”。順便說下,這是所有著名演講的特征,它們不是抽象的,看看那“偉大的溝通者”羅納德里根。
看肯尼迪,他們演講很精彩。因為他們創造了一幅圖畫,他們利用了感官,創造了一幅成功的畫面。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你真的能感受到那種酷熱”。這描繪出了一幅好的,成功的畫面,這讓演講變得很精彩。你要對自己正在做的感到非常興奮,否則將會失敗,什么都沒有改變。這些詞語間的聯系,情感和行動,沒有情感就沒有行動。如果你想讓自己或別人行動起來,你得引起情感共鳴。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所以,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山脈上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落基山響起來;讓自白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佐治亞州的石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了望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當這成真,我們使自由之聲響徹時,當我們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 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
終于自由啦!終于自由啦!假想你最后說,終于自由啦!終于自由啦!全能的上帝,終于自由啦!有同樣效果嗎?無聊、枯燥!你必須引發情感來創造行動,不論是在想象中或是對全國人演講。第三個技巧,第一個是努力行動起來,投入其中,去面對;第二個,使用想象力,使用思想的模擬器,一個我們所知的最強大的模擬器;第三是,認知療法,認知療法已被成功地運用四十多年。Martin Seligman是認知療法的創始人之一,他和Beck一起做研究,Beck是這技巧的正式創始人。
認知療法的內容如下:它的基本前提是思想驅動情感,比如,外部發生一件事,我感知到那件事,我感知那件事后的行動是,對那事進行評估,也就是對那件事進行思考,思考后就喚起了情感。
比如,事件,有只獅子向我奔來,引發的情感是恐懼,然后自然就導致行動,逃跑或勇敢地和獅子搏斗。或另一個例子,一個事件,一個美女在街上走,我的評估,是我的漂亮太太,引發的情感是愛。事件、評估、思考、情感,然后導致行動,認知療法認為如果我們想改變情感,我們要干預的是,評估和想法層面。
如果能改變這個,我們的情感也隨著改變。特別地,認知療法認為,我們要恢復理性意識,一個非常重要的試鏡,我很緊張,認知療法不是說停止緊張。但是,它說的是我們的想法有時是荒謬的,我立刻認為自己很笨;或認為我考試永遠不會取得好成績;或者我約別人出去,被拒絕了,突然覺得沒有人需要我,這個事件引發一個荒謬的想法,對情景的荒謬評估。
那只是一次性的,短暫的失敗。而那會引發不好的情感,比如放棄。沒人會再需要我了,而認知療法做的是恢復理性。但你知道,哈佛還有3200個其他男人,認知療法極其有效,比其他干預手段都更有效。雖然它對于極端棘手的精神病理學病例不太管用,但對于大多數精神病理學病例,多數的焦慮癥狀,多數的憂郁癥狀,它已經被證明是最成功的,且起效最快的方法。它不僅有用,而且最有效、最迅速,相對其他干預而言。
總體上,不是人人有效,但大多數有效。最后,這是我們能學會的重要的內容。我們提過,五年的劍橋-薩默維爾研究失敗了。Karen Reivich在一個兩周的項目中,教授這些認知技巧,那個兩周的項目旨在幫助市中心的危險人群中的孩子們。降低陷入憂郁和吸毒困境的可能性,增加幸福的可能性。這個為期兩周的認知療法或技巧的課程,結果在長遠看來是成功的。這就是重要之處你們將要把它運用到之后兩節,之后兩節課中,但你們要做的更多。
我給你們講下認知療法的概要,我所做的是從本質上把我剛提到的Karen Reivich的成果、Martin Seligman的成果、還有David Burns的成果(你們也許有人知道他《好心情手冊》的作者,也是Aaron Beck的學生),把他們的成果結合起來,成為三個M, 每個M有二個建議。你們總能聯系上三M中的一兩個,在你們行動之前先問自己,“我在哪處扭曲了事實?我在評估方面,或者導致了某些不必要的消極情緒,因為如果我恢復理性,我就感覺不到同樣程度的情感。所以當你們學習三個M的時候問自己,三個M指的是非理性想法的三個陷阱。
第一個是放大,歸納法是天生的本能。一個孩子看到這個,會叫它凳子,然后他們在酒吧看到另一張凳子。當他們一歲時出去,再看到另一張凳子,看過20張凳子后,開始形成一個觀念,認為這東西就是凳子。現在他們看到一張,以前從沒見過的凳子,他們也知道是它什么,就像我看見一個人在街上,以前從沒見過他,我知道這是個人。因為我從其他發生過的事件中,歸納出這個也是一個人。
但有時我們做得過頭,歸納過度了。這個學生就是歸納過度了。他的評估,他的想法是非理性的,或他拒絕了我,因此大家都會拒絕我,而不是把失敗當做一次機遇、一個跳板,而是視之為世界末日,永遠找不到工作,全有或全無。要么全是A,要么就是徹底的失敗,阻止我們投入進去。它的另一面,同一個硬幣的另一面,是極小化。這是我經常做的,這是我仍要警惕的陷阱,我至今仍會考慮,雖然我幾年前就注意到它了。
直到現在我才能夠迅速醒覺自己在這么做,極小化的第一個概念是,Karen Reivich稱之為“隧道視野”。620個中618個在看教材,一個在看天花板,在看燈。620個中的另外一個在睡覺,隧道視野指的是當我關注那個睡覺的人,對自己說:“我的課肯定講得讓人無聊、犯困”或反過來 620個學生中618個睡著,認知療法把現實主義引入這個等式,我也經常因此而困擾。你們許多人看過Jon Stewart脫口秀,還在深思和考慮著兩個之前的問題,我落后了,感覺很遲鈍,我也說了些后來讓自己后悔的話,只是一句話,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我專注在這上面,我后來飛回家,飛回以色列,在飛機上我一直在想這事,忽略了其他的事情。Jon Stewart脫口秀完了后二小時,這本書成了最暢銷書,我完全忽略了這個,我一直在想那句話,我怎么會說出來的?我把它縮小了,我把視野擴大,你的許多朋友都看過,都很喜歡,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我看到了更大的方面。
允許自己做回一個人,會感到后悔,但從總體上,我能用比以前更理性的目光看待它。過去,我可能要花幾個月才不會想這句話,但是現在,視野變窄,評估想法,非理性的影響,能更迅速地恢復、消除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專心聽課或睡覺的人,忽視了積極面的人看到那些,比起我的失敗或我做的錯事。比如,我大四時申請了獎學金,我得到去劍橋的獎學金,我得的是John Elliot獎學金。劍橋有四個獎學金,還有一個是John Harvard獎學金,我得到了John Elliot獎學金,四個之一。我得到后不久,我就得到消息了,它們之間除名字不同外沒任何區別。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經歷,因為我說:我們的評估的重要性和威力,它是怎樣決定或甚至毀掉,本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一旦我們認識它,一旦了解它后,我們可以懷疑它,可以質疑它,可以重組它,也能看到積極的一面。
第三個M是虛構,或稱捏造。這是我們無中生有的時候,比如,我們個人化或者歸咎他人,被虐待的人身上經常能看到這點。受虐待的妻子經常會說,而不是理智地說:它也會有別的方式,我有次考試成績很差,我因此責怪我男朋友或女朋友。要記住Nathaniel Branden的例子,沒有人會來承擔起責任而不是責備別人。Marva Collins和她的學生交流是重要的觀點之一。
最后是情感的推理。我滿懷妒嫉,因此我肯定是個壞人。遇到了危險,所以肯定很危險 選取一種情緒。讓它成為現實,而不是把情感只當做情感,而是我對現實的評估。更正軌跡、更正這些錯誤、更正“我很平庸,因為我有那種感覺”。我的評估就是,我肯定真的很平庸,學不好,而不是理性的想法,讓我試一下,看看事情會怎么樣。更正扭曲的想法,再說一次,關鍵是真實化,我們如何通過我們的提問變真實?我在這要給你們舉幾個例子。你們要自己去練習,這些是其中幾個。
首先,我的結論和現實相關嗎?第二,那合理嗎?它們是相關聯的,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嗎?比如,之后那本書銷量很好,比如1504教室還有別的男孩等等。什么重要的跡象是我需要考慮的?公交車上還有孩子,這是這些問題做的。讓我們放開思緒,它們打開我們的視野,創造現實,我夸大了什么?我在貶低什么?我陷入困境了嗎?我忽略了什么進展很順利的事嗎?我忽略什么進展不順的事嗎?大的畫面是什么?結論是,Ed Diener和Martin Seligman,對幸福無比的人們做了重要研究。這是對高端的研究,看那些百分之十最幸福的人,我們能從他們那里取經,他們的研究結果很有趣。
首先,這些人經歷痛苦,不比其他人少。比如最不幸福的10%或中間的10%,他們經歷過痛苦,他們與剩下的人之間的區別:由于不同的詮釋他們恢復得更迅速,所以他們沮喪時,他們很樂觀,不說我能從中學到什么?發生了什么?然后他們比悲觀者恢復得更快,悲觀者會沮喪很長一段時間。事件發生,世上有很多事發生,經常不受我們的控制,有些事件是不好的,有些是消極的。更重要的是我們之后怎樣對待它們,怎樣評估它們。事實上,我們的評估成了自我實現預言,并相信我們的自我實現預言。
如果我認為它會持續六個月,我們對待信仰的方式,是造一個向下的憂傷沮喪的螺旋,或一個向上的擁有積極情緒的螺旋,并越來越多。Barbara Fredrickson所說的,沒有捷徑通往幸福,成功和自身更高水平的信念的道路并不容易,然后就一勞永逸。我們一生都必須持續努力,如果你想繼續努力,我們必須一直致力其中,因為我們關注某一要素,或事件與否,有很大的區別。它對我們整個生命的宏觀層面有巨大影響,我現在要進行詳細的闡述,對一些我們經常討論的,關于某事的理解和學習螺旋進行更高層次分析。
Ed Diener我剛提到他的研究,他也是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的第一任會長。對幸福而言,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比客觀環境更重要。如果你想一下的話,很有道理,我們認識許多看起來擁有一切的人,他們的夢想都已成真,但仍很痛苦;而有些人擁有的很少,經歷了一次次困境,而從沒停止為生活感到歡慶。還有些人,他們擁有一切并很感激這一切,更重要的是內在,幸福不是取決于我們的處境,或我們銀行賬戶里的金額,依賴于我們選擇關注什么因為我們的感情,由外部和內部狀況一起決定,如何去詮釋很重要。
比如,看愛迪生如何對待5000次的失敗 ,對他而言,評估和常人不同,分內部評估、主觀的評估。我們將慶祝成功或視為理所當然?我們覺得失敗和困難都是災難,或是成長的機會?愛默生說過,莎士比亞說過,但從很大程度上看他是對的。住在達爾富爾的人,并在那樣的處境中表現得積極樂觀;對住在集中營的人也一樣,所以有的外部情況會有影響。一個人,無家可歸的人,如果給他們足夠的錢買房子、買食物、接受基礎的教育,他們當然會更快樂,因為外部情況的改變。然而,在基本需要和基本的自由外,主要和我們如何認知現實有關,以及我們如何讓生活變成天堂或地獄。我有個問題問你們,有多少幾何圖形?
記住這點,基于你提的問題你如何創造現實?當我們看這幅圖時我們在思考。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在看那個,時鐘上的公共汽車上的那個小孩,對嗎?你們許多人沒有看到這點,是專注的問題,我們經常抱怨生活,我們認為,事情很糟糕、很可怕,而沒意識到,我們的信念變成自我實現預言,或因為我們只專注于不對的方面。而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什么客觀的糟糕的情況。但很大程度上,我們一起創造了現實,我的一個學生 ,兩年前在1504教室,向我推薦這本書,這個寓言很巧合,我想讀給你們聽。作者Dan Millman講了一個故事,我和他在中東一個建筑工地認識。
當午餐哨吹響時,所有的工人都會坐在一起吃飯。每天Sam都會打開午餐桶,開始抱怨“又是花生醬和果凍三明治,他埋怨著花生醬和果凍,日復一日。直到一天工作組里的一個人終于說“Sam,如果你這么討厭花生醬和果凍,我們經常自己做三明治。”
我們問的問題決定我們的現實,花生三明治,幾何形狀,或車上的孩子,或香腸。無論什么,我們創造我們自己的現實,如果我們理解這點,我們能改變,改變我們認知的方式、改變關注的事、改變我們的問題,無論是辯論非理性評估,還是創造新的現實的問題。
我們將在這里討論,本質上來說有兩種原型。在如何認知性地重建、加強、創造現實等,多種途徑有著兩種原型,兩個原型分別是積極者和消極者。首先消極者,消極者是,花生醬和果凍,專注進展不順利的事,專注交往中的問題。他或她自己的問題,工作的問題,總是愛抱怨的人。我們都存在于消極和積極兩個極端之間,沒有人,總處于某一個極端,每個人都在這個集合當中的某處,逐漸移動。因為這樣有很多好處,我等下會講到。
消極者,這名字出自梭羅的書中,消極者甚至在天堂都能找到缺陷,極端消極者總會經歷辭職,感到無助感,為什么?因為他或她開始真的相信,糟糕的現實真的存在,不受他或她的想法支配,而沒意識到是他們創造了那個現實。他們開始相信無論他們做什么,無論找什么工作,總有個糟糕的老板;無論和什么人搭檔,他們都很糟糕,不顧及別人;無論去什么飯店,服務總是很糟糕。他們總是吃同樣的花生醬,和果凍三明治,是他們自己做的,他們向現實屈服,那同時當然也讓他們的存在,變成自我實現預言。消極者用檸檬榨檸檬汁,抱歉,用檸檬汁做檸檬。
而積極者,加大洛杉磯分校的Julian Bauer做的研究,積極者相反,專注于成功的事物。積極者專注生活的光明一面,在烏云籠罩中找到一絲白光。用檸檬榨檸檬汁,積極者能在普通中找到奇跡。愛默生就是一個模范積極者,專注于積極面和進展順利的事上,這里的問題也許是,積極者也許會孤立地…這是人們經常看到的一種批評,只看到生活的光明面,這樣的話的確是一個問題。
這節課不提倡只專注積極面,它專注于提倡現實,現實包含好的和壞的食物,現實包含幾何圖形和車上的孩子。關鍵在于要同時關注兩者分離,分離地看待事物的積極者。不是一個原型,在長期條件下,它當然也不會使人心理健康,我們是共同創造者。我給你們讀一段William James的話:“但這些實在的因素,雖然都非常固定,而我們對付它們,還是有一定自由的。拿感覺來說,感覺的存在,我們雖不能控制,但是在我們的結論里,我們注意哪個?著重哪個?畢竟得憑我們個人的利益來決定。著重之點不同,結果構成的真理可完全不同;事實全同,我們的看法可各異。同樣,宇宙也如此,樂觀主義者看作是勝利,悲觀主義者看作是失敗。我們對實在的怎樣說法,全看我們怎么給他配景”。
這是William James在1890年說的,理解我們如何共同創造現實,是不是很奇怪?王子和國王,在木屑圈裡跳來跳去的小丑,一如你我的凡人,怎么會是永恒的打造者?人人都拿到了一份規則表、一大塊不成形的東西、一袋工具,在生命流逝之前,人人都必須雕出,一塊絆腳石,或是一塊墊腳石經常是我們在開始得到的東西。是一大塊石頭我們怎么辦?鑿碎多余的石頭?或者它只是我們通往成功的障礙?通常這是由我們決定的,因為我們共創現實,石頭就在那,我們不用負責,但我們用它做什么,我們要負責。
認知重建,是要學習樂觀地詮釋事情。Ann Harbison是我同事,以前也和Philip Stone一起教書。危機在發展中有潛力,我們將談到的其中一本書,《熱情婚姻》,是關于婚姻關系的,作者David Schnarch,談論婚姻中的考驗。婚姻關系不是一直和睦融洽的,往往會有爭吵,而是經歷過磨難,有過危機,有過分歧的婚姻關系。就像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往往會因為經歷過這些困難而獲得更好的發展。他說沒有其他辦法,學習失敗或在失敗中學習,維持長期的關系必須靠這個方法,關系看起來不像這樣,它必須有起有落,從不錯失關系中的一個好危機。
有些關系可以結束,也應該結束,但多數危機能被解決,需要處理好。在個人層面也是一樣,Warren Bennis的研究表明,他來自南加州大學,在這里的商學院執教過幾年。他鑒定了一群領袖人物,他出過一本叫《極客與怪杰》的書,他在里面討論了,這兩種領導風格,領導方式、激情以及興趣愛好的區別,有許多的不同之處。比如,極客,年輕一代會談論工作生活平衡。而男人工作,女人照顧家庭和男人,則是對怪杰而言的,對老的一代而言。
年輕的一代,談論工作生活平衡,他們如何結合生活中所有的元素。當然在極客中的女人數比怪杰中多,兩代人有無數不同點,但有一個相似點,所有的偉大的領袖 無論是30歲或85歲,他們都經歷過艱難的困境,留下一段充滿驚險的往事。我們大多數人經歷過困境,但有些人,能從這些困境中找到益處,從而成長。永遠不要錯失一個好危機,或是內在個性上的危機。
四年或五年前,我還是Leverett宿舍的住宿導師,我們舉辦了開學前活動,我們討論了即將來臨的一年的情況,和招聘事宜等等。那一年是很糟糕的一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也在裁員,德意志銀行建行以來第一次裁員,市場環境非常糟糕。我們討論時每個人,都在估測市場的形勢和他們能做什么,非常嚴肅的話題。
然后一個學生,我的學生Sean Fieldscoy,當時大四,他坐在那里,他學了積極心理學,他舉起手說:“消極的畫面”。但作為一個積極心理學老師,觀眾中有些竊笑,然后是一片寂靜。每個人都看著我,然后,我的確相信有些人能夠因事制宜,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區別,人們就業很容易。許多人爭相向我提供工作,當然,我更情愿那樣,但有些人接受這種情況,并且能夠因事制宜。對任何危機而言都一樣,你們以為領袖們,無論他們80或90歲,會主動在生活中尋求嚴酷的考驗嗎?會想讓這些困難發生嗎?
你覺得處在關系中的伙伴會說?當然不會!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有些事會發生,我們要么無動于衷要么從中獲取利益,我再舉一個領袖的例子,他是一個模范積極者。我們很榮幸能和曼德拉聊天,南非前任總統,他不可動搖的勇氣,他的信仰和正直鼓舞了數千萬人,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可能。曼德拉先生,我告訴你們,和他在一起真的,和你在一起,就像同時和莊嚴和優雅在一起。我想知道一個人在獄中度過27年,被壓迫者迫害入獄,出來后沒有鐵石心腸,沒有漠不關心,而懷著愿意原諒和容納的心。
我記得一晚吃晚飯時和你聊天,你對我說,我們對壓制者的憎恨,太過強烈,我們沒有看到和他談話的價值,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價值? 要放下仇恨?并開展對話?首先我想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把一生最好的部分花監獄中。雖然看起來很諷刺,但有好處,我不會完成畢生中最困難的任務,那改變了你自己,我不會有那樣的機會,我有那個機會是因為,在監獄里你有機會可以坐下思考,這是重要部分,但你需要27年嗎?你可以用幾天、幾周、一個假期,你需要27年嗎? 好,他花了27年是有意義的嗎?
當然他經歷時,很痛苦、很可怕,但他能改變這個,甚至在那個情況下,看到積極方面。當我們改變那個,那些知道他經歷過什么事的人,當他開始看這積極方面,即使在監獄也有機會。當他改變思維模式,換句話說,不是外部情況,外部情況確實開始改變。另一個積極者,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困難,我想在結尾給你講一個故事,一個關于我幾年間經歷的個人故事。一些自傳細節,一些你們多數人不知道的事,我要告訴你們,先從消極者的角度。我有輕微的注意力缺陷障礙,這讓事情變得非常困難,我真的不斷地與它斗爭。
當我讀高中時,我很想進入一個數學的賺錢項目中,沒通過入選考試,我很失望,我沒做到。成了專業壁球運動員是我11歲以來的夢想,那是我一直會想的事情。那時這是我最重要的事是我想當一個專業選手。20歲時,我在以色列馬上就要服滿兵役。我在壁球場受了傷,拉壞了背部的肌肉,醫生讓我選擇,或者動手術,這有很大風險,或者放棄職業生涯,我選擇放棄我的職業生涯,一個我兒時的夢想。
這個打擊很大,我去了劍橋。哈佛畢業后,我參加一個博士項目,我是那個項目中唯一沒通過的。我被趕出了這個項目,很沒面子,像浪費了一年,這真的是個很艱難的經歷。在哈佛,作為研究生,我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資格統考,在所有參加那個考試的研究生中,我是唯一沒有通過的,又是一個非常丟臉的經歷。走在William James樓邊,大家都知道成績,這很難堪,不只那樣,我被臨時,臨時選擇留在這個項目中。要和下一屆一起考,你還要出色地通過考試,否則就出局。剩下的這個學期,忙著于論文和寫作的同時,我幾乎快畢業還得回去看最基本的知識,把所有教材再復習一遍。
天!我太不幸了!我想說一些我生活中的某些自傳性事實,我有輕微注注意力缺陷障礙,這很棒 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這實際迫使我只能學我喜歡的東西,我關心的東西,因為其他的事情,我就集中不了精神。強迫我專注最終的東西,專注讓我快樂的東西。我讀高中時,非常想進某個項目。我入選考試沒通過,這最終是塞翁失馬,因為它讓我有更多時間練習打壁球,我最終贏得了國際冠軍。在第二年,當我在劍橋大學時,我在一個博士項目我是班里唯一,據我所知,數年來唯一被趕出這個項目的人。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經歷,我哈佛畢業時,很自負,我認為自己比誰都神圣,這是個非常令人羞辱的經歷,對我而言尤其重要。因為第二年我去亞洲工作,在那里,自負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這個令人羞辱的經歷對我后來的生活有很大幫助,也幫助我正確對待事情。
當我來到哈佛,我是項目中唯一,沒通過資格統考的人,這是沉重的打擊,很艱難,但結果是個很好的經歷,知道為什么?因為我得把相同的教材,這些厚厚的書和文章重新學習一遍,不只是達到基本水平,我要學得非常好,因為這是條件,是教授讓我留在這個項目組的條件,這非常好。因為我把教材融會貫通,我的社會心理學,現在大概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好。這幫了我很大忙,它幫我把這個1504課程整合起來,沒什么地方比這里更讓我喜歡待的,天,我真幸運!謝謝,同樣的事實,不同的詮釋,只要記住,我們經歷的大部分事情,我們參與創造,下星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