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1/
? ? ?- 我身在淺灘,卻目視深海 -
印象中的不浮躁,只在六歲前。
那時我很小,還未開竅。太公年邁,無了棱角。大槐樹,山溪水,他陪我乘船摘藕,這頭蕩到那頭。八月半,燈光黃,我陪他翻書看報,蒲扇搖啊搖。
直至很久以后。在某節語文課上,偶然讀到了“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那些句子,使我憶起舊時樣子:水還見底,河里有魚。而我擁著風,就很開心。
這些年。我失去了一種能力。叫做「專注」:
我成天玩微博刷微信答知乎,害怕落于人后。左手搜干貨,右手點收藏;
我買字帖買畫筆買單反,熱度只有三分鐘。什么都想試,什么都沒耐性。
有時候。我聽說他年少多金,便幻想自己白手起家,男神在側;目睹她寫文出書,只好鼻孔出悶氣,假裝一點不在意。
房和車供。車和燃油。面包和愛。我就像一條斗敗的犬,沒落走在和別人一般無二的路上。
可笑的是。我身在淺灘,卻目視深海。每次啊,還沒有做就擔心結果好壞,還沒有面對就百般逃避,還沒咬牙就借口放棄。
風是亂的,浪是濁的,人是浮的。
? ? ? ? ? ? ? ? ? ? ? ? ? ?/2/
? ? ?- 浮躁是陣痛,懶惰是死穴 -
前幾日,和小學妹閑聊。
她向我抱怨,一到期末,跟室友關系就僵。理由蠻奇怪。她瞅著室友復習進度略快,心里便會失衡:
我是不是方法有問題?是不是效率太低?是不是她有我沒買的參考集?
遂計劃泡湯。復習也擱淺。
這姑娘我是了解的。平日里,也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主兒,今天窮游,明天手繪,后天瑜伽,朋友圈刷屏幾日,便再無新訊。
她也問過,做公眾號那些事。然聽了幾節寫作課,報了幾個訓練營。她就說不玩了不玩了。
理由是:市場太亂。讀者品味差。至于那些雞湯、毒雞湯嘛,她才不屑寫。
交談數次。我沒敢直言:
姑娘,怪室友、怪市場都沒用。分明是你自個兒對現狀不滿,又懶于行動。
一旦有了內耗,就只好堂而皇之地麻痹自己:唉,怪我太浮躁。
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如她一般,習慣于自我寬慰:這年頭,社交過剩,信息滿載,欲望太多,誰沒點焦慮心?
就像在做閱讀理解,只消把答案歸咎于“吃人的社會”。如此,便可胡編亂謅,高分無憂。
事實呢,浮躁的表象何其多。本質的內因僅有一個字:懶。
因為懶,便不愿多花時間,和自己對話,直面真實訴求;因為懶,才會急功近利,沉不下心,只在乎目標達成的那一瞬。
于是乎。
一份工作,剛實習半個月就抱怨沒前途;一本書,才翻幾頁就說乏味無趣;一個人,初次見面就烙上了好壞之印。
也是因為懶。心是浮的,氣是躁的——既沒堅持做事的能量,也缺少安撫自己的智慧。
? ? ? ? ? ? ? ? ? ? ? ? ? ?/3/
? ? ? ?- 專注是靈丹,思考是妙藥 -
想起去年夏。
我和媽媽去俄羅斯。參觀冬宮前,隊伍又長又亂,一排就是半小時。等了半響,我忍不住心焦神煩,一個勁兒,怪媽媽挑錯了行程。
身旁是一對父女。爸爸很年輕,三十出頭的模樣。他尋了一方石凳,讓女兒乖乖坐下。
過了會,又從兜里撈出一本小筆記,從史料、軼聞、藏品、再到宮殿結構,慢聲慢語的,同女兒輕讀了起來。
那一瞬,我是羞的。
多大點事啊。我擺什么臭臉?發什么無名火?明明媽媽也站累了、心煩了,明明是我備功課不足,才算錯了場次。
不能否認。
懶人嘛,大多時候是短視的。相較之下,他們更易產生期望落差。生怕自己做了無用功。浮躁背后,是無法容忍的「失控感」。
也因如此。我會吃飯時想著別人的魚翅海參,旅游時盤算朋友圈曬圖,陪父母聊天滿腦手邊任務——
我一心想著,以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換來最佳的反饋和自我認同。
若問解藥?我想,唯有「專注當下」和「獨立思考」罷了。
而今社會,我們有太多想當然的、偷懶的余地。以為支撐一家咖啡館會比上班容易?以為申請個公眾號就自帶流量?以為成為網紅就賺錢不愁了?
當你搖身一變成老板,是否想過運營是你,財務是你,保潔小妹還是你?
浮躁之時,理應專注眼前之事,減少無意義的信息洗腦。
若真有心,那就針對每個目標,列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定時定量去完成。
與其論文洗稿、考試小抄、比賽放水,假裝自己是全能學霸。倒不如好好想想,我讀大學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我努力的源動力在哪里?
與其立下flag,要半個月拿下500強offer,倒不如花一周完善簡歷、整合作品,花一周準備面試、調試心態,該發力的時候逼自己一把。
眾口百味。管他炊金饌玉,管她海味山珍,你更應找到適合自己的菜譜。每次只學一道菜。一口口嘗,一道道做。
這才是生活沒有ps的常態。
??
嘿,二十歲的你。
浮躁,迷茫,荒唐,不著邊際。再正常不過。
你只需記得:一件事是一件事。它的好壞與否,不是下件事的前提。而你樂呵其中,不必急著到達。
試試吧。勤快一點。走慢一點。